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概述 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保证法院正确处理民事案件,我国民事法律规范明确地规定了诉讼时效制度,即在法定的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合法权利的权利人将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作为民事法律制度的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对于诉讼时效期间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  相似文献   

2.
与其他民事、行政案件一样,劳动争议案件也有一个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权。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申请,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查明诉讼时效确已经过的,仲裁机构会做出不予受理,法院会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因此,劳动者应特别注意提防不同劳动争议案件的不同诉讼时效,防止自己正当合法权益"过期作废"。  相似文献   

3.
与其他民事、行政案件一样,劳动争议案件也有一个诉讼时效问题。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权。对于超过诉讼时效的申请,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查明诉讼时效确已经过的,仲裁机构会做出不予受理,法院会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因此,劳动者应特别注意提防不同劳动争议案件的不同诉讼时效,防止自己正当合法权益"过期作废"。  相似文献   

4.
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其主张并非都能得到仲裁委的支持。当事人要尽可能避免一些比较常见的仲裁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以下风险不可不察。为了方便当事人进行劳动仲裁活动。确保当事人正确行使仲裁权利和尽量避免仲裁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等规定,现将常见的劳动争议仲裁风险提示如下:  相似文献   

5.
诉讼时效制度作为我国民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其目的在于促使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保护交易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经济秩序。在民事诉讼中,当遇到原告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已届满,而被告又未提出诉讼时效期间已届满的抗辩时,法官应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而不待当事人主张而适用。  相似文献   

6.
小保:我单位有的职工申请仲裁被退回,不知何故?据说当事人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内,以书面形式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中国仲裁责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强 《中国发展》2010,10(6):41-47
该文以仲裁协议当事人与仲裁员、仲裁协议当事人与机构仲裁中的仲裁机构之间存在特殊服务合同关系为出发点,对中国仲裁责任制度从责任主体、责任要件、责任范围、责任形式、追责时效和追责程序等六个方面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时代,以现行仲裁法、仲裁规则与实践,重新检视国际商事仲裁远程庭审对仲裁当事人权利带来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囿于国情、远程庭审技术的发展程度不一、远程庭审立法与仲裁规则缺位、当事人与仲裁庭的远程庭审决定权冲突、当事人程序权利受限等问题,各国尚无法就远程庭审达成共识,仲裁当事人的权利难以保障。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立法与优化仲裁规则,明确远程庭审的合法性、规范仲裁庭裁量权,保障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健全当事人程序权利制度,增强仲裁程序的公正性。同时,我国以《仲裁法》修订为契机,将远程庭审视为国际商事仲裁发展机遇,发挥国内数字化环境优势,培养国际仲裁人才,为更好保障当事人权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利人因占有他人财产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而取得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的一种法律制度,是物权取得的方式之一。它对于因一定事实状态继续达一定期间而形成的财产关系的维持,以确定财产的归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督促财产权人对自己的财产精心管理,及时行使权利,充分发挥财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应建立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0.
黄艳琴 《理论月刊》2000,(11):40-41
取得时效是指无权利人因占有他人财产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而取得对该项财产的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的一种法律制度,是物权取得的方式之一。它对于因一定事实状态继续达一定期间而形成的财产关系的维持,以确定财产的归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督促财产权人对自己的财产精心管理,及时行使权利,充分发挥财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应建立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1.
警方在监所里面安装监控设备是其职权范围内的事,应该于法有据。在押犯的通信、会见等人权是一种受到限制的权利,不能与普通公民权的自由度相提并论。个案中对蒋律师宣判无罪,并不等于该律师行为正确,更不等于警方没有侦控的权力。警方的权力、当事人和律师的权利,都应该在法律范围内受到规范制约。  相似文献   

12.
耦合权利义务说:婚内强奸立论的理论原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提出的“耦合权利义务说”认为,夫妻性权利义务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合同关系的一种,虽然一方之权利即另一方之义务,丈夫行使性权利具有该当性,妻子履行性义务也具有该当性,但是,当义务主体拒绝履行义务时,权利主体并不当然取得采用违法甚至犯罪手段强制其履行义务之资格。当代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正在推动着社会法思想由社会本位走向权利本位的转型。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社会结构已经开始从一元的政治国家向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二元分野的转型,个体权利意识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在权利规范从社会本位走向权利本位之后,人权保障功能和提供社会公正功能将是任何一项法律制度所不可或缺的功能。这种理念反映在对婚内强奸问题的认识上,即是冲破婚姻关系对妇女性权利保护的羁绊,走出“只要夫妻正常婚姻关系存续,即足以阻却婚内强奸行为成立犯罪”的误区,实现“告诉乃论”为前提之婚内强奸犯罪化立论。  相似文献   

13.
《人权》2017,(3)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the realization of which is subject to environmental rights,is an inalienable human right The principl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but is a development path designed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fact that environmental rights are not expressly stipulated in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does not deny its attribute as a human right Therefore,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the right to development are equally important,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it is necessary to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under strict judicial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nd to fully protect the public's rights to know concerning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and encouraging the public's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4.
面对司法实践中大量涌现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交叉关联案件,为求诉讼的经济性和裁判的确定性,贯彻行政诉讼目的及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在行政诉讼中应当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与否可以影响当事人的民事权益的实质标准和民事争议的解决有待于行政争议的解决的形式标准来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包括行政裁决中的部分案件、行政处罚中的部分案件以及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中直接影响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合法权益实现的案件。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应从成立条件、审判制度、起诉期限、上诉、执行等方面进行全新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5.
股东表决权是指股东基于其股东地位而享有的,就股东大会议案进行表决和对公司董、监事进行选举的权利,是股东权的基础.股东表决权行使原则,行使方式有其特殊性.针对我国公司股东表决权行使中存在的问题,在公司立法上应建立股东表决权的代理行使、书面行使,表决权信托制度;禁止对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加以限制;建立股东表决权排除制度,累积投票制度;明确对股东大会表决、选举结果的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6.
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起算后,可能会由于权利人自身的主观原因导致其 无法行使请求权,对此法律通过时效中断制度来变相延长时效期间,以使权利人 有机会行使请求权,从而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从我国诉讼时效中断制 度的规定入手,阐述了诉讼时效中断制度的法定事由和效果,对我国现行立法 关于诉讼时效中断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结合 我国国情,为我国将来制定民法典、完善诉讼时效中断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初步 设想。  相似文献   

17.
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与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紧急状态下,国家必须行使紧急权力以维护公共利益,恢复社会秩序,因此紧急权力对公民基本权利作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但由于国家权力的扩张性使然,必须同时对紧急权力加以限制,以使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保持在合理限度内,这样才能真正使公民的权利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化妆品越来越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由于化妆品质量导致侵权的案件也呈上升趋势,其中,化妆品外包装标注的保质期是否为开封后的保质期,即化妆品开封后的保质期限是否属于消费者的知情权范围成为消费者和商家争论的一个焦点.尽管我国法律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但对知情权的范围规定得比较笼统,导致实践中知情权不当扩大,从而威胁生产经营者利益的情况.针对这一现状,司法审判中有必要根据不同类别的消费对象对消费者知情权的范围作出界定.这样不仅有利于消费者知情权的实现,也有利于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9.
论政府官员隐私权的有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私权是一种宪法权利 ,公民隐私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但是法律保护隐私权的程度又因权利主体的差异而存在差异 ,政府官员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 ,其所享受的隐私权边界相对来说小于普通公民。政府官员隐私权的有限性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合同法》为了矫正司法实践对双务合同之牵连性的认识缺陷,借鉴国际经济交往中相关合同履行规则,设立了先履行抗辩权制度。作为一项独立的规则,它弥补了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的不足,但《合同法》实施以来大量的合同纠纷表明.人们对先履行抗辩权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不够规范。为了有效避免违约行为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护合同当事人的民事权利,需要透析《合同法》相关条文,细化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要件.寻求正确行使先履行抗搿权的规则与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