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面对墓价超房价、一墓难求的尴尬境况,不少玉环百姓开始为自己的"身后事"发愁。为深化殡改工作,让百姓安心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玉环县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有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2.
正在安丘市博物馆院内,有一座著名的汉画像石墓,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画像石墓之一。墓内画像构图复杂,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显示了汉代高超的绘画水平和雕刻技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分别被安丘市、潍坊市和山东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原址在市区以西9公里的凌河镇原董家庄村北,故称"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这座石墓为什么搬迁到这里?迁移的原因是什么?要了解这段历史,还得从上个世纪50年代说起。  相似文献   

3.
代表建议自2001年青田县开始推行殡葬改革以来,青田县的大部分农村都被纳入火化区,以有效遏制"青山白化"现象。可事实上,一些农村滥建坟墓、二次出殡、丧葬攀比现象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出现了造坟比豪华、出殡讲排场的歪风,不仅出殡队伍越拉越长,丧葬费用屡刷记录,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丧户甚至借债办丧。"不少老人一辈子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过日子,其实也不希望自己过世后家属为办丧事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政府做好殡葬改革,其实就是福泽百姓。"不少民众在该县瓯联网上积极建言。  相似文献   

4.
墓地又被称为"天堂的房子"。近年来,墓地价格坐上商业化"急功近利的火箭"不断攀升,让广大低收入群众惊呼"死不起"。如何让公墓价格淡定下来?重庆市人大代表张华义认为,应加大公益性经济适用墓建设力度,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提倡"厚养薄葬"的节俭习俗。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产生的土壤是小农社会,许多方面极其繁琐,且十分迷信,不仅与现代科学文化相背,也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不适应,需要大力改革,移风易俗仍然是中国殡葬业的重要任务.但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又极大地损害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人性、人的生命尊严等任意践踏.具体在殡葬活动中,将丧葬仪式减化为一个简简单单的追悼会,存在着不合人性、有背人道、无法彰显人文的弊端.如何在立足于中华民族生死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从中华民族生死文化出发,探讨在殡葬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中国民众的生死企盼,这就需要现代中国殡葬业确立人性化、人道化与人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前,殡葬问题日益突出,死人与活人争地的事时有发生,且越演越烈。按民政部门提供的中国平均每年死亡人数700万来计算,就是一半人土葬也要占地7万亩,剩下一半建骨灰石碑墓至少也有300万座,占地约0.45万亩。这就是说,活人生存的土地每年以7.45万亩的速度被夺走。另外我国现有5000万亩庞大的坟场。难怪有人说如果把这些被占地全部绿化,足以吸收去年我国“三江”泛滥的洪水。从个体情况看,“争地”现象也是触目惊心,尤其以温州、汕头等地较为典型。拿汕头来说,其人均耕地只有0.18亩,可是当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8,(9)
正一年又一年,时势变迁、沧海桑田,每年清明时节,两岸民众豪情满怀共祭我们共同的祖先已成新常态。无论台当局如何"去中国化",两岸民众用行动发出呐喊——编者按清明前后,陕西省举办了"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河南省举办了"戊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两个重要的、盛大的祭祖活动,其他地区也分别举行了隆重的祭祖活动;作为同宗同源的台湾也遵循古礼举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以"生态环境"为城市名片的浙江省桐庐县,大力推行文明祭扫、绿色清明、生态殡葬,不断优化殡葬服务,使文明殡葬理念成为社会自觉行为。建立"身后一件事"联办系统。为了简化"身后事"办理手续,桐庐县建立"身后一件事"联办系统,整合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居民身份证、市民卡、死亡、火化等18类信息互认,将"身后事"办理所有证明材料、办事材料纳入"身后一件事"联办系统,  相似文献   

9.
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正让那些漠视生命、见死不救者受到人们道德上的谴责,也让中国开始反思国人的道德教育。"见义勇为"与"见死不救"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社会行为,国外是否也存在路人冷漠,或救人反被讹赖的现象?其他国家又如何从法律法规方面对民众进行引导与约束?《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对火葬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愿执行到自觉执行。与此相应,火葬事业迅速地发展起来,于是出现了存放骨灰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民政部门,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利用荒山、荒坡兴建公墓,既满足社会需要,又搞些创收,使殡改工作出现了好形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公墓越建越多,规格越来越高,有些地方为了挣钱,不惜将耕地开辟成公墓;公墓内修碑、建亭花费越来越大,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一些暴发户为了炫耀自己富有,将祖先墓移入公墓,精心修复,以表“孝心”·”·’”殡改工作成…  相似文献   

11.
牟成文 《人民论坛》2012,(30):20-21
官本位本身的演变、发展轨迹就是人被"官化"和官被"人化"的过程。统治集团利用官本位使民众等级化、社会格式化以及社稷条块化作为一种世界观,官本位是传统观念中的基本价值取向官本位作为一种世界观,是我国传统观念中的一种基本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其对我国农耕时代的士、农、工、商等行业所进行的价值规范上。我国农耕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社会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时报8月23日报道,在宣布即将涨价的景区中,个别景区还入选了国家旅游局2015年5月公布的"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景区调价",每当类似新闻爆出,必能引来民众争相热议,而其中几乎清一色的"涨价"、"控价"之后仍少不了涨价,让民众对景区调价政策无言以对。一方面是景区哭着喊着维护成本高,一方面是民众强烈要求将公益性还给景区。景区涨价的嘴仗打了这么多年,难道景区和游客的需求如此不可调和?  相似文献   

13.
南宋以后,文人作墓志碑文应得的谢金逐渐被视为"文人谀墓"的罪证和原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逻辑的因果颠倒。"受金"之所以被视为谀墓的"罪证",是因为正义之士们出于维护历史的严肃性,基于青史留名的文化立场和现实需求,极端而片面地将写作层面的具体操作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文人道德问题,并以至善或极恶的名义做出决断。从文体学和文化学角度看,造成文人谀墓的根本原因,是碑志文固有的文体规范中难以调和到"文质彬彬"理想标准的矛盾,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朽"、"尽孝"、"隐讳"等民族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22)
正"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古往今来,但凡稍有情怀的官员,面对民瘼都会动情,感于国计都会动容。有时官员看到民生疾苦而落泪,与脆弱无关,更不关涉软弱,而是因为心中有柔软、肩上有重担。心肠硬的人很难被万物感动,对民众没感情的官员不会设身处地为民众着想,更不会看到他们的不幸而一洒热泪。读白居易的诗,可看出他是一个情感丰富且对民众极有深情的诗人。从《观刈麦》中的"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力尽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汕头市殡葬监察大队于1997年11月25日经汕头市政府批准挂牌成立,现有队员16人,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年轻执法队伍。大队成立半年多时间来,在林业、公安、规划、国土、工商等部门的配合下,制止毁林造墓、占地修建“生基”6处,查处乱葬乱埋坟墓5处,打击非法偷运尸体4宗,阻止土葬行为5宗,查封棺木店2家,没收棺木30付,殡葬监察执法已初露锋芒。大队成立时,全体队员许下了诺言:要严格履行职责,敢抓敢管,做到不因为丧属的刁难、恐吓、谩骂而退却,不因为丧属的求情送礼而动摇,坚持执法不讲情面、不讲钱面、不怕苦、不…  相似文献   

16.
昭君墓     
从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呼和浩特归来,在记忆的屏幕上突兀地耸立着一座丰碑——"昭君墓"。碑上用蒙汉两种语言镌刻的文字,金光闪闪,耀人眼目。这就是那位被蒙汉等各族人民传颂千古的"和平使者"王昭君的墓。  相似文献   

17.
正纵使有民进党当局掀起的一波又一波打着"转型正义"招牌"去中国化"的浪潮,也不论台湾当局如何口是心非、如何变本加厉、如何数典忘祖,终究改变不了的是两岸同文同种同宗同源的一脉相承,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亲情、乡情、骨肉情;"去中国化"去不掉的是台湾民众的文化认同,在他们内心,中华文化永远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更是古圣先贤留给两岸同  相似文献   

18.
正殡葬经历了由原始习俗到法律调整的漫长过程,就中华民族而言,因其特有的文化基因,被费尔巴哈称为"最为死者操心的民族",基本奉行厚葬。新中国成立后,从国家领导人倡导火葬到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的实施,殡葬立法主要以节约土地、推行火葬、移风易俗为核心。当下《殡葬管理条例》即将修订,本文拟从法的价值取向视角就如何完善殡葬立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胡健  李俊峰 《人大建设》2008,(10):49-49
今年,四川等地的地震灾害不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而且使得不少民众的房屋倒塌、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失。灾后重建,一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二是需要稳定的环境.尽快使被地震灾害破坏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回到正常的轨道。我们不仅要关注公共机构、基础设施的恢复,更要着力解决处于不稳定状态的财产关系。比如房屋倒塌的.银行按揭贷款如何处理?个人债务超过现存财产的.又该如何对待?  相似文献   

20.
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是一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革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和第三次全国殡葬工作会议精神,联系山西的殡葬改革工作实际,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一、认清有利形势,提高思想认识,推进殡葬改革中华民族选择土地为自己生命最后归宿已有数千年历史,"人土为安"是中国人。恰守的殡葬观念,平地隆起丘土一直是人们祖祖辈辈安葬先人的既定模式。解放后,坚持唯物主义的新中国领导人把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列人推进社会进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1956年4月,毛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