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剧好看,得看由谁来演;请什么样的演员,得看能掏多少钱。1997年秋,中央电视台组织北京、上海、广东、四川、山东、浙江等15家电视台及有关电视剧制作中心的制片人组成了“CCTV特约制片人联谊会”,决定统一片酬,即使是当红演员每集片酬也不得超过一万元。  相似文献   

2.
吴亚明 《两岸关系》2013,(11):63-64
“台湾艺人在大陆拍片的片酬是台湾的5倍”,这样的消息日前在大陆微博上疯传。网友还制作了一个“台湾艺人身价表”,列出吴奇隆在台湾拍片,1集只拿40万元(新台币,下同),在大陆则是1集200万元;林心如在台1集30万元,在大陆1集165万元。  相似文献   

3.
孙泊  吉卉 《群众》2023,(3):57-58
<正>中央宣传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高度重视文娱领域出现的各类乱象问题,针对文娱领域出现的流量至上、“饭圈”乱象、明星天价片酬、“阴阳合同”、逃税漏税、低俗媚俗、违法失德等不良现象,提出了系列整治措施,精准治理,细化落实。文娱领域出现的各类问题,涉及面广、关联度高、复杂性强。文娱领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固本工程、系统工程、长期工程,  相似文献   

4.
微观     
《小康》2017,(12)
<正>@一个超级酷的理科生:这才是老戏骨拍出的良心剧。收视、口碑双赢的热剧《人民的名义》没有小鲜肉、没有流量担当,取而代之的是张丰毅、陆毅、吴刚、柯蓝、张凯丽这样近40位的资深戏骨。导演李路介绍,演员们都是被好剧本所打动,片酬都给了友情价。据业内人士透露,这部剧总投资在1.2亿元左右,但所有的演员总片酬却只有4800万元,都不够眼下一个当红偶像演员个人的片酬。点评:片酬不能说明一切,演技好才是真的好。  相似文献   

5.
王石川 《北京观察》2017,(10):33-33
天价剧酬遭亮红灯。日前,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电视制片委员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演员委员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比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电视剧全部演员的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30%。  相似文献   

6.
总体考虑:近年来,文娱行业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有关主管部门就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促进影视业健康发展、强化网络内容监管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明星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低俗信息炒作和劣迹艺人管理等不断加大整治力度,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年轻演员一夜爆红,但片酬高、演技差、艺德差等问题也频频被爆出,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2018年5月,崔永元爆出令人咋舌的明星天价片酬,通过"大小合同"公然偷税漏税等行业内幕也随之浮出水面,一时间成为引爆舆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人民论坛》2015,(10):30
1文艺风格:弘扬正能量,自觉摈弃低俗媚俗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文艺座谈会后,文艺作品摈弃了对低俗的奉承,更多地体现出阳光、健康、积极的正能量,谱写出党和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主旋律,体现出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2文艺市场:天价片酬降温,市场回归理性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往常明星的天价片酬回归到正常的市场运作的轨道中来,文艺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回归平衡、回归人民,焕发出清  相似文献   

9.
一谈到经济工作,少不了触及“做大规模”的问题。 为了做大规模,我们的探索一直没有停顿,探索中也付出了一定代价。 我们总想把那些有效益的企业做大,可一些事实总给我们当头一棒:企业做大了,效益变小了,经营“吊氧气”了。 “秦池”酒初期的发展是有效益的,可充当“标王”之后一落千丈。 “巨人”集团也经历过辉煌。可充当“老大”的心态使其“红了眼”,不惜债台高筑,结果自然是好景不长,少许光景,“巨人”匿迹。 还有“爱多”牌,就因为它太爱多了,大讲求多多益善,大相信“油多不坏菜”,最后竟被一个“多”字险些误了性命…  相似文献   

10.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尊贵、吉祥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  相似文献   

11.
黄麟渝 《公民导刊》2007,(11):48-49
“茶托儿”虽然都具有“诈骗”和“敲诈勒索”,“以非法占有”的目的和手段,但是客人和“茶托儿”在茶楼是属于消费。消费之后理应“埋单”,它的性质有别于“婚托儿”,用“诈骗”和“敲诈勒索”难以定罪。“茶托儿”狡猾地打了法律的“擦边球”,给执法带来诸多困扰。本期“社会”,一位在执法第一线的公安民警述说了他的困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足球很有戏剧色彩。 2009年8月开始的足坛打假扫黑反赌风暴在持续。中国足协的副主席被“打”了“扫”了,一收拾就成双成对。足协官员涉“假”了,俱乐部老总涉“黑”了,教练涉“贪”了,球员涉“赌”了,谢菲联涉“闶”了,大连实德也沾“边”了……一时间,中国足球的乌烟瘴气又成为千夫所指,万人摒弃。  相似文献   

13.
《远去的“凌志”》一案,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一心想发财而辞职“下海”的张惠为“找出路”而走向犯罪的轨迹。正当张惠想“下海”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发财门路时,遇到了身为台湾商人的舅舅,轻而易举地当上了他舅舅在大连的代理商老板,开上了“凌志”轿车,神气十足地开着它兜风访友。转眼间.又失去了“凌志”,心里真不是滋味,可想要再得到它,谈何容易。张惠认为“大楼(机关)里这俩钱,吃不饱,饿不死”,为了“富”起来,不如另辟蹊径“发大财”。  相似文献   

14.
2010年,“雷”、“囧”、“跺”,已经不“给力”了。“器”,音冰。雷的三次方,堪称雷的最高境界。网友们将其从故纸堆里翻出,献给了今年“两会”的雷人提案:例如将“三八妇女节”改为“三八女人节”;设立“学士后”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等。  相似文献   

15.
何承亨 《前进》2001,(2):48-48
“有偿简报”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某些系统某些单位还比较严重。工作简报本来是如实反映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或其下属部门、单位的工作的,但有的部门或单位觉得应该“简报”一下自己的“成绩”了,便请简报制作部门和“捉刀”者去餐馆酒楼“撮”上一顿,或打两圈“工作麻将”发点“底牌”,或干脆甩出三两百元“小费”。“一分钱一分货”,既然是“有偿”的,简报也就很快出笼了。 在这类简报中,该部门或单位的“一只鼠”就成了“一头牛”,“一根针”就变成了“一根棒”。据某系统的整风活动中的调查,该系统工作简报中完全真实率仅占 73…  相似文献   

16.
“名”之惑     
“名”者,代号也。有了名字,人们才能准确地指出一个人一件物。这世上究竞有多少“名”?谁也说不清。“人名”、“地名”、“学校名”、“猪狗名”,形形色色一大堆。看一些古装剧和文学作品,“坐不更名,行不改姓”,早成了豪爽大侠的口头禅。当然,今人已不兴这套。起了名,又觉得土气拗口,命不好要转转运的,闹着改名的人比比皆是。时下,已不仅仅是个人改名,连“校名”、“地名”都讲究与时俱进,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7.
刘传旺 《前进》2001,(2):9-9,11
目前,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集中“三讲”教育基本结束。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总结集中“三讲”教育的成功经验,延伸“三讲”范围,丰富“三讲”内涵,使“三讲”教育经常化,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各级党委,尤其是组织部门要树立长期抓“三讲”的思想 目前,在部分干部的思想中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三讲”结束了,该松口气,缓缓劲了。一些领导干部也认为自己好不容易过了关,这一下,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思想,虽然集中的“三讲”教育结束了,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  相似文献   

18.
樊星 《中国减灾》2011,(10):35-36
近日,在公安部统一部署指挥下,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的“瘦肉精”破案会战取得重大成果,破获案件1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89人,捣毁了生产、储存、销售“瘦肉精”的“黑工厂”“黑窝点”“黑市场”,从源头上摧毁了“瘦肉精”产销网络,有效遏制了“瘦肉精”对人民群众的现实危害。  相似文献   

19.
《政协天地》2014,(6):1-1
5月4日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大学,在师生座谈会上着重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列举了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理念,包括“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指出,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前,很多电视台都推出了以情感沟通、矛盾调解为主题的节目,如北京卫视的“谁在说”、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山西卫视的“和事佬”、湖北卫视的“调解面对面”、贵州卫视的“调解现场”,等等。上了这类电视节目的人,其实相当于把自己的“家丑”大胆地“外扬”了,有些人甚至毫无掩饰,直言不讳,更有甚者,还在节目现场出口成“脏”、大打出手,似乎将“家丑不可外扬”这句古话忘得一千二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