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1日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中国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2002年4月1日,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神舟”三号飞船舱盖被打开,阳光照在“模拟宇航员”的脸上。“模拟宇航员”在遨游太空数百万公里后安然无恙,这表明在“神舟”三号飞船上进行的拟人载荷试验取得良好效果。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  相似文献   

2.
《传承》2003,(6)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开创了全球航天事业的新纪元。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一号”飞船遨游太空108分钟,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飞船,离船五米,停留12分钟,首次实现人类的太空行走。1969年1月14日—17日,前苏联的“联盟4号”和“联盟五号”飞船在太空首次实现对接。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抵达月球,并走出登月舱,在月球地面停留21个小时,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1971年4月9日,前苏联发射第一艘长期停留在太空的“礼炮1…  相似文献   

3.
正琴,又称古琴或者七弦琴,是一件在中国历史上流传了3000余年不曾中断,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战国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时至今日,古琴音乐依然作为中国音乐的灵魂与精髓,铸刻在美国"旅行者"号太空飞船的镀金唱片里,昼夜不息地回响在茫茫的太空之中,寻觅着宇宙间的  相似文献   

4.
《传承》2006,(Z1)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试验之后,于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神舟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此后“,神舟”二号、三号、四号先后发射成功。“神舟”二号在轨道上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稳步走向成熟,为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政报》2006,(3):F0002-F0002
2005年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号飞船主着陆场星光灿烂,飞船在航行了325万公里之后,沿着即定的返回轨迹,成功降落在四子王旗杜尔伯特草原。  相似文献   

6.
郭守敬,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人,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以“郭守敬”命名。1977年7月,经国际小行星组织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把1964年发现的太阳系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郭守敬”。  相似文献   

7.
《时代潮》2003,(2)
“神舟”号试验飞船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神舟”号飞船发射试验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多个地面测控站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8.
2005年7月26日,美国东部时间10点39分(北京时间22点39分),经过43小时的倒计时,满载七名太空勇士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全世界瞩目下腾空而起,十多分钟后,飞机主体顺利进入地球上空轨道。在“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经过两年半时间的漫长等待,航天飞机成功重返太空。专家评价,重新发射的意义不亚于历史上其他数次太空事件,包括阿波罗登月。为准备这次发射,美国宇航局历时两年半,耗资14亿美元对“发现”号的15个方面、300多处进行了安全改进。“发现”号的这次太空之旅,将为国际空间站运送给养、维修更新有关设备。升空后,“发现”号已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9.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月11月20日6时30分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10.
林祁 《前进论坛》2009,(2):54-54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并于2003年10月16日平安准确地返回到内蒙古自治区着陆场;2005年10月12日,费俊龙和聂海胜乘神舟六号飞船,多人、多天地进入太空,于2005年10月17日又一次平安准确地返回到内蒙古自治区着陆场;2008年9月25日,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乘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出舱进行了太空行走,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9,(24)
<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扬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本地居民、创业创新者、外来旅游旅行者三个视角出发,连续18年推出改善民生"1号文件"、连续6年出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2号文件"、在全国率先制定服务游客"3号文件",深入推动美好生活从宜居开始、美好生活向宜创发力、美好生活往宜游延伸,探索一条具有扬州特色的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2.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华夏儿女骄傲而难忘的日子,是一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一个中国人乘坐“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在广袤的太空中,亿万中国人见证了这永垂史册的历史时刻。10月16日6时23分,“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太空环绕  相似文献   

13.
神舟七号飞船落到国外的概率很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主任设计师安振华介绍说,着陆场系统应对飞船紧急返回有完善预案,飞船落到国外的概率非常小。  相似文献   

14.
太阳系的起源, 据说不下100亿年; 地球上生命的出现, 大约在60亿年前; 人类的历史煞是久远, 可以向上追溯200万年。 相比之下, 我们每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 简直是瞬间的一闪。 然而, 就在这一闪的瞬间, 我们却相识相知相伴, 真是有缘!  相似文献   

15.
《时代潮》2001,(4)
2001年元月10日,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一天,也是飞船总指挥袁家军生命日历中最"出彩"的一页。这天1时零分,由袁家军担任总指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0分钟后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这虽然是飞船总指挥袁家军预料之中的事,但他还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青春的脸上掩饰不住欣慰的笑容。对于担任飞船总指挥角色的袁家军说:"我向往充满梦想的职业和具有挑战性、冒险性的事情,它让人心跳不已。不是有句话吗?玩的就是心跳。飞船总指挥,它具有这些特征,既积极开拓,又能使创造的梦想变成现实,我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与企盼下,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9时发射升空。在历时5天的太空飞行中“,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成功地实施了太阳能帆板展开、姿态控制等数百个动作,进行了30多次天地通话,并成功地对飞船实施了变轨和轨道维持,还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继“神舟”五号首次载人飞行之后取得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飞行,体现了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全球中华儿女无不为之振奋,感到自豪。在这令人喜悦的时…  相似文献   

17.
叶翔 《时事报告》2006,(3):65-67
2005年10月17日5时38分,神舟六号飞船着陆,两位航天员安全回家。  相似文献   

18.
彗木相撞奇观1994年7月17日凌晨4时11分至22日下午16时06分(北京时间),苏梅克──利维9号管星的22颗管核排成一串,以每秒60.5公里的宇宙速度与木星碰撞爆炸。释放的总能量相当于40万亿吨TNT炸药,估计为20亿颗广岛原子弹的能量,爆炸后的抛射物高达近万公里。彗星和木星是什么?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它的质量为太阳系其余八大行星质量总和的两倍半,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在木星的表面上,覆盖着1400公里厚的木星大气,由明暗交替、色彩变幻的亮带和暗带纹组成,更有大红斑和较小的白色卵形斑点缀其间。苏一利9号管星是绕太阳…  相似文献   

19.
1998年4月6日,美国两大金融巨头花旗公司(CityCorp)与旅行者集团(Traveler)宣布将合并组成花旗集团(CityC0rP),此兼并总额将高达700亿美元,今年底可望完成合并事宜。这是迄今世界最大的金融兼并案,震撼了全球金融界。花旗公司是一家银行控股公司,是花旗银行的母公司。花旗银行原为美国第一大银行,在1996年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和化学银行合并后屈居次席。旅行者集团是一家老字号的保险金融公司,一直是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中的一员,近年大力开拓金融业务,触角伸向多个领域。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总资产近7000亿美元,年营业收入为…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互联网是发达的,但也是严密监控的。今年3月1日,记者打开《纽约时报》网络版,浏览当天新闻。看到一条消息称,美国宇航局的一些重要科研项目将被无限期推迟或取消,因为宇航局今后5年的预算将被削减30亿美元。报道接着说,宇航局预算被削减的原因,是因为宇航局批评了白宫曾要求该局科学家在气候变暖问题上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