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戚嘉林 《台声》2013,(12):56-56
最近媒体报道,香港“占领中环”运动发起人来台向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睛益“台湾经验”,欲求有助于落实2017年香港特首普选。看完新闻颇为不解,香港要向台湾学内耗吗?  相似文献   

2.
日据初期台湾稻米输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台米生产和输日问题是日据时期台湾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学者和台湾学者在这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战前日本学者川野重任在他的名著《日据时代台湾米谷经济论》中指出了日据时代台湾(和朝鲜)稻米问题的社会意义,即日本本土稻米供应不足时  相似文献   

3.
李新华 《台声》2004,(4):32-34
小男孩阿文出生在日据时代的台湾,祖籍大陆福建,祖父是一位古道热肠、医术精湛、具有鲜明民族气节的老中医;父亲是毕业于医学院的外科医生,后因反对日本占领者诱导台湾人吸食鸦片而惨遭迫害,英年早逝;母亲美丽善良、勤劳坚强,用柔弱的肩膀支撑家庭、抚育幼子。因此,阿文的成长既留下了日据时代的烙印,更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滋养和熏陶。影片主要以阿文在台湾时期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对祖父、父亲、母亲、阿美、阿忠、秀子、武夫等人物的思想、行为和命运的艺术表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细腻的台湾乡土生活长卷,演绎了动荡年代台湾人民荡气…  相似文献   

4.
赖锦宏 《台声》2011,(4):45-45
日本东北大地震,至少震出台湾两大问题:核电厂是否安全?媒体环境是否健康?不少媒体人都认为日本NHK电视台对震灾的报道,充分显示媒体应该展现的专、抄与节制,因而反衬出台湾媒体环境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锋 《统一论坛》2002,(3):40-42
当前在台湾社会中,一些顽固的亲日台独分子经常提及日据时代台湾的治安状况,将其当作一项“重要功绩”,极力赞美日本当年对台湾的统治。这种喧嚣不仅混淆了许多台湾民众的视听,也给海峡两岸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了不少的障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日据时期台湾的“治安政策”进行认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起媒体并购案,就涉及台湾的“国家安全”、“威胁台湾民主”?实在太夸张,太政治化,不仅是恐吓收购者,也是在恐吓台湾民众。  相似文献   

7.
将近4年以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过程中发生的“3·19枪击案”,一夕之间彻底改变了选情。从此,台湾的选举埋下了不可预测的变数,民意调查也好,选情分析也好,都敌不过选前的突发事件——台湾媒体称之为“选举奥步”。随着2008年两场选举投票日期的临近,陈水扁当局抛出“冲突、戒严、延选”等方案进行试探。可以预期,民进党更多的选举花招必将逐步出台,台湾选举的所谓“民主游戏”还能玩得下去吗?  相似文献   

8.
近日,国民党大佬郝柏村致信台湾媒体,提出“正视中学史地课本”问题,在台湾引起波澜。台湾中小学生课本的“去中国化”问题现状如何?危害在哪?近20年的教育改革为何无人喝彩?教育关乎人的价值观与民族的未来,讨论教育问题永远不嫌过多。  相似文献   

9.
徐蕾 《统一论坛》2008,(2):54-57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年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10.
徐蕾 《统一论坛》2008,(3):56-60
应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邀请,笔者随祖国大陆媒体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7上9月上旬到台湾参访,并与台湾同行就“两岸媒体交流20周年”为题进行座谈活动。从台湾回来后,很多好友都问我:第一次去台湾,有什么感受?作为一个报道台港澳侨新闻的年轻记者,我想说,在此次一周的台湾行程里,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相似文献   

11.
1992年,台湾作家张至璋第一次到大陆,满怀希望地寻找失散43年的父亲。但当他站在南京新街口汹涌的人潮中时,他感到有些恍惚——“回头看看这黑压压的一片,爹真的在里面吗?十二亿人里,像我这种遭遇的,又有多少呢?有人调查过吗?有人统计过吗?”  相似文献   

12.
不是要难为你,也不是想自我显摆,朋友,请问台湾有什么?我的意思是,除了美丽的日月潭、阿里山,高耸人云的101大楼,小巧雅致的台北故宫,香甜可口的水果,没完没了的台风、地震,创业的台商和作秀的政客外,你脑海中的台湾还有什么?而这些,就是台湾吗?带着一连串的问号,我2009年的夏天开始了赴台驻点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吴亚明 《两岸关系》2013,(11):63-64
“台湾艺人在大陆拍片的片酬是台湾的5倍”,这样的消息日前在大陆微博上疯传。网友还制作了一个“台湾艺人身价表”,列出吴奇隆在台湾拍片,1集只拿40万元(新台币,下同),在大陆则是1集200万元;林心如在台1集30万元,在大陆1集165万元。  相似文献   

14.
吴亚明 《台声》2011,(9):51-52
大陆游客到台湾,最爱买的特产是什么?凤梨酥。由于陆客的追捧,台湾的凤梨酥年产值已从6年前的20亿元新台币一路狂升到250亿元新台币。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我承包某养殖场30亩虾池的合同,今年4月15日到期。去年12月3日,养殖场书面通知我:2006年执行新方案,承包金200元/亩,共6000元,于承包期满前1个月交到养殖场办公室,否则视为放弃承包。我没有提出异议。今年3月2日,养殖场通过招标,将由我承包的虾池以220元/亩发包给王某。得知要招标,我赶去缴纳6000元的承包金,但是养殖场已经不接受了。请问,养殖场是否侵害了我的权益?我可以继续承包虾池吗?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2011,(6):57-66,3
跨越海峡的“精灵” 也许有入会说,梅花鹿不是多的是吗?刘公岛上本来就有野生的鹿群,为什么台湾赠送的这只梅花鹿,就是珍稀的“宝贝”?  相似文献   

17.
王海文 《台声》2011,(5):92-93
你见过没有菜单的咖啡馆吗?你遇到过到店里点菜不仅要靠运气,还要看老板娘的心情?在厦门,就有一家台湾女生正如火如荼地经营着这么一家咖啡屋——  相似文献   

18.
邰言 《黄埔》2009,(3):4-7
台湾经济的出路何在?著名英国媒体《经济学人》刊文认为:“台湾是目前全球最‘衰’的一个经济体,受到金融海啸的打击最惨重,加强与中国大陆的联系合作是台湾经济的一条生路。”  相似文献   

19.
兰文 《两岸关系》2008,(9):30-31
自7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首发团成行以来,“赴台游”愈发红火与流行。为了迎接大陆游客,台湾各县市纷纷把本地最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充分展出出来,那么,在台湾经济需要活力的今天,大陆居民赴台游能成为拉动台湾经济的新引擎吗?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14,(3):19-19
网上最近流行这样一个笑话:一位青年人问哲人,“我很富有,却不开心。我该怎么办呢?”哲人默然,握住年轻人的手。青年顿悟道:“大师,您是想告诉我,我应该心存感恩,回报他人吗?”哲人说,“不是……我是想说,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