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是在一定区域内集中的社会实体、经济实体和自然实体,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要科学地建设一个城市,就必须有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又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载体。咸宁地处鄂南要冲,已有千年建县历史。撤县建市十年来,全市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均有长足进步,城市化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我市的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已不适应城市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因此,我们建设中等城市,要立足市情、区情和省情.在…  相似文献   

2.
汪德宁 《前沿》2014,(9):182-184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主题文化的缺失,以及由此导致城市空间形态上的“千城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是,立足于城市地域文化和未来发展方向,战略性地选择并确定城市主题文化,并以此为指导建构城市空间形态,打造出主题鲜明、形态独特而又富有魅力的城市文化,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永康 《政策瞭望》2013,(10):14-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超负荷,交通拥挤、堵塞,城市空间狭小等问题,给城市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是未来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丽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要求,超前谋划、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今年9月底,  相似文献   

4.
城市现划是城市建设、管理的基础,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建设无从做起;建设不按规划进行,建设再多、再快,也只能给今后城市发展带来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留下后遗症,甚至会造成劳民伤财。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是一个集中人口、企业、科学、文化、技术资金、生产等多种要素的地方,这种高度集中性,决定了城市管理是一项具有社会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的工作。而城市管理,却是规划实施的体现。城市要建设,无编制规划,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承载体,是衡量一…  相似文献   

5.
刘志宏 《前进》2009,(5):34-35
城市文化品牌蕴育着鲜活的文化特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城市文化的象征。近年来,晋中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文化晋中”,全力塑造知名城市文化品牌,增强了文化软实力,有力地促进了晋中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文化缺位、公共设施布局不均、文化活动品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当前,空间治理问题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日益凸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治理对城市空间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构建作用,通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记忆传达、文化价值导向、文化活动参与三个维度建立精细化治理模式。基于此,要以丰富场所营建的形式表达重构文化符号空间;以完善文化设施的功能建设搭建公共文化空间;以引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服务质量,重视城市精神文化管理塑造城市独特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7.
蒋洪亮 《群众》2011,(9):67-68
今后五年,是宜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期。我们将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的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要求,以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跨越赶超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着力推动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建设,致力把宜兴建设成为宁杭城市带上最强的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最美的新兴中等城市、全国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8.
陈宇光在《齐鲁学刊》2008年第6期撰文认为,人类面对来自自身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无法回避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悖论,从城市空间架构的文化维度来审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文化空间由城市传统文化的历史空间、城市现实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以及城市未来文化的伸展空间等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9.
王士恒 《传承》2010,(12):36-37
人文精神和文化品味,是一个城市的根基与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人文又好又快发展是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人文的资源观、价值观、标准观。只有把城市发展建立在人文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社会真正趋向和谐,城市完美人格才有可塑造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对城市文化建设来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形象,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是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  相似文献   

11.
和爱常熟     
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熟市大力弘扬“崇文、尚和、创新、超越”的新时期城市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培育“和爱”文化为载体,争科学发展之先,创和谐发展之美,用心铸造“和爱”常熟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2.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更高的标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过程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为首都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王燕文 《群众》2008,(4):6-7
在城市现代化风起云涌的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妥善处理城市扩容与个性打造、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等矛盾,实现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经济活力与城市个性的互促互进?关键是坚持走精致发展之路,着力建设经济充满活力、文化富有特色、人居环境最佳的新扬州,使名城扬州在科学发展的大道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  相似文献   

14.
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文化,搞好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是创建健康文明社区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兴起,构建了一类以空间使用和空间生产为目标的社区自组织。本研究对“706青年空间”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考察了推行“共建共治共享”模式的新型青年自组织。研究发现,首先,以706为代表的新型青年自组织以去中心化运营形式为基础,以组织共识为纽带,以内容服务和社交服务为核心,吸引了城市中的青年创意阶层进行文化创意消费。其次,706通过移动主体的行动者网络,再造了一种“有人心却无固定组织”的流动公共空间。此外,706还融合了线下社区和线上社群、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以再现、模拟的方式将媒介公共空间化。借由上述空间形式,706促进了空间关系的再生产,从而反作用于青年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的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的辩证关系入手,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人类城市空间历史演进的整体脉络,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空间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定住。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空间发展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在城市三个空间,即物质-地理空间、政治-历史空间和文化-心理空间的重构中实现城市空间与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客观要求,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2012年年初,即墨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特色精品城市建设两大战略,在这个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的重要时期,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会成为城市加快发展的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18.
王资博 《求索》2013,(9):242-244
马克思主义在立场、观点、方法、思想、行动等上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文化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落实中国梦的文化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启示我们立足党史国史认知文化强国建设的时间空间、把握世情国情应对文化强国建设的危机转机、着眼全程全局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度广度。  相似文献   

19.
鲍宗豪 《学习与实践》2009,(12):122-132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本质上反映的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特质。对都市精神文化尤其是对当代全球城市精神文化的关注,与21世纪以全球化为支撑的城市化以及新的城市世纪的到来相关。全球城市的建设,不仅要发展经济、金融、贸易,更要培育全球城市的精神文化,这是由全球城市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全球城市”的重要表征。在不同特质表象的背后,全球城市所具有的精神文化的共同特质,其基本内涵一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1)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都处于较高水平;(2)文化产业十分发达;(3)拥有优秀文化人才和高素质市民。具体又表现为全球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流的文化设施、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文化艺术、一流的文化环境、一流的市民素质。与之相对照,我国城市的发展水平要达到全球城市的水准,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20.
王涛 《群众》2010,(6):16-17
苏州提出建设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开放创新的先行区、城乡一体的示范区和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在这“三区三城”建设中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低碳意识:发展低碳经济是“三区三城”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