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今年十月十一日,任穷②同志通知我,中央决定要我回新疆工作,并要我很快从吉林到北京去.十月十四日我到了北京.十九日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新疆问题,形成了中央书记处领导同志同新疆领导同志谈话的要点.我认为这个要点是过去长期以来多次讨论新疆问题的总结,也是新疆今后工作的指针,是很重要的.我离开北京的前一天,到小平同志那里,小平同志作了很重要的指示.他说,你对新疆情况比较了解,对干部比较熟悉,新疆的同志欢迎你回新疆工作,中央经过反复考虑才决定你回新疆工作.  相似文献   

2.
1983年8月22日晨,一辆由大连开来的专列沿锦承线徐徐驶入承德站。列车停稳后,从车上走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和他的夫人卓琳等亲属们以及其他随行人员。小平同志神采奕奕,笑容可掬,在与前来迎接的省、地、市领导同志一一握手后,随即乘卧车驶出承德站,下榻于人民解放军驻承德五二八三一部队招待所。 早在1964年10月5日,小平同志去大庆油田视察工作结束后,就曾于返京途中莅临承德作过为时半  相似文献   

3.
1973年10月,邓小平同志陪同来访的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结束对桂林的参观游览后,于19日专程来到韶山.到韶山看看,是小平同志多年的心愿.他说:“我早就想来韶山看看,一直没有机会.1965年因为工作忙,1966年我就来不了啦.”  相似文献   

4.
1980年至1983年,作为一名保健医生,我很荣幸地在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了三年。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我亲眼目睹了伟人的风采,亲耳聆听了伟人的教诲。现在回想起来,仍是那么的亲切。随邓小平同志视察1981年8月8日,我随小平同志前往新疆,10日到达乌鲁木齐。小平同志一下火车就对前来迎接的自治区领导说:“我这次偕王震、王任重同志是借假期来新疆的,不要宣传,一切从简,切不可兴师动众。”接着又说:“明天就到石河子垦区看看。”小平同志说是到新疆来“休假”,其实是来考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1975年撤销编制,以农垦局取代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1980年7月11日早晨,山城重庆,天气晴朗,暑气蒸人。重庆朝天门码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此时,停泊在江中的东方红32号客轮已载满乘客,作好了航行前的各种准备。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也将以一个普通乘客的身份,搭乘这艘客轮,去江城武汉考察。离开重庆上午九时整,邓副主席和夫人卓琳在湖北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四川省省长鲁大东、交通部第一 副部长彭德清及有关人员的陪同下,由住地乘一辆普通旅行面包车来到码头。车到码头,年近八旬的邓小平同志,精神矍铄,容光焕发,当他走出旅行车时,在场的群众顿时群情沸腾,热烈鼓掌,人们高呼:“小平同志好!辛苦了!”小平同志微笑着,朝群众挥手致意,并用他那浓重的四川口音向乡亲们问好,“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这时,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拥挤,整个码头被  相似文献   

6.
11月19日上午,邓小平同志从泰和来到吉安市郊的禾埠公社,在公社二楼小会议室里,听了市、社和军民大队的汇报.当军民大队党支部书记肖金发介绍该大队第二生产队粮食亩产平均780斤,副业有养猪、粉丝等时,小平同志称赞道:“这个小队不错,副业搞得不错,农业也不错.”小平同志提出要到军民村去看看.在禾埠公社负责同志的陪同下,小平同志步行前往军民村.走了两华里路,到了村头,小平同志指着几块尚未收割完的晚稻田问:“今年的产量是多少?”  相似文献   

7.
《支部生活》2009,(9):39-39
卓琳同志遗体在京火化8月10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卓琳同志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卓琳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8.
<正>1997年,我们《共和国之魂》摄制组在北京采访了老红军邓飞。摄制组的同志都是南昌市的市民,所以,我们很想见一见这位新中国成立后南昌市的第一任市长。当时他正在北京医院住院。他的夫人说,等邓老出院后,请你们到家里来。邓飞的夫人也是江西老表。采访老红军时,我们都会送上一份小礼品——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花瓶。由于在北京采访一个多月,我们带来的礼品都送完了,去邓飞家  相似文献   

9.
11月17日,邓小平同志不顾身体疲劳,下了井冈山又来到泰和县,了解农业机械化情况.县委安排小平同志夫妇下榻县革委会院内小客房,并派出两道岗哨加强警卫.这一不寻常的安排引起了住在小客房另一端一位客人的注意.这位客人叫池龙,是泰和籍的老红军,空军通讯部原副部长.因得罪林彪反革命集团成员吴法宪,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反革命”,囚居山东.他只得把三个孩子托付给家乡亲人和当地政府.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池龙回到北京.1972年秋,池龙返回故乡,一来感谢乡亲们和当地政府,二来看看离别数载的骨肉.17日晚上,池龙凭着军人特有的敏锐,感到住在客房另一端的客人,不是一般人物.18日,池龙从刘步山处得知来客是邓小平后,立即对刘步山说:“我要见他,我熟悉他.”  相似文献   

10.
1972年秋天,谪居江西的邓小平同志,于这年11月和翌年2月,先后来到永新、宁冈、井冈山、泰和、吉安、景德镇等县市.当时“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江青反革命集团还在横行,小平同志还不能以公开身份视察,只能轻车简从秘密而行.本刊编发这组稿件,将小平同志上述活动中的亲切教诲、珍闻轶事告诉读者,藉以庆贺他老人家九十寿辰.衷心祝愿小平同志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08,(11):112-113
1.建筑师 一位夫人打电话给建筑师,说每当火车经过时,她的睡床就会摇动。“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建筑师回答说,“我来看看。”建筑师到达后,夫人建议他躺在床上,体会一下火车经过时的感觉。建筑师刚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来了。他见此情形,便厉声喝问:“你躺在我妻子的床上干什么?”  相似文献   

12.
刘高平 《共产党人》2004,(17):47-48
邓小平一直很想去井冈山看看 1972年12月22日.邓小平按照惯例.早早地起了床。这一天,他和夫人卓琳要去井冈山参观访问。他对自己能有此行.从内心感到高兴。邓小平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文化大革命”一场灾难使他成了“中国第二号走资派”,被“炮打”、“火烧”、“罢官”、隔离审查。1969年10月,他又和众多被打倒的老干部一起,被林彪的“一号命令”遣送离京,流放到江西监护劳动。从65岁到68岁,这位曾为共和国建立了不朽功勋的老人.走过了他一生中一段艰难辛酸而又悲壮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面包车在笔直平坦洁净的路面上行驶,一排排翠绿挺拔的钻天杨从车窗边掠过。公路两旁林带如织,田连阡陌,渠水潺潺。眼前美景令小平同志心情舒畅,他笑着说:“这次来,的确不虚此行!”陪同人员介绍说,昔日脚下是一片杳无人迹的沙漠,现在的石河子林带是军垦官兵们的成绩和骄傲。小平同志奔波一天毫无倦意,对所见所闻感到十分欣慰,他说有必要在这里多住几天,还要到工厂和团农场去看看  相似文献   

14.
彭苏 《红岩春秋》2022,(2):39-43
浦代英原名浦黛英,是云南"宣威火腿大王"浦在廷的女儿,红7、红10军团政委乐少华的夫人,邓小平夫人卓琳(浦琼英)的姐姐.1952年乐少华含冤自杀后,浦代英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在"文革"中饱受打击.她晚年写下回忆录,向外界披露了她的家族,以及她和小妹卓琳的丰富人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5.
博览链接     
邓小平南巡中的几个细节10年前,时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同志,自始至终陪同邓小平同志视察广东,负责接待和警卫工作,耳闻目睹了许多感人的事情和细节。你快点叫车让我出去看看1992年1月19日,按原定计划,小平同志千里迢迢来到广东,旅途劳累,他抵达深圳第一天上午是安排休息的。因此,省市负责人见过面后,为了不影响老人家休息都走了,只剩下我搞秘书长工作的不能离开。想不到小平同志进房子不一会就出来对我说:“到了深圳,坐不住啊。你快点叫车,让我出去看看吧。”这看出他十分迫切的心情。我说,其他人都走了…  相似文献   

16.
1980年8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开胆量,试试看。”我给邓小平同志当保健医生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让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年事已高,又历经坎坷,但仍红光满面、精力充沛,身体非常健康。小平同志从不吃补品,惟一算作“补品”的,是每天吃几丸大粒维生素。我在他身边工作3年,竟从没见他患过感冒,也很少见他吃药。记得最清楚的“病”…  相似文献   

17.
1972年1月9日。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休息室里,毛主席清泪两行,他紧紧握住陈毅夫人张茜的手,声音十分缓慢、沉重地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他是我们党内的一位好党员、好同志。”又说:“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 磨砺成至交 患难益知已 陈毅与毛泽东的第一次见面,是他和朱德率领“八一”南昌起义的余部奔上井冈山的时候。他们虽是  相似文献   

18.
1980年8月15日上午10点,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和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做专职医疗保健工作,并说次日就把我送过去。听到组织的这个决定,我又惊又喜,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深恐力不从心。领导看透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放开胆量,试试看。” 我给小平同志担任保健医生时,他已是76岁的老人了。让我惊奇的是,尽管他年事已高,又历经坎坷,但仍红光满面.精力充沛,身体非常健康。 小平同志从不吃补品,唯一算作“补品”的.是每天吃几丸大粒维生素。我在他身边工作3年,竟从没见他患过感冒…  相似文献   

19.
人物     
卓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央军委办公厅原顾问卓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3,(7):50-51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总是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普通一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和普通群众亲密相处的动人故事。1983年2月11日,小平同志来到杭州灵隐寺,不少游客认出了他,人群中立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小平同志向人们挥手致意,还不时地握握游客的手。当他看见一位小女孩在大人的怀抱中拍着可爱的小手欢迎他时,就笑着用手摸了摸孩子的小脸说:“这娃娃长得好胖啊!叫什么名字?”从南京来杭探亲的孩子父母激动得满脸通红,一个劲地教孩子快叫“邓爷爷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