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矫正激励在本质上属于刑罚执行的范畴,具有强烈的法律属性,影响着矫正激励的启动和运行。对罪犯激励的目标导向,是现代监狱制度的重要属性。目标导向的运用范式是:目标导向必须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趋向;“目标承诺,作为实现目标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在开始阶段就成为目标设置理论的中心概念”;尽可能创造目标实现的“高峰体验”;培养良好的群体氛围,以恰当的目标组合推动良好绩效的实现;目标的个别性和复合性;目标引导具有强烈的技术性。  相似文献   

2.
职务型罪犯是全部服刑人员中特点相当突出的一个亚群体,其犯罪多与心理缺陷有内在的关联。他们文化层次较高,社会阅历丰富,在犯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对职务犯的认知、世界观、情绪、心境、需要、动机、社会角色、自我意识、情感、人际交往等进行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工作,积极实施分级、分类、分层改造及改造考核办法,对全面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教育改造其他类型的罪犯提供经验和示范,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阎胜文 《中国司法》2014,(10):59-63
正矫正社会化是指为了避免和克服监禁刑存在的某些弊端,使刑罚执行服务于罪犯再社会化的目标,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通过弱化行刑机构的封闭性,拓展罪犯、行刑机关与社会的互动联系,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促使其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最终促成罪犯顺利回归社会,而采取的确保罪犯与社会生活相接近的行刑措施。矫正社会化既是一种理念、原则,也是一种行刑方式,它主要体现为对  相似文献   

4.
联邦监狱局的核心计划建构了为囚犯提供改过机会的良好环境.除了发挥主流社会价值的模范作用之外,联邦监狱局职员也勤勉工作鼓励囚犯参加"自我改进计划"并积极强化囚犯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研究,澳大利亚联邦国家的罪犯矫正制度具有几个方面的明显特点,这些特点在一一毛程度上体现了澳大利亚罪犯矫正工作的先进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建立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监狱制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罪犯矫正项目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加拿大罪犯矫正项目是加拿大矫正系统向罪犯提供的、专门用来帮助罪犯进行矫正和回归社会后成为守法公民的系统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干预项目。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20年的发展和修订,如拿大矫正局已逐步形成了涉及文化知识、职业技术、药物滥用、暴力行为、生活技能等多方面内容的一系列矫正项目。本文着重介绍了其中五个主要的矫正项目,即教育项目、“对位”项目、性犯罪罪犯矫治项目、暴力预防项目和生活技能项目。  相似文献   

7.
我国罪犯矫正工作曾取得过历史的辉煌,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但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矫正理论研究不够;矫正技术运用不足;实践中的规训化倾向。当前,我国监狱的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改造罪犯质量成为衡量和评价监狱工作的重要标准。罪犯矫正技术的创新是监狱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方面,是提高罪犯矫正质量的关键。提高罪犯矫正质量涉及罪犯分类科学化和处遇个别化问题、罪犯矫正质量评估问题、罪犯个案矫正问题、罪犯心理矫治问题,这几个问题是目前较为薄弱的,需要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监狱作为社会组成的单元,罪犯作为自然人,处处都受到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文化在罪犯矫正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①"矫正罪犯的理论与实践要重视文化问题的研究。一、文化因素:矫正罪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罪犯在犯罪之后受文化熏染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罪犯头脑中潜在的文化因素自我影响;  相似文献   

9.
儒学伦理精华是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和心理基础。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学习贯彻,大力开展儒学伦理精华教育,提高罪犯道德素质,是贯彻“法德结合,文明改造”理念的重要举措。山东省运河监狱坚持以儒学伦理精华教育改造罪犯,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加强道德实践。儒学伦理教育实践,一方面弘扬了传统文化精华,营造了文明改造环境,调动了罪犯求知欲和进取心,提高了罪犯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也顺应了行刑社会化、文明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加强了与国际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我国推行罪犯心理矫正工作已经20年了。从少数民警矫正少数犯人心理障碍的咨询、医疗模式,发展到民警全员和全社会参与,面向犯人全员,不仅矫正心理障碍,而且辅导人格发展的活动、训练模式,形成一个先进科学文化与传统改造经验相结合,适应社会形势和改造对象变化的改造制度框架。与“百分考核”、“规范化管理”、“教育学校化”等短期即见效果的改革不同,罪犯心理矫正改革旷日持久,徘徊于犯人心理研究上,实质却是牵涉监狱民警素质的根本性改革,只有把重点转移到民警培训上来,才能最终达到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罪犯矫正激励机制的构建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监狱执行刑罚,安全固然是其基本的法律属性,但对罪犯实施有效矫正,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更是监狱的本质要求。”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重在对罪犯的矫正和转化,以便重构罪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就是激发与鼓励,它是与惩罚相悖的一种基本的转化罪犯思想的方法。激励用于罪犯矫正中,是指激发罪犯的行为动机,换言之,就是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罪犯的改造动力,挖掘罪犯的改造潜力,使罪犯感到“力有所用、  相似文献   

12.
刑罚是国家管理社会、治理违法犯罪最为严厉的惩罚措施。刑罚制度的改革也成为一种世界潮流。罪犯矫正帮助罪犯重新适应社会、回归社会,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刑罚制度是我国当前法制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罪犯权利的实现存在着差序格局,即罪犯权利的实现滞后于普通公民;罪犯不同种类权利的法律化及其实现是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的;权利实现在不同的罪犯身上有不同的形态。罪犯权利的科学定位是权利实现的前提,法治的健全和政府的帮助是罪犯权利实现的必要条件;互动处遇的推行为罪犯权利实现增添了新的活力和色彩。  相似文献   

14.
日前,重庆南川区检察院除认真履行检察监督职能外,还与有关职能部门取得联系,采取六条措施对未成年监外罪犯进行人性化帮教,并积极解决其生活、读书、就业等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罪犯矫正技术是自由刑的产物,也是现代监狱的重要内涵和表征。罪犯矫正技术是有关利用、控制和矫正罪犯的方法论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监狱工作科学化包括矫正的技术化。研究罪犯矫正技术,建构我国罪犯矫正技术体系,对建构我国现代监狱制度,促进矫正科学发展,不断提高矫正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自信心缺乏、报复心强的罪犯,宜使用计划图表法进行矫治,帮助罪犯将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列成图表,进行对照、检查和改正。对于情绪激动的罪犯,宜使用情感转移法进行矫治,训练罪犯转移注意力的能力,减少正面冲突。对于缺少理智、遇事敢做敢为、宽容性差的罪犯,宜使用精神分析法进行治疗,培养罪犯的耐受力。对于认知偏倾、内心矛盾、坐卧不宁的罪犯,宜使用认知疗法进行矫治,使其深明大义,做出理性选择。对于性格轻浮、缺少责任感的罪犯,宜使用生命线疗法进行矫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周勇 《中国司法》2013,(3):55-59
在影响罪犯教育矫正工作有效性的诸多因素中,教育矫正模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教育矫正模式,是指教育矫正罪犯所遵循或采用的理念思路、制度体系、程序规则和方法工具,它集中体现了教育矫正活动的价值取向、原则标准和方法要求,具有根本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罪犯矫正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加速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一方面,伴随着犯罪数量的增长、犯罪危害畦的提高,监狱押犯数量迅速上升,罪犯改造难度明显加大;男一方面,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由组织化转向个别化,价值取向由重集体转向重个人,以及国家法浩的推进,公众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既承担惩罚和矫正罪犯任务,以实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又要切实维护罪犯的合法权利,以彰显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国监狱开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矫正模式的转变,即由以封闭性、经验型、粗放武为特征、以政策为主要导向的传统矫正模式,向以开放性、科学型、精细式为特征,以法律为主要导向的现代模式转变。如同社会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监狱矫正模式的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尽管中国监狱现代矫正模式尚未形成,但它已现雏形,从中不难看出中国监狱行刑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包括的人道、科学、规范之精神。  相似文献   

19.
罪犯入狱初期的心理特征是复杂多样的。他们对监狱与看守场所的认识,并非完全从关押之后才产生,在入狱之前即已对监狱和看守场所有了阴森可怖的印象。每个罪犯由于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生活经历、关押前的职业,以及是否累犯等方面的差别,入狱后对监狱、看守场所环境的适应程度有所差别,各有不同的心理特征:焦虑恐惧心理。罪犯入狱之后,从自由放荡的生活转向失去自由的生活,其心理必然发生剧烈的变化。一怕干警施行强制管教,二怕老犯人欺侮打骂,三怕自己挨饿受冻,四怕劳动强度大吃不消等。这些人入狱后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  相似文献   

20.
宁松 《政治与法律》2006,18(3):156-160
服刑能力是罪犯接受刑罚惩罚的能力。对一个具备完整服刑能力的罪犯实施惩罚是符合正义的基本要求的,对于一个服刑能力有缺损的罪犯实施强制性改造则是非人道的、非正义的。我国对服刑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立法上还有许多空白之处,致使服刑能力成为刑罚改造实践中的一个盲点。本文对服刑能力从内含之价值、认定以及对服刑能力受限者该如何处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