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实施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必须始终坚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战略、全球文化与民族本土文化融合战略、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协调战略、文化产业化与产业文化化同步战略。  相似文献   

2.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是不应该受到怀疑的.大众文化特指20世纪以来由文化产业制作的诸如电影、广告、流行音乐、通俗小说、电视节目等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难分难解.文化产业的所有弊端,尤其是内容上的粗鄙、平庸及媚俗,也是大众文化本身的毛病.  相似文献   

3.
<正>大众文化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商业性、娱乐性、消费性。大众文化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根本依托,以文化资本的运作为基本形式,以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主要载体。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发展模式,它解构了以往的经济  相似文献   

4.
傅守祥 《求实》2004,(2):75-78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本文对阿多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作了深入的分析,阐明了英国"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在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方面所具有的反拔意义和理论突破性,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将西方文化理论"再语境化"的主张,认为适时而积极的文化批评是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5.
陈刚 《唯实》2014,(10):25-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改革目标,作为文化资源大市,如何把中央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努力建设文化产业强市,是目前南京市文化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一、南京市文化市场发展喜忧参半南京市文化市场主要包括艺术品业(以画廊、拍卖为主)、古玩业、演艺业、文化艺术产权市场等。目前,南京市有备案画廊150家左右,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15家。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丰富的文化载体、方便快捷的传播工具。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是由于文化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文化产业也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评理论正是对文化产业商业化、标准化、强制性的大众文化造成现代工业社会文化弊端的回应。他的文化工业理论为我国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利避害提供了重大的参考价值。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健康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国学以经典通俗化、民俗普及化和途径多样化的特点,使传统文化融进了现代知识体系,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同时,现代传媒也以其视觉性、虚幻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推动和繁荣着大众文化,成为文化建设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因此,抓住机遇发展现代传媒,全面发展大众文化,深化传媒体制改革,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活力,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落后的状况造成了文化落后的假象。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实现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在弄清楚优秀传统文化的评价标准的前提下,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创造性转化,并利用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进行创新性发展,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情怀、气度和精神,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内容创新的原则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遭遇到文化趋同化和趋异化的紧张.中国文化必须在遵循民族性、开放性、人民性、先进性的基本原则前提下,创造性地转换传统文化,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文化品位,壮大文化产业,适应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提升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霞 《求实》2010,(Z1)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论断,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国家战略的正式形成,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实现文化创意战略的重要目标,文化产业是实施国家文化产业战略的重要途径。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关键一个国家的文化,丰富地表现为国民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念、文化科学素质和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1.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这一命题,这是新时期新疆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选择,凸显了文化建设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的突出地位和重要作用。新疆文化事业的发展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建构和谐文化,促进社会稳定,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实现新疆文化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化产业的印象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宏宾 《唯实》2010,(11):75-81
当今世界,美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处于巅峰。美国文化产业强盛背后有其深层次原因。立足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必须关注文化的大众化倾向和培育大众文化消费群体、关注新兴文化产业链条和文化产业人才链条、关注文化创意和产业创新、关注政府作为的着力点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需要通过文化建构来完成。在多元文化背景突出的新疆建构各民族中华文化认同,要在新疆现代文化建设中加强现代文化的引领作用,实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培养文化的"共同性"。文化认同的建构需要营造共同的文化环境。新疆地区构筑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场域,要突出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信仰的主题表达,要科学引导宗教文化的发展,抵御腐朽反动思想的渗透,要使新疆各族人民能始终生活在社会主义文化的氛围之中,培养各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规范与共同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4.
范周 《前线》2011,(2):24-25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并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篇章,也为"十二五"时期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北京具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现代城市文明资源以及潜在的消费市场,然而北京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却徘徊在5%左右,文化产业并不发达,许多文化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利用,文化产业的产出规模与北京的文化中心地位不符。如何构造面向世界的文化产业,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将文化产业发展成北京的支柱产…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抓住机遇 ,充分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 ,努力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 ,是我们加入 WTO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一、当今世界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现状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文化产业在尖端技术 ,尤其是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对文化产品消费性内容的强大支持及先进的市场运作方式的推动下迅猛发展。发达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已大大领先于一般发展中国家。具体而言 :1 .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迅速跃升。如美国文化产业自 …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逐渐显现,发展壮大我国文化产业已日益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共识.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的形象塑造以及综合国力竞争有重要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经济转型,更重要的是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国家吸引力.在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巨大差距下,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全球视野,融合经济、政治、文化的要素,努力维持在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形象,积极应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入侵,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8.
发展兵团文化产业既是打造先进文化示范区的重要内容,也是兵团建设先进文化示范区的重要路径,是兵团引领先进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应针对兵团产业发展阶段特点,确立发展目标和与之适应的战略措施,以"大文化"视野谋划文化产业管理,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多途径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充分发挥城镇在兵团文化产业发展中重要作用,用屯垦文化携手旅游,多种业态并进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平 《唯实》2015,(2):56-59
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特别是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要求,为江苏文化产业发展改革创新指明了重点领域和基本方向。江苏应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发挥比较优势,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一、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在文化强省政策指引下,江苏各级政府积极实  相似文献   

20.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西方有影响的文化理论与批评话语引进新中国后,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也解决了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至今仍是我们走向中国大众文化理论所必须汲取的话语资源.但我们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况,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