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首是我国刑法所确立的一项重要的刑罚量刑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量刑的具体体现.刑法理论将我国《刑法》第67条第一款规定的自首行为称之为一般自首;将《刑法》第67条第二款规定的自首行为称之为准自首.2009年3月12日,为了规范职务犯罪案件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认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由于司法实践的多样性、复杂性,对于一般自首认定问题中“自动投案”的认定存在的较多的分歧及争议,应该回到从自首的本质来把握和评断,即将原本自由之身通过自动投案交付给司法机关审查和裁判并自愿认罪.  相似文献   

2.
8月底,浙江省高院出台规定"交通肇事后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自首",此举引发争议.9月7日,北京市延庆县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交通肇事案中,对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的行为仍认定为自首.  相似文献   

3.
自首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刑罚制度,对于减少司法运作成本,鼓励犯罪人改过自新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的自首制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西周时期便出现了雏形,在秦汉时期得以确定.直到唐代,自首制度得到较大的细化及完善,由此自首制度正式成为我国法律制度中一项较为完备的制度.宋、明、清是我国古代自首制度的发展时期,其在唐律的基础上各有发展.我国现行刑法中的自首制度继承与发展了古代的自首制度,使得自首制度更具具体性、适用性和科学性.本文主要对我国自首制度的发展过程、现行刑法中自首制度的本质及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自首是我国刑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定量刑情节,直接反映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 由于刑法条文关于自首的规定过于简单,为正确的认定自首,坚持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最高人民法院于1984年4月16日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当前处理自首和有关问题具体应用法律的解答>;  相似文献   

5.
吴菊萍 《法制与社会》2012,(16):297-298
要正确认识自首的本质,就必须引入自首行为与自首制度两个概念.本文主要论述了自首的本质、自首制度、自首行为等.  相似文献   

6.
论单位自首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认定单位自首,刑法理论界对此研究尚不多见.单位自首是自首制度的一种,因此自首的成立条件同样也适用于单位自首.单位犯罪是由单位与单位中的自然人一体化实施的,因此,单位自首的认定也应当体现一体化的特征.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自首行为,一般可导致对单位自首的认定.  相似文献   

7.
自首制度是我国刑法中一项重要制度.正确适用自首制度,对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鼓励和引导犯罪分子自动投案,改过自新,进而有效地实现刑罚的目的.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刑法确立的自首制度的定义、价值、形式,以及司法实践中对自首的认定进行分析,阐述自首在我国刑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理解和认定一般自首和特殊自首,并对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完善自首制度提出笔者的看法和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刑法总则关于自首的规定,适用于交通肇事罪;履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规定的行政义务,不等于自首,但只要符合自首条件,就应认定为自首;将交通肇事后符合自首条件的行为认定为自首,既未重复评价,也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还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法益.罪刑法定原则决定了司法机关不能限制自首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奇怪的自首     
山虎  肖丽  王琨 《法治纵横》2013,(12):14-17
郁峰2013年5月27日走进沙湾县公安局自首时,他诈骗的100多万已挥霍光了。郁峰的自首让人不知说什么好,说他是自首,他把诈骗的100多万元挥霍光了才来。更何况,这个自首是在郁峰感到了威胁——被诈骗的人警告他,如果不把钱还了,要他好看情况下才自首的。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州拥有美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司法系统,本文浅层次地论述了弗吉尼亚州的法律渊源.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一下弗吉尼亚州各级法院;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制定法和判例法两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弗吉尼亚州的法律渊源.  相似文献   

11.
自首在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定自首的基础路径是正确区分一般自首与准自首,准确把握自动投案、余罪自首的本质特征,合理运用"形迹可疑"型自首,认定实践中争议较大的如"双规"、劳动教养、治安拘留期间的自首问题,强调一般自首中"自动投案"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之间有连贯性要求,重点把握自首不从宽处理的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12.
自首是我国刑法所确立的一项重要的刑罚量刑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量刑的具体体现。刑法理论将我国《刑法》第67条第一款规定的自首行为称之为一般自首;将《刑法》第67条第二款规定的自首行为称之为准自首。2009年3月12日.为了规范职务犯罪案件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认定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由于司法实践的多样性、复杂性,对于一般自首认定问题中自动投案的认定存在的较多的分歧及争议。本文将对职务犯罪案件一般自首认定问题中自动投案认定的若干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李林娴 《法制与社会》2012,(25):277-278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交通肇事罪也成为常见多发性犯罪,一直以来,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自首问题在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又很大的争议.本文拟通过自首与履行行政强制义务的关系,自首成立的条件、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性质、立法传统几个方面来论证交通肇事罪可以成立自首,并分析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几种情况与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14.
自首作为犯罪人犯罪后的一种行为,如同其他任何行为一样,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实施的,因此,也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自首的全部过程主要由自首决心的确定、自首的准备、自首的实施、自首的完成几个阶段构成,在一定情况下还会出现自首的中断和自首的未竟的情形。刑法理论所要研究的自首的阶段,并非自首过程的所有阶段。只是自首的准备、自首的未竟、自首的中断三个阶段。研究自首的阶段对于自首的认定和自首的量刑都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一) 自首的准备自首的准备并非自首的必经阶段。有些犯罪人于  相似文献   

15.
美国得克萨斯州富豪艾伦·斯坦福涉嫌欺诈获取80亿美元一案曝光后,内情陆续浮出水面.斯坦福金融集团前员工2月20日披露,他们曾怀疑所谓"超高投资回报率",却遭辞退;集团先前还专门开展培训,教高管如何给客户吃"定心丸".美国国会众议员当天说,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在斯坦福欺诈案中监管不力,将接受国会调查问讯.  相似文献   

16.
《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前者为“一般自首”,后者为“准自首”。1998年4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獬释》)颁布实施,  相似文献   

17.
自首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难点,特别是特殊自首中对于"司法机关"的范围及"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含义的认定,被采取强制措施期间逃跑又自动投案的能否认定自首问题和经传唤到案如实交待犯罪事实的能否认定自首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自首和立功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首和立功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两项重要法律制度。1984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曾通过了《关于当前处理自首和有关问题具体应用法律的解答》,1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又通过了《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上述...  相似文献   

19.
彭跃云  刘斌 《法制与社会》2012,(26):123-124
一般自首是我国刑法的一项基本刑罚原则和量刑原则,也是对于实施犯罪行为后具有悔罪表现的犯罪行为人以宽宏的刑罚;自首又具有主动性、自愿性.因而,自首主观心态在司法实务中的认定就成为尤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如何认定自首的主观心态,则是司法实务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戴锐 《政法学刊》2005,22(5):16-19
自首制度的意义在于感召犯罪分子在悔罪的基础上主动投案,如实交代罪行,从而有效惩治犯罪,降低法治成本,并促进他们改过自新.自首行为应当具备悔罪自责心理和主动受罚心理两个心理要件,怀有压力情势下的被迫心理、逃避惩罚的自保心理和毫无悔意的绝望心理的投案者并不符合自首的本质规定,应当将此类投案与自首行为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