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零容忍"是宏观的警务策略,也是具体的警务动作。坚持"零容忍"导向,体现在打击整治上就是要对治安问题打早、打小、打苗头。坚持"零容忍",可以最大限度地赢得民心、获得民众信任,同时也可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奠定基础。笔者结合20余年的基层公安工作经验,认为公安警务"零容忍"能够切实推进警务战略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人们对于零容忍警务的理论基础研究较为充分,但对其进行研究的角度却日趋同一。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于零容忍警务的理解稍显片面,另一方面,也是关键的一点,则是因为人们对零容忍警务的理论基础为"破窗理论"已基本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先入为主的认识。在本文中,笔者试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零容忍警务的理论基础进行再解析,以期能够对警务发展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2002年,公安部把实施社区警务作为新时期我国警务改革和创新的战略性措施,力争到2004年全国大中城市全面实施社区警务。社区导向的治安治理模式作为一种以"民众为本,勇于创新、服务、整合理念"的警务理念,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化治安战略思想及战术,是对单纯追求打击犯罪的被动反应式工作的反思和对强调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由打击型向防范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警务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辉忠 《公安研究》2010,(8):5-8,48
对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事情必须做到"零容忍",对老百姓急需急盼的事情必须做到"零懈怠",这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前提。"零容忍"、"零懈怠"导向既是一项宏观警务策略,又是具体的警务安排,应该贯彻落实到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规范执法行为、加强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公安机关坚持"零容忍"、"零懈怠"导向,履行的是责任,表明的是姿态,改变的是环境,兑现的是承诺,传递的是感情,赢得的是民心。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2009年"预测警务"在美国被提出和之后迅速在西方国家大范围推广,以美、英为代表的域外主流警务模式正式上升为十二种,即标准警务、问题导向警务、第三方警务、社区警务、破窗警务、零容忍警务、计算统计警务、情报主导警务、热点警务、杠杆警务、循证警务和预测警务。每一种警务主流模式都有其特定的发展历程和具体的内容与功能。域外这些主流警务模式在创新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坚持"严打"方针,必须确立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主业的理念,加大打击力度,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犯罪,全力侦破严重暴力犯罪,严厉打击盗、抢等系列性多发型犯罪;必须以数字警务为依托,提高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以社区警务为平台,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必须立足快速反应,完善动态警务机制;立足配合协作,完善打防工作机制;立足源头管理,完善阵地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铁路站车治安是社会治安的一个重要窗口,运用“零容忍”理论,重视打击与防控轻微违法犯罪、构建主导型警务工作模式,对更好地维护铁路站车治安秩序、建设和谐铁路具有积极的意义。“零容忍”理论在站车治安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要把握好严打轻微犯罪、盛世也用重典、主动型警务模式、定期评估判研、下放警务工作权力、强化民警执行能力等几项原则。  相似文献   

8.
程式 《公安学刊》2011,(1):61-65,69
环境警务策略是"零容忍"理念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两者一脉相承。它们都主张从犯罪的条件、环境、空间等方面入手,采取主动措施,遏制、减少犯罪行为。以"零容忍"理念为指导实施环境警务策略,必须加强情报信息警务建设,坚持社区警务与巡逻警务双轨运行,优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治本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安信息化是一场新的警务革命,不仅是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基础工作水平的重要载体,是牵动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纽带。讯问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一环,必须紧跟信息化警务变革的时代步伐,用信息化重塑讯问工作,实现讯问工作的数字化、专业化和网络化,不断提高讯问工作在打击犯罪中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警务考核是充分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打击犯罪和保障平安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世界性难题。广东省公安厅为破解队伍管理的难题,创造性地提出"工作执法一网考"(下称"一网考")的理念,建设并在全省推广应用"一网考"系统。本文通过对警务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网考"的考核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核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考核指标及权重进行了量化,使考核指标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应用物元理论,建立物元综合评判数学模型,实现对民警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零容忍政策探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美国纽约的犯罪率自1994年之后急剧下降,许多媒体、政治家、警务工作者将其归因于零容忍政策的有效推行,从而使这一政策成为许多国家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零容忍政策的核心意思是对各种反社会的行为和犯罪应当采取严厉打击的态度,哪怕是对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要毫不犹豫、决不妥协地进行彻底的斗争。通过考察和探析零容忍政策的含义、理论根据、历史、实践和社会评价等方面的意义,探讨将这一政策作为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工作新方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正社区警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警界对专业化打击犯罪策略进行了深刻的检讨,逐渐转向基于社区、与社区民众建立互动合作关系、关注民众需求、解决民众困难、预防减少犯罪的社区警务理念。美国社区警务的理论与实践为世界各地社区警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1))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财物"流动的加剧,传统警务工作模式逐渐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治理的要求。2002年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襄樊市公安机关有效整合警务资源,在公安工作多项指标中取得了成效。笔者结合实践,提出整合警务资源,提升打击犯罪效能,是建立现代警务工作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金诚 《公安学刊》2010,(5):25-31
当前维稳工作形势严峻,维稳工作陷入一个怪圈,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犯罪率居高不下,新高危人群不断制造极端事件。公安机关角色的困惑,警力的困境以及警务战略的两难选择,是影响当前公安工作顺利开展的三大因素。始终不渝地坚持社区警务战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推行社区警务信息化建设;采取"零容忍"战略,始终保持对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是当前警务战略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现代警务协作形式和指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重大警务处置行动中 ,多警种、跨区域的警务协作越来越成为公安机关的主要警务活动模式 ,而警务协作的核心是指挥。公安指挥所支配的是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执法活动 ,既不同于一般的生产、交通等指挥 ,也不同于军队的作战指挥。在现代警务协作中 ,公安指挥的核心是组织好重大警务处置现场的各种处警力量的协同行动 ,发挥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公安指挥必须根据不同的警务协作形式和处置行动编组 ,处理好种属控制、主从制约、平等协商的三种指挥关系 ,并依据不同指挥关系分别采用总控式、导调式、委托式、联动式、协商式等指挥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是新时期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必由之路.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的基本框架是:以全面提升社会安全质量和有效控制社会治安能力为目标,以信息警务为载体,发展公安科技,整合社区资源,不断健全打击犯罪、防范管理和阵地控制工作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新型警务运作机制.为此,要构建网络平台,解决信息资源共享问题;要做好有用采集,通过"抓点揽全"的方法,重点解决信息采集的质量问题;要利用比对激活,通过"举纲张目"的方法,激活信息的效益,解决信息的时效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一、智慧警务的特征2003年9月初,公安部组织召开了全国"金盾"工程工作会议,标志着"金盾"工程建设正式启动,目的是增强公安系统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调作战、打击犯罪的能力,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和侦查破案水平。自此,公安信息化建设成为我国公安重点工作之一。随着近年来以"雪亮工程""平安城市"为代表的安防工程建设成果不断深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警察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效率,部分国家组建了专门从事警学理论研究的机构。 一、澳大利亚联邦警察研究中心 位于阿德莱德市的澳大利亚联邦警察研究中心始建于1983年。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对警务工作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为联邦警察和各州警察服务,为联邦议会和各州议会研究决定有关警务工作改革的事项提供议案和决  相似文献   

19.
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工作是一种新的警务模式。目前情报信息作为重要警务资源对公安工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规范、有序的情报信息主导机制。情报信息对警务工作的主导包括主导的内容、主导的程序和主导的方式。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目标、警力布局、工作重点、保障重点、警务方式以及工作运行机制等。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不同时段和不同地域的情报信息,通过一定的程序过程,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警务活动进行主导。  相似文献   

20.
牟丽娇  周翠 《公安研究》2012,(10):23-25,71
作为公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社区警务在预防打击犯罪、和谐警民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应根据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基层基础工作不强、社区警力不足、民警素质不高、治安防控体系薄弱、警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索完善社区警务工作的基本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