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化时代带给人们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人民财产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借助现代化通信工具实施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层出不穷,社会影响极其恶劣。通过对无讼网全国近8年(2011年-2018年)公开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121份案件判决书进行数据化分析发现,“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具有涉案金额大、涉案人员多、涉及地域广、组织化特征明显等特点。公安机关防治此种诈骗犯罪时,存在识别难、发现难、抓捕难、打击难的现实困境。为此,可从预防、打击、稳控三个层面入手,通过全方位宣传、加强预测预警、开展重点区域集中打击、做好重点人员回访工作等,提高公安机关应对这一社会治安难点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已成为一种新的诈骗犯罪类型。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向手机用户发送虚假信息,以骗取手机用户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文从手机短信诈骗的犯罪构成、完成形态及危害结果入手,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和类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海鲤 《公安研究》2013,(11):22-24,33
跨境电信诈骗犯罪具有组织分工严密、科技化程度高、反侦查能力强等特点;公安机关在侦查打击工作中存在侦破难、抓人难、追赃难等现实困境。为有效打击这类严重侵害群众财产权益的犯罪,在工作中应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全面取证,深化公安机关多警种合作、跨区域协作机制,强化与电信、银行等部门的深度合作,加强两岸及国际警务合作,共同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的上下游犯罪。  相似文献   

4.
"非接触式"诈骗具有现实物质技术基础和受害人的"心理趋向"。诈骗犯罪的惯用手段有短信诈骗、订货诈骗、互联网诈骗等多种方式。公安机关打击"非接触式"诈骗犯罪,应以"防控"为抓手,遏制诈骗犯罪的发生,应联合多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斩草除根"的打击行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已经成为危害人民财产利益的主要犯罪活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链条(资金链、通讯网络链),两种联系(犯罪分子的内部联系、犯罪分子与被害人的外部联系)和四大环节(开发制作、批发零售、诈骗实施和分赃销赃)。现有的侦防工作存在打击追赃难、取证移诉难、社会防控难和警务合作难等困境,要破解此类难题,必须在侦查协作机制、证据体系构建、社会管控预防和警务执法合作上加大力度,提升对于此类案件的整体侦防水平。  相似文献   

6.
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的基本构造与传统诈骗犯罪无异,但缺少传统诈骗犯罪的案发现场,具有发案类型多样化、非接触性信息化、犯罪门槛低等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是网络交易平台与用户数据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规范网络交易平台治理与完善用户数据保护成为防范此类犯罪的关键。网络交易平台的多样性和非接触性信息化加大了对犯罪进行打击和防控的难度,要从网络交易平台管理和个人数据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治理,同时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的相互协作,确立不同部门之间执法数据共享机制,从而构建完善的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功能,通过编造中奖信息等多种方法诈骗财物,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生活。手机短信诈骗案件具有涉案范围广,社会危害重,犯罪主体日益呈现明确的团伙性,犯罪成本低,回报高,作案手段隐蔽,侵害对象不确定,所留联系方式存在虚拟性和多变性等特点。侦查部门侦破此类案件要准确划定侦查方向和侦查范围,做好取证工作,加强情报信息网的建设,积极串并案件,加强侦查协作。  相似文献   

8.
刘伟 《公安研究》2014,(8):31-33
电信诈骗是犯罪分子利用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间接接触式犯罪行为。此类案件多为跨省市、跨区域甚至是跨国作案,公安机关在侦办中存在着侵害面广、作案目标不固定、查证与取证难度大、诈骗数额难以查清等实际困难。针对此类犯罪的防控及打击,应当注重防、快、治并举,做到宣传到位、打击迅速、整治源头,在群防群治的氛围中,从源头上堵住电信诈骗犯罪的高速通道。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呈现高发态势,公安机关传统的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多变的诈骗形势,创新工作机制成为当务之急。对电信诈骗犯罪的定义、我国犯罪趋势演变、犯罪特点等内容进行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打击防范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新型危害社会经济管理秩序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危害,也给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对H省C县2020年上半年立案的114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展开实证分析可知,现阶段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案件数量大、破案率偏低、以赚取利益为诈骗诱饵、即时通讯软件成为主要平台、黑色产业链出现新中心、单笔犯罪金额小等特点。基层公安机关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面临案件线索质量低、侦查力量不足、落地抓捕难度大、电子证据分析难、止付追赃难、预防犯罪难等困境,可通过加强专业化建设、转变上级公安机关职能、实现犯罪全流程打击、深化警银警企合作、提升证据分析水平、依靠社会共治预防犯罪提升打击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潘统芬 《公安学刊》2011,(4):84-86,105
网络诈骗案件形式复杂,一个案件涉案全国多个地方,有些地方出现了为犯罪活动提供一条龙服务的中介机构,有的中介机构为了吸引客户,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国外服务器建立诈骗网站,而现阶段有限的警力、物力、财力.对网络诈骗案件存在打击乏力现象。建议建立以省级网监部门为单位的网络从业人员污点库与网络案件研判中心,完善基础数据,做到打击控制研判预警相结合,有效控制和打击网络诈骗案件。  相似文献   

12.
目前,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态势,大要案件频发,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单次低额度的小额网络诈骗却常常被人忽视,受害人不报案,警方不重视,导致该类犯罪成为多发性顽疾。公安侦查机关打击小额网络诈骗犯罪,要注意利用公安内网和互联网串并案件,积极开展落地侦查,综合研判通信信息,追踪资金流向,固定电子证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手机短信诈骗案件逐年增多,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犯罪,手机短信诈骗具有作案隐蔽、犯罪成本低、团伙作案增多等特点。对该类案件的侦查讯问应着眼于宏观思路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近日,《瞭望东方周刊》报道了公安部开展的“打击治理利用手机短信和网络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其中披露的案情让人吃惊:广东东莞市一陈姓农民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被所谓的中奖信息分22次“钓”走101万元,而广州某工商局的出纳,竟然为了得到所谓的“特码”,将200万元公款汇给了骗子。从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福建泉州市公安机关共收到手机短信诈骗举报几千起,被骗金额累计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手机短信诈骗一般用冒名开设银行账户,购买不记名手机卡实施诈骗,所以即使公安机关发现线索,也不能顺藤摸瓜捉到真凶。可见,加强银行实名开户和手机卡…  相似文献   

15.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已成为全球性难题,仅依靠既有的常规研究方法,容易陷入“除完善自身逻辑体系外再难有实质创新”的僵局。引入犯罪经济学中的“成本一收益”理论,结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基础成本、机会成本、犯罪惩罚成本、犯罪收益等相关因素,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犯罪收益和惩罚成本高、犯罪基础成本和机会成本低等特点。应展开多元主体治理,全面打击上下游犯罪产业链,改变成本收益比失衡现状,增加犯罪成本,积极开展群众路线,从而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闽台警方以《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的实施为契机,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联手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协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合作中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面对当前日趋复杂的电信诈骗犯罪形势,闽台警方应谋求建立起更密切、更广泛、更深入的协作关系,积极探索解决制约打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合作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信犯罪在我国呈高发态势,公安等部门加强了对危害性大、社会影响恶劣的电信诈骗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并有效控制其增长的势头。随着微信成为人们主要使用的即时通讯软件之一所产生的微信犯罪,却因其涉案金额较小、立案率不高等多方面原因,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又因犯罪成本小、犯罪种类多等原因,微信犯罪频发高发。微信犯罪既包括传统电信犯罪,如诈骗、制假售假等,也包括传销、赌博等新型电信犯罪类型。打击微信相关犯罪,不仅需要传统的措施,从立法、侦查上进行防控,更需要针对其特点而制定并实施新技法,如小案匹对库等。  相似文献   

18.
陈煌  陈进财 《人民公安》2013,(10):56-58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代先贤曾教导:要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准备做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在长期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提出了建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协作办案机制,对加强区域协作,完善法律制度。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涉二维码诈骗犯罪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涉二维码诈骗新型犯罪自出现以来,快速蔓延,呈持续上升态势。当前涉二维码诈骗犯罪形态多样,常见的有伪造缴费类、混淆付款类、恶意链接类、木马病毒类、修改金额类;侦查工作中取证难、抓捕难、追赃难。治理涉二维码诈骗犯罪,公安一家打不胜打,孤立难撑,只有多方参与,多策并举,从法律、技术、制度等层面综合施策,依法治理,源头治理,协同治理,才能把握主动,赢得拐点,取得全胜。  相似文献   

20.
朱小平 《中国保安》2014,(14):58-59
近几年来,借助电信网络手段实行犯罪的案件呈高发态势,诈骗手法不断翻新,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影响甚为恶劣,给社会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公安机关虽高度重视,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行重点防范和打击,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仍呈多发态势。如何阻止受害人汇款,筑牢电信网络诈骗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