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俗语说:"过个大年,忙乱半年,正要消闲,赶上种田"。中国传统的春节就是这样既丰富又丰满。春节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老百姓习惯把过春节叫做过年,民谚中说"百节年为首"。千百年来,在民间过春节的方式和习俗也是最丰富、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就像是一台热闹的大戏。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7)
正以古典诗词为内容的一档节目唤起了许多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典诗词的复兴,正如中国文化厚积而薄发的特性,更需要在积累之后,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章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档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伴随2017年的春节,火爆荧屏。一位年仅16岁的上海女高中生武亦姝的夺冠,更是引爆了人们关于古典诗词的种种话题。很多人甚至夸赞她是“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  相似文献   

3.
随着武亦姝在抢答环节以5:3击败彭敏获得第二季冠军,从春节期间回归荧屏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在惊心动魄的角逐中落下帷幕。这档节目10天来成为热点话题,在视频网站上每集的点击量动辄数十万次,新浪微博的“中国诗词大会”话题阅读接近8500万次。  相似文献   

4.
张兵 《人民论坛》2011,(7):224-225
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在绵延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趋向。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虽然在再现与表现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的手段上有所不同,但古典诗词借助"绘画意象"构成语言,营造出了使我们产生丰富联想的"语境"。  相似文献   

5.
钱国宏 《中国减灾》2012,(1X):46-47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工作关系,我曾在国外过了三个春节。"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的不同,在国外过"春节"较之国内也就有了千差万别的感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国内,放爆竹是过春节的重要元素之一,而在英国却听不到爆竹的声响——不要说伦敦的商家店铺里买不到爆竹,即使买到了,也不能燃放。这边爆竹刚刚响起,那边警察就跑过来了。英国人把新年作为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7,(1):14-15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把春节当成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来了,春天就来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  相似文献   

7.
胡柯 《小康》2015,(2):27-29
出境游,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正在到来。除了八卦天气和服饰,最近身边的朋友圈开始八卦起长假将至,应该去哪"洗肺"?洗肺,是中国雾霾天增多之后,人们开始提及的一个新词汇,可是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新词居然成了2015年春节游主打的主题。所以,"出境过羊年"在离中国春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火得不能再火,甚至连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们,也在计划着赶着夕阳红,走出国门去"火"一把。所以,当我们打开电脑,输入"春节  相似文献   

8.
正外国人在中国过春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从把春节单纯当做一个假期,到逐渐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外国人成为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参与者、亲历者,这也是中国不断接纳多元文化、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的过程。"我没有太多时间看春晚,因为我一直在看手机,在抢红包。"屏幕里,一位棕发碧眼的外国女性这样说道。"上次我在春晚节目里看到了杂技,他们没有保护措施,我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太令人吃惊了!"接着,一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词之国 ,辽阔而壮美的河山 ,悠久而独特的民族文化 ,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名字及其作品在历史画卷中熠熠闪光。而毛泽东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兼诗人 ,却以中国的传统诗词艺术表现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尤为难得的是 ,毛泽东把诗词艺术和统战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象地展现了统一战线这一“法宝”的运用之妙。一、壮美雄奇与崇高伟大的鼓舞中国旧体诗词的风格 ,历来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别。毛泽东诗词的主调是崇高与豪放。他自己说 :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他的诗词 ,写景抒情往往壮观雄浑 ,大气磅礴 ,…  相似文献   

10.
宋代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过长年酿造的淳厚的味。春节关联着我们的民族情感,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由此,春节已成为我们文化的胎记。  相似文献   

11.
正"反向春运"让人们对于过年的方式有了新的定义,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下人们春节出行的新风尚,不仅是有意避开"民工潮""学生潮"的灵活变通,也是当下人们对于过年习俗的一种新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预示着岁月更迭,辞旧迎新。春节团聚的习俗在中国的家庭中传承了上千年,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即道出了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Z1)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把春节当成是辞旧迎新的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把春节当成是辞旧迎新的日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来了,春天就来了,日子,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春节来了,春天就来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万物复苏,新的一年就来了。作为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春节承载了中国人的历史和作为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春节承载了中国人的历史和情怀,这个节日是家人团聚共叙天伦的时刻,是祭拜祖先缅情怀,这个节日是家人团聚共叙天伦的时刻,是祭拜祖先缅怀先人的时刻,是走亲访友互道祝福的时刻。好一派祥和乐怀先人的时刻,是走亲访友互道祝…  相似文献   

13.
赵越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182-183
中国传统诗词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在意象选用、格律、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与西方诗歌具有较大差异。本文从诗歌的美学本质出发,分析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美学本质,以传达诗歌最重要的美感为根本出发点,以汉斯.维米尔(Hans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思想,拒绝了"诗歌不可译"的错误论点,扬弃了诗歌翻译中片面追求"信"、"忠实"的翻译习惯,提出了中国古诗词翻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吴桐 《公民导刊》2016,(5):52-53
正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看那些下到7岁,上到55岁的大学生、中学生、主持人、警察、教师、外国人等的高手过招,"互相厮杀".直呼过癌。佩服他们的储备与积累。更能感受到诗词带给他们的震慑力。与其说《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诗词高手的较量。倒不如说这是一场诗词的狂欢。在越来越浮躁的社会。电视节目越来越娱乐化的当下。央视这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新春伊始,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回归,连续十集热播,为新春佳节奉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据央视调查数据显示,这个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们"圈粉"。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武亦姝等诗词高  相似文献   

16.
<正>春节除旧布新,可以给当代人通过一种年底清理的方式,在新的一年,有新的开始,它给顺利的人更多的梦想,也给许多不顺利的人以希望。新春祭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三才同一的思想是整体中国人认识自然的核心,《易》把"变"作为宇宙的普遍规律,其变化而产生阴阳,根据阴阳建立六十四卦,在众多复杂多变的事物中,提出"天地人"的重要概念。《序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把"天"、"地"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或自然气力,而不是西方意义的"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热播后,获得冠军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武亦姝获得了“古典才女”的美誉.然而,随即引发了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一些评论者认为机械地背诗比的不过是记忆力,与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更有学者犀利地指出:少年人,背个诗词算什么本事?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3)
<正>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中国情"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金鸡一声报晓,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在刚刚过去的几天里,相信祖国大地、海峡两岸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万家灯火,新桃换旧符,一片春满山河。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力量     
丁酉新春一过,成为现象级的传媒节目当属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了,据说是创了全国电视收视率的新高.我是每次都会等在电视机前从头到尾收看.春节过后,在我社每月一次的评刊会上,我问大家:谁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结果是,20多人中,除我之外大概只有两三人看了.于是我便自我解嘲:我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我不应该因为我喜欢就认为别人也应该喜欢.尽管很多观众都喜欢.  相似文献   

20.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里孕育了中国春节特有的"年味"。2018年浓郁的中国年活动在各地纷纷上演,向广大民众阐释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春节文化、民风民俗,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体会我们的祖先辞旧迎新的欢庆场面。新春期间,福建福州仓山区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