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跨国有组织犯罪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国有组织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 ,也是跨国犯罪的一种主要形式 ,具有结构更加严密、能在国际范围内更加迅速调集资金等特点。不同的历史时期 ,跨国有组织犯罪因经济、社会、文化变迁有不同的特点。近几年来 ,国际恐怖主义及国内分裂势力与跨国有组织犯罪的联系日趋紧密成为新的动态。基于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复杂性及危害性 ,从国内方面来讲 ,需从政治、经济、法律各方面入手加以控制 ,就国际社会来讲 ,各相关国际组织及各个国家集团或地区性组织均应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孙建伟 《法学》2023,(11):17-30
在“总有”制度下,宅基地资格权是一项独立权利,具有独立的权属内涵,具备人身权和财产权双重属性。基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专属权益的不可流转性,在初次分配后对宅基地的占有产生的使用权可以生发出宅基地使用权,该权利具有流转性。城乡社会结构的变化使宅基地权属发生重大改变,农村人口脱“户”需要将宅基地产权和其农户身份分离。在“新型总有”下,需要逐步分离产权和身份绝对的依附关系,通过使用权的适度放活,有效推进宅基地使用权规范、有序流转,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香港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变迁,香港有组织犯罪的犯罪状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构成状况、犯罪类型和犯罪目的、活动地域、组织状况、成员状况、侵害状况等六个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香港有组织犯罪的现实和发展趋势表明,防治香港有组织犯罪必须紧跟香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从加强社会的控制机制入手,采取社会的、立法的、司法的以及国际合作的等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前的理论忽视对有配偶和结婚的研究。有配偶是指受婚姻法保护且未经法定程序解除的夫妻关系,包括经过结婚登记所形成的夫妻关系和有婚姻效力的事实婚姻所形成的夫妻关系。结婚即婚姻成立,具有性别的差异性、永久共同生活的目的性、夫妻的身份性和同居生活的公开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论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有组织犯罪的英文名称是Orgnized Crime。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对“有组织犯罪”的概念远未取得一致。美国总统司法和司法管理委员会将有组织犯罪看作是“企图在美国人民和他们政府的控制之外从事活动的群体”。现在,有人认为这个概念已经过时。里根总统于1983设置的以考夫曼为首的调查委员会于1986年提出了一个题为“边缘:有组织的犯罪、商业和工会”的报告。这个报告没有把有组织的犯罪说成是一个庞然大物,而是把它说成为若干不同的犯罪组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有组织犯罪更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主要成员集盗、抢、杀于一身,聚集犯罪能量向强大的社会挑战。由于我国对于有组织犯罪的立法还不完善,对其认识不足,处于一体格局下的我国刑事实践逐渐受到这一冲击。因此深入认识有组织犯罪的本质,了解有组织犯罪的形成的原因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蔡军 《人民检察》2023,(4):18-23
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实施的有组织犯罪和纯粹线上模式实施的有组织犯罪两种形态。与传统的有组织犯罪不同,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在组织形式、犯罪手段、行为模式、危害后果等方面均呈现“进化”和“异化”的新特点。关于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的认定标准,有关法律、司法解释以及司法规范性文件已经进行了系列探索。反有组织犯罪法起草过程中对于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的表述变化,反映出社会各界对于该类犯罪认识观念上的差异。相较于既有法律及司法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反有组织犯罪法第23条的两款规定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为广义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的认定提供了法律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8.
蔡军 《法学论坛》2021,36(1):128-137
分析有组织犯罪企业化的过程和发展阶段,可以归纳出我国有组织犯罪企业化的两种基本路径,即有组织犯罪的企业化和企业的有组织犯罪化。有组织犯罪的企业化主要经历了暴力敛财积累原始资本、垄断非法行业形成稳定收入、设立企业向合法经济领域渗透和依托企业形成区域或行业垄断四个发展阶段。企业的有组织犯罪化主要有外在结合型和内生发展型两种类型,也要经历逐渐演变的渐变过程,即企业触黑化阶段、企业涉黑化阶段和企业纯黑化阶段。而在实现了企业化发展之后,有组织犯罪在组织管理、行为方式以及文化认同等方面皆呈现出明显的企业化特征:改变了对暴力手段的过分依赖,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组织结构,并根据需要设置了相应的职位、部门,呈现出企业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在运营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表面与一般企业、公司无异,体现出明显的企业化特征和运作模式;以传统帮会文化和暴力文化为内在本质,以企业文化为外在表现,实现了帮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关于物权客体的两个基础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屈茂辉 《时代法学》2005,3(2):17-23
从罗马法时代直至现代,物即指有体物,物权的客体主要是有体物,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财产权利进入交易领域,从而成为他物权的客体。传统民法上的有体物可以再细分为二类:(1)有形物;(2 )无形物。有体物实际就仅是有形物,无形的有体物则为现代民法的功绩。无形物除如光线、电力、热能、频道、磁场等自然力外,在现代社会还有一种十分重要的类型,即网络空间中的虚拟财产。有形物中,动产与不动产划分是十分重要的分类方式。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应当坚持传统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11.
论有组织犯罪的社会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发民 《法学论坛》2004,19(5):90-93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有组织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仅对什么是有组织犯罪及其范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而且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大量的对策研究 ,特别是从国际合作层面上加强刑法的一体化 ,共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我国而言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尚存很大缺陷 ,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特请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刑法学泰斗马克昌先生主持并组织了本组稿件  相似文献   

12.
马克昌 《法学论坛》2004,19(5):77-80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有组织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仅对什么是有组织犯罪及其范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而且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大量的对策研究 ,特别是从国际合作层面上加强刑法的一体化 ,共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我国而言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尚存很大缺陷 ,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特请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刑法学泰斗马克昌先生主持并组织了本组稿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关于有组织犯罪的立法与司法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组织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最高形态的犯罪,不仅直接威胁到世界各国的政治稳定和人民安全,也严重威胁到社会组织的存续以及政治发展和经济民主化的进程,是为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由于有组织犯罪近几年发展迅猛,犯罪组织频繁制造震惊世界的系列灾难,因而为各国所重视和警惕,被联合国大会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  相似文献   

14.
包雯 《法学论坛》2004,19(5):80-84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有组织犯罪活动日益猖獗 ,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仅对什么是有组织犯罪及其范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而且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对有组织犯罪进行了大量的对策研究 ,特别是从国际合作层面上加强刑法的一体化 ,共同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我国而言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司法上尚存很大缺陷 ,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为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特请我国著名刑法学家、刑法学泰斗马克昌先生主持并组织了本组稿件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视角下控制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有组织犯罪愈演愈烈,因其特有的组织结构、犯罪方式以及社会危害,这种犯罪的能量绝非自然人个人犯罪的简单相加,它有着单独犯罪不可比拟的破坏力,已对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安全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它作为目前公认的犯罪最高形态,被列为世界三大灾难之一.特别是在全球化加快的背景下,跨国有组织犯罪正呈现出不断增长和日趋复杂的势头,在这种现实压力下,2000年11月15日,联合国大会第55届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以全球化为视角,提出了控制跨国有组织犯罪的新理念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麦家 《政府法制》2011,(32):16-16
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有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这句话是我父亲说的。父亲是个农民,只读过一年私塾,是个没文化的人。  相似文献   

17.
犯罪文化亦称犯罪亚文化,它与犯罪同步产生和发展,并伴随社会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有组织犯罪与犯罪文化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有组织犯罪是对犯罪文化中一些最主要内容的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与有组织犯罪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姚建龙 《犯罪研究》2004,(2):16-19,15
市民社会与有组织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黑社会本身就是一种变异的市民社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政治国家必然统一于市民社会。但是,市民社会对政治国家的决定作用可能异化,而以黑社会组织对国家的强大负面作用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应该认识到有组织犯罪勃兴的这一巨大潜在危害性,并在这一高度未雨绸缪地寻找和设计治理有组织犯罪的对策。面对有组织犯罪勃兴的趋势,我国传统司法体系迫切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但是关键还在于防止市民社会的变异。这需要加强市民社会的道德投入、自我约束,和必要的外部规范与引导,促进市民社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跨国有组织犯罪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近年来,我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开展边境贸易。新疆是中国面向中亚的西大门,而随着边境贸易的深入展开,中亚与新疆的联系日益密切,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中亚跨国有组织犯罪也对我国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联合打击中亚跨国有组织犯罪,成为我国和中亚各国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20.
就方法论而言,关于跨国有组织犯罪活动和跨国犯罪网络的研究中并无不可克服之障碍。但与此同时,现有研究集中程度不高,且需更多层次的研究,如复制性研究。此外,对跨国犯罪的研究需要更加全面,例如应涵盖犯罪活动来源国、中转国和目的国。这种研究的最佳模式是多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