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决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对外开放、外交上走出去的结果,反过来又对中国外交产生着重要影响。在外交决策机制上,首脑外交频繁而活跃,外交机构水平和垂直双向扩展,公众参与意识增强。外交决策过程也呈现出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首脑外交不仅在外交决策、而且在对外政策宣示和执行过程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外交决策在指导思想上强调总体外交,在实践中突出协调和机制建设,公众参与愈益成为影响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凡此种种表明,影响外交决策的因素越来越多,决策需要内外兼顾,更加规范化,从而达成更加稳定的决策结果。  相似文献   

2.
熊伟 《当代世界》2009,(5):58-59
2008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中国外交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和调整,其中特别令人瞩目的一点是,多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分量显著增加,其地位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大外交视域下的中国外交人才培养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展现的是一种大外交的前景,不仅包括传统的官方外交,更包括日益活跃的民间外交。外交外事工作人员是外交工作的执行者和权益的代言人,在外交外事人员中,外语人才占据了很大比例并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中国外交大战略背景下的外语人才的培养与现实需求还不适应,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时代,城市越来越成为国际关系中活跃的行为体,城市的外交职能也得以不断完善,城市外交成为一种新兴的外交形式。中国城市外交的兴起,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它既是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然产物,又是权力下放赋予城市涉外自主权和外交能力的内在要求。此外,中国的城市外交既与传统的国家总体外交有密切关系,同时又有新的内涵,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从城市的角度更好地处理跨国关系。中国城市外交的关键问题是制度设计,需要培育城市精神、建立健全外交体制和运行机制。另外,中国城市外交应该将立法、明责、制略、建制、保障等几个方面作为工作重点。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是城市外交的后来者,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日益深入,城市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大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外交是一种高度敏感的政治性事务,城市在参与外交事务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遵守相应的外交规则、规范和惯例,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构建成熟的城市外交制度。  相似文献   

5.
民间外交注重通过民间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超越现实政治经济利益的人民友谊。这种基于人类文明共同理念的交往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社会基础,为国家间关系和国际合作奠定了稳固基础。民间外交主体具有人民性和有限性的特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全球民间外交出现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新形式、新特点。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的联系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界也在国家对外交往活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多元化与网络化日益成为中国民间外交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汪巍 《当代世界》2008,(4):51-53
印度外交历来带有重商主义的特点,重在引进技术和资金,输出印度的商品和劳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发展、营造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采取了多边与双边外交相结合、官方与民间外交相结合、政府与企业相结合的策略,新世纪的印度经济外交呈现出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7.
牛海彬 《国际展望》2011,(4):89-102
政党政治和现代外交的兴起使政党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行为体,政党外交成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和深层次的政党外交格局,政党外交的对象、内涵、原则和作用不断丰富和提升。政党外交在把握外交全局、配合政府外交、推进党的建设和提升执政能力等方面日趋重要,并在全球性议题和制度化网络建设等方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2008年发生的中法外交风波是具有典型性的外交案例,其实质是法国对我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对此,我们进行了把握方向、坚持原则、针锋相对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法外交风波深刻反映了我国面临的复杂、严峻的外交形势,证明西方对我国采取的既接触又遏制、以压促变的两手策略是不会改变的。为了迎接挑战,我们必须加强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外交:格局、利益和环境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的中国外交,在外交内涵与体系、国家利益的认知和国际环境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小外交变为大外交,从政治军事利益为主变为拥有全球性广泛利益的利益体系,国际环境从被动、不利到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韩笑 《国际展望》2022,(4):80-95+156
城市群外交是空间集聚的城市群落基于中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功能辐射与区域协作,在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城市治理、民间交往中形成的与其他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与互动过程。作为次国家外交的新模式,城市群外交主要体现为城市群在公共外交领域日渐增长的影响力,包括提升域内城市的对外开放水平,聚合国际城市网络,增强国家参与国际竞合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促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地等。城市群在深化城市外交理念的同时为国家外交战略提供结构与功能支撑,但也面临挑战传统外交观念与现行外事管理体制发生碰撞的质疑。在高度开放的城市化与全球化影响下,开展城市群外交是深化改革、开放与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环节,需要在持续优化的国家开放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国际大都市的区域带动影响;在国际城市网络中开展城市群协同发展知识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城市网络、自贸区、民间组织在国际交往中的积极影响,为城市外交与国家外交提供区域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