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谭贤楚  李玉瑛  叶明 《前沿》2005,(12):65-66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能力培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应以“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为其主旋律,师资队伍建设、有效实施创新教育、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等是现代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1)
<正>"聚力创新",江苏有着天然的优势。创新驱动最需要的是人才。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把人才和江苏联系起来,"江南才子"的说法深入人心。人文荟萃,名校云集,底蕴深厚已经成为人们形容江苏的常用词汇。在这些优势下,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聚焦富民"对于江苏而言,不是"补短"而是"补强"。在人均GDP和居民人  相似文献   

3.
百年诺贝尔     
诺贝尔奖,随着举国上下对创新人才的重视,成为大众关注的一大话题。从1901年开始颁发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已走过百年,是20世纪物理学、化学和生命科学的一个缩影;它同时也是全世界最重要、最受人注目、最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奖项。人们崇敬诺贝尔奖,赞叹获奖者为人类作出的科学文  相似文献   

4.
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在中西哲学界,关于创新的直接研究虽不算很多,但是考察其中的相关点位,对现代研究创新这一课题具有启发意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生"的哲学思想、朴素辩证法的原理以及在西方文化脉络中对人的主体性的确证、对创新及创造生成的阐述都为现今人们把握创新提供了许多借鉴之处。通过比较也可发现,中西方的创新思想因为其底蕴不同而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相异之处。我国传统哲学中的创新思想属于和谐创新,注重整体性,而西方哲学注重逻辑性、理性,讲究分析,其中不少有关创新的方法已程序化,成为了规则。  相似文献   

5.
当前,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由此,创新作为一种存在与发展状态,要求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成为人们的理性自觉。创新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民族特征。这种状态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文化土壤的滋养,需要与之匹配的创新文化价值系统的支撑。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其原始动力还在于文化创新。文化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价值观念、人格追求、伦理情趣等经过生活的提炼和岁月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认识知识贡献构建知识价值实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知识已成为新的生产要素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经济运行成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已经成为资本和劳动力之外的新的生产要素。本来在农业社会里,人们把土地、山川、河流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作为经济活动的生产要素,随着工业社会的兴起,自然资源和工厂、商店等物质资源都资本化了,资本成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的媒介,资本和劳动力被认为是经济活动的生产要素。而随着经济发展中知识的贡献的提高,人们提出科技进步所取得的创新利润,成为经济成长的新的动力源泉,从而有学者提出把科技进步作为与资本及劳动力相并列的生产要素;有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呼唤创新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如何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 ,已成为科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一方面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 ,迫切需要数量更多、水平更高的原创性成果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另一方面 ,原创能力不足恰恰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四次空缺 ,集中反映了这一点。 (2月28日传来喜讯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终于名花有主 ,但技术发明一等奖仍付阙如。 )这是一个现实的、尖锐的矛盾。所以 ,扎扎实实地创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 ,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关于创新 ,…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和风云变幻的网络世界,因循守旧的传统传播方式已经不再奏效,建立新型网络传播体系,拓宽网络传播渠道,就成为了开拓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新阵地的重要途径。信息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络传播路径主要包括:建设主题网站,占领传播主阵地;运用主流微博,拓宽传播新渠道;开通专家博客,拓展传播新平台;利用网络视频,实现传播多元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机关档案是机关各项活动和发展的重要记录,是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机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就是创新,不仅是知识、技术的创新,在体制、管理方面也都要求创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机关档案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些传统的做法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因此,机关档案工作如何顺应形势,开拓创新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就机关档案的创新谈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政府管理创新是指一种能力,即政府管理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造新的程序和模式的能力,这种能力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必备的素质。我国现阶段在政府管理上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快政府管理的创新,已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陈玉峰 《前沿》2010,(16):171-17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而文化的全球化也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全球化趋势给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即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全球化趋势下,我们应正确认识文化的全球化和文化的世界性、民族性。在全球化趋势下,要发展民族文化,就要提高民族经济、政治实力,就要求同存异,进行文明对话与交流,就要超越、发展和创新,就要抵制文化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关键是让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现实中,人们常常发现:由于创新成本高、周期长、风险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宁可过着有一天算一天的日子,不愿也不敢创新。不得不承认,对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而言,创新面临着缺乏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诸多困难。但正因其难,才更显创新之急。  相似文献   

13.
李志强 《群众》2010,(1):43-44
<正>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网络成为人们掌握信息、互动交流、开展服务的重要渠道。因特网形成的网络虚拟世界,是党建工作必须面对、必须驾驭、必须主导的一个崭新世界。"网络力"已成为党的执政能力新的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新媒体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随时随地使用新媒体已成为一种常态。新媒体不仅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对铁路来说,建好用好新媒体,是凝聚200万铁路职工队伍、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共同推动铁路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近年来,全路各单位认真贯彻总公司党组关于积极抢占新媒体阵地、创新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要求,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5,(8)
<正>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各国、各地区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走中国特  相似文献   

16.
正创新是第一动力,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共识。俗话说,创新活力造就发展实力,文明程度彰显发展高度。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江苏科教实力雄厚,是大学及在校大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科技成果也很丰硕,优势非常明显。但同时也存在"高精尖"人才数量和水平不具绝对优势,"有高原缺高峰";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政策有待优化和深化;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影视多媒体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同时,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也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和市场的需求。文章选取河北省高职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创新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到了高度依赖知识产权的阶段,保护好知识产权,营造激励创新创业的公平竞争环境,建设知识产权首善之区是成就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最大的软实力。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激励和调节的利益机制,激励创新是知识产权制度的永恒主题,对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当下,知识产权已成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产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强知识、人才积累,不断突破难题、攀登高峰。——习近平谋创新就是谋发展,在创新上领先才能赢得未来,已成为当今发展的主旋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强知识、人才积累,不断突破难题、攀登高峰;国有企业要做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排头兵、做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做实施国家重大战略的排头兵。""开展区域合作和经济  相似文献   

20.
网络教学作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阐述了网络教学的含义、特点和形式,并结合网络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探讨在线教学平台系统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