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鸿雪 《新长征》2009,(12):52-53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强。我围观实社会中的很多问题部与贫富差距、城乡矛盾有直接关系,而这些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就是“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3,(7)
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制造社会矛盾的过程,社会矛盾孕于人类生活本身。应当从生活出发、从人的需要出发探求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它是社会主要矛盾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社会基本矛盾产生的根源性因素。利益是需要的具体化和对象化,当需要转化为利益的时候,需要就有了具体的指向和边界,而因需要引起的社会主体的利益冲突就成为不可避免。要合理引导人的需要,并在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的条件下不断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在贫富差距悬殊、区域发展失调、城乡差别拉大、行业收入失衡、劳资关系失和、医患问题突出、就业压力增大、官民矛盾凸显;竞争条件不平等、公共产品不充足、社会管理不到位、干部作风不端正是产生人民内部矛盾的深刻根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建立利益保障制度、形成矛盾调处合力、转变干部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4.
张龙林  刘燕 《求实》2013,(1):21-24
"社会基本矛盾"是毛泽东矛盾学说在社会层面的应用。这一概念深化了唯物史观对社会有机体的分析,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辩证认识,决定了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毛泽东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强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运行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思想的系统阐释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特殊性的归纳,为不断解决这一矛盾指明了路径。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启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准确把握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正确认知当代各种矛盾关系,并通过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消除贫富差距,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朱光磊《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撰文认为,调整阶层关系是新时期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增加了调整这一关系的难度,并在利益差别的基础上形成了四对显性社会矛盾和三对隐性社会矛盾。四对显性矛盾是:各高收入阶层与各低收入阶层的矛盾、各高收入阶层与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各低收入阶层中的部分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矛盾、某些低收入阶层之间的矛盾。三对隐性矛盾是:社会经济利益差别与政治一体化之间的矛盾、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对现行体制和政策满意程度之间的矛盾、精神文明建设与贫富差距造成的观念情感“壁垒”之间的矛盾。目前社会成员之间的普遍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实现,都包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之中,因此要在现代化和改革的旗帜下建立各阶层巩固的政治联盟。同时,解决新时期的社会矛盾必须有新的思路,即对 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社会矛盾要采用过渡性的方法; 对于新型社会矛盾要采用新的方法;对于可能出现 的社会矛盾,要超前探讨解决的思路和对策。贫富差距与当代中国阶层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开篇就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还指出:“任何社会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一认识,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事物、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又一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总根源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只要这一总根源没有发生质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不会转变。目前,我国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从总体上并没有发生“质的飞跃”,因此,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转变”。买方与卖方的矛盾是市场上的供求矛盾,它们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条件,也不能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条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的观点,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政治上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领域的问题比较严重,既有早已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问题,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这几大问题,也有越来越突出,但尚未引起各方面重视的新问题,如国强与民富的矛盾问题,中央企业与地方的矛盾,上下级政府之间的矛盾等等。正视我国现阶段利益关系的基本状况,准确把握社会利益领域的主要问题,是我们探索解决利益矛盾有效途径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任萍 《求贤》2011,(4):14-1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上对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议论很多。有人认为:实行个体私营与市场经济,必然会造成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并且认为中国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进而把邓小平同志设计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视为总根源.因此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开问题,需要重新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上。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存在具有长期性和规律性,且是历史性和现实性的并存。贫富差距拉大的本质的深层的根源在于分配制度的变化。缩小贫富差距必须大力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尽可能实现充分就业,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为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落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仍在扩大、社会分配不公之矛盾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事业薄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日渐突出、社会稳定与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等方面问题仍在相当程度上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鉴此,现阶段也就有必要加快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夯实化解社会不和谐现象的物质基础;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起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社会安全网;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广泛开展平安建设,以便形成化解不和谐现象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它对当今社会特别是对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冲突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客观性问题;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根源问题;三是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处理问题;四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反思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当代中国社会矛盾,更好地处理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革下我国贫富差距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持续存在。作为一种客观的经济、社会现象,它的存在即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如果贫富差距扩大,将给国家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影响。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由于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贫富差距并不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进入深层次阶段的近十多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已经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理性地对待和解决我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问题,对于顺利实现我国的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从分析我国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着手,逐一研究国家制度变革之下,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及阶层之间贫富差距的扩大化趋势,剖析其产生的经济、政策背景,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缩小贫富差距的合理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政府在社会利益的调节分配中,必须坚持公平的政策导向。但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政策尤其是收入分配政策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视不够,导致收入分配政策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缺失。公共政策公平导向性的缺失导致社会贫富差距固化为一种社会结构。为更好的实现收入公平,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就需要政府在破除这种固化的政策结构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求是》2014,(9)
<正>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矛盾凸显期,社会问题增多,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如何看待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就成为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辩证思维,需要科学把握矛盾分析方法。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阖一辟谓之变",说的就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即统一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同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矛盾普遍性的把握。党对主要矛盾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其转化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矛盾普遍性的体现,其依据是多种矛盾间的力量对比,这对新时代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新时代我国的历史阶段、基本国情、国际地位没有改变,这其实是"两个没有变",这是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其依据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它有限定性作用,与转化了的主要矛盾都是矛盾的特殊性,体现了我国矛盾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7.
海云志 《唯实》2012,(12):31-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转型过程的加速,一系列深层次社会矛盾以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规模日渐扩大,对抗程度也日趋激烈。从根源上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是由于社会分化、收入分配、心理不满、权益受损和官僚作风等各种因素、矛盾和问题累积叠加而形成的。从发生过程看,它是在双方或多方互动过程中构造出来的,具有大致可辨的周期和轨迹。从冲突的社会后果看,它也是具有多方面影响的。作为一种非常规的政治参与和对抗性的权利表达方式,地方政府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诉求对象,由此对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职能部门分别从执政理念、危机管理和应急能力三个方面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加强社会政策学习研究的要求。完善的社会政策有助于抵消或减弱与市场经济相伴生的各种社会矛盾,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实的社会基础,通过实施发展型社会政策,更好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一、社会政策对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一)社会政策研究的兴起“社会政策”这一概念在19世纪的德国最先使用。1873年,为了解决急速工业化过程中由于贫富差距的扩大带来的社会问题,德国一批经济学者发…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仍旧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无直接利益冲突”则是矛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一现象的产生具有其历史根源、社会背景、现实依据以及诱发因素。为此,必须从引导人民价值观入手,发挥市民社会的积极作用,政府也应该主动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曾经指出:“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停止了。”刘少奇进一步阐述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具体分析了党内产生矛盾和思想斗争的深刻的社会阶级根源和认识根源。他指出,由于剥削阶级的影响,由于小资产阶级的影响,由于工人阶级本身有不同的阶层等原因,就容易产生各个党员之间思想意识。观点习惯的差别,就容易产生各个党员在某种程度上不同的世界观和道德观,以及对于事物、对于多种问题不同的认识,而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就使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就引起党内许多不同意见、不同主张的分歧和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