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仕熙曾官拜副宰相,但在一场宫廷政变中不从新主,因此在公元1328年9月被流放到古崖州,他的命运一下子从波峰跌到了符底。据史料佐证,古崖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古崖州地处边陲,作为州、县政府所在地,  相似文献   

2.
海上鱼排     
游人到三亚,除了踏浪、潜水、晒太阳、听歌、看舞、赏风情,还可以有一乐乘鱼船踏访海上鱼排,与海上养鲍人一同喝酒、品 、观鱼乐。 花开无期处 崖州有“三珍” 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四季常青花开无期,景色迷人;阳光、沙滩、森林、动物、温泉、岩洞、风情、田园融为一体,未受任何污染,堪称世界一绝。 三亚还是一座历史名城,远在北宋,中央集权政府便在此设置崖州郡,辖地包括三亚、保亭、乐东等地,如今坐落崖城镇的崖州古城依然是这片地肥水美之地的骄傲;而最为古崖州人称道的贡品“三珍”,便是环绕崖州一万多平方公里海域之…  相似文献   

3.
蒙乐生 《今日海南》2008,(11):45-45
旧州,《琼管志》称为“旧崖州”,宋开宝五年(971年)后简称“旧州”。 不管是旧崖州还是旧州,都是普通的地理名词,都是平常的行政建置。然而,正因为在“州”的前头加了这么一个“旧”字,致使这一处不太大的地域,凸显蕴含深厚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信息。从唐武德五年(622年)的崖州州治“旧崖州”到21世纪的琼山区“旧州镇”,1380多年来,这个名字与海南的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周泉根 《新东方》2010,(4):44-48
隋唐至明中,海南一直是中国贬谪流人的重要去所。唐宋时期,贬谪海南的官员名单屡见位高权重的名宦。盖炎炎遐方最称政治倾轧中胜利者的打击报复之心。北宋流贬崖州司户的丁谓回去后,曾与人论天下州郡,他开玩笑说,堂堂宰相去做崖州司户,可见崖州最雄盛。  相似文献   

5.
崖州何处在     
古崖州泛指海南,是蛮荒烟瘴之地, 是谪客逐臣闻之丧胆的“人间地狱”。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杨炎(公元727-781年)被贬崖州。他自度此番流放,关山万里,生还无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流崖州  相似文献   

6.
别说杨炎,就是现在海南“土著”,也有不少人知哪个朝代设立的崖州?设立了多少个?其具体位置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5,(1)
崖州首置于萧梁,中唐以前一直象征整个海南岛或统领岛上各州。史志上多因循清代方志之说,以为崖州乃大同年间因冼夫人之请、朝廷才首置之于儋耳。衡诸史料,其可信者有三,不可融通者有四。结合考辨冼夫人生年,在排比梁置崖州及其唯一属郡珠崖的时间设置和治所所在的诸说中,我们发现:梁初(511年)因宋齐之治设珠崖郡于徐闻;后约于532年废朱卢之上首置崖州于珠崖故地,但控驭无力;直到儋耳降附冯冼集团后的535年至546年间,正当盛年的冼夫人请朝廷移置崖州于儋耳,治义伦。终梁之世,朝廷不能实有其地,皆羁縻性质地依靠冯冼集团间接管理。清理这段历史地理问题,还有益于寻绎六朝隋唐时期海南如何从地方豪酋政治演进到儒家世界的郡县体制。  相似文献   

8.
崖州古城     
这首诗为宋朝宰相卢多逊在其谪居古崖州(今三亚市崖城镇)时所写。诗中描述了位于海南岛南端宁远河畔崖州古城的山光水色和风土民情。卢多逊曾被贬谪崖州三载。诗中的“珠崖”是海南岛的古称,“水南村”原是唐朝宁远县故址,宋代也曾在此地设官府衙门。直到北宋政和年间(1111年),州治县治才从水南村迁至今  相似文献   

9.
唐代的海南岛崖州建制沿革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武德五年,唐朝在海南岛设立崖、儋、振三州,崖州先后领舍城、澄迈、文昌、颜卢、颜城、临高、万安、富云、博辽等县,州治舍城,即古珠崖郡治地,今琼山市灵山镇潭口村委会古城遗址。贞观元年,崖州设都督府,贞元五年废。  相似文献   

10.
晁珊珊 《小康》2013,(11):88-90
1023年,官至一品的北宋宰相丁谓被贬至海南,成为“崖州司户”郁郁寡欢的丁谓自此“人不离香”,最终从沉香中得以慰藉,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1,(1):81
林缵统(1852—1922),字承先,号天民,崖州官塘(今三亚市崖城镇拱北村)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敏,博通群书,尤精于易经。20岁参加郡试名列榜首,被保举授八品顶戴,名倾一时。彼时目睹崖州天灾人祸,苛捐杂税,州人不堪  相似文献   

12.
寻人启事     
《黄埔》2008,(4):64-64
海南省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92年3月,考古学家在落笔涧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三亚人遗址,把海南人类历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是目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沿海一带还发现古波斯人的墓群。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方水土,繁衍一方生命之树。海南岛,自古孤悬海外,被视为南荒之地。从唐初宰相张九龄提出"放逐之臣勿使居善地"之后,这里就沦为谪客逐臣们的落难伤心之地,甚而诞生了一曲千古悲歌:"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这本是一块遍长椰树的神奇土地啊!我们的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厮守着这片家园,绝不会对着天涯落日而悲歌。在太阳底下的家园里,我们的崖州民歌这样歌唱":呼气出时地也动,吸气入时山要崩。竹竿晒衣  相似文献   

14.
五指山市赋     
何欣 《今日海南》2013,(3):44-45
崖州古郡,特区新府。地高势迥,东控西扼之所;阡贯陌通,南来北往之枢。佳木葱茏,四季恒绿,称海岛翡翠之城;瑞气氤氲,经年如春,号华夏养生之都。  相似文献   

15.
鳌山(也称"南山"),位于三亚市西40公里的崖城镇境内,是三亚市著名的旅游胜地海山奇观——小洞天中的一座大山。鳌山为崖州屏障,是琼南名山,高峙500米,山上终年祥云缭绕,景象万千。1962年春,郭沫若先生在崖县(今三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3) 黎族打柴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贤武 《新东方》2008,(8):F0002-F0002
打柴舞是海南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家也叫“跳柴”,黎语叫“转刹”或“卡咯”。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于古崖州(今三亚市)黎族丧葬活动。古代黎族村寨有一丧法叫“旱赛”,即人死后入殓停棺若干天后才入土为安。  相似文献   

17.
海南民族织锦工艺主要有黎锦和苗锦。如何大力开发黎锦苗锦,进一步弘扬海南省的民族织锦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山区民族经济的发展,我想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充分认识黎锦苗锦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黎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始,黎族妇女编织的“吉贝”、“广幅布”、“黎单”、“黎幕”、“黎饰”等工艺品就深受欢迎,成为它庭岁贡珍品,唐宋时期,黎锦就有“机抒精工、百世于华”之誉。元代著名女纺织家黄道婆,早年曾在黎族织锦之乡古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向当地黎民学习织绣技艺,晚年致力改革传播黎族棉纺织技术,为推动当时棉…  相似文献   

18.
崖城镇地处三亚市西部、宁远河下游,是三亚市面积大、人口众多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乡镇,主要民族有汉族、黎族、苗族等。属热带季风性气候,高温多雨,阳光充足,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适合种植热带作物和发展高效农业。崖城是海南文化古城,具有悠久历史,是古代崖州州府,崖县县城旧址,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七个朝代,是古代海  相似文献   

19.
《新东方》2014,(5):I0003-I0003
<正>王道熙(1875-1931),号咸五,清末崖州直隶州感恩县北富乡十所村(今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十所村)人。青年时,因其才华出众,诗词、楹联、书法均具造诣,享有"出口成章,提笔成文"的美誉。清宣统元年(1909)考取己酉科拔贡,授江西直隶州州判。未几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土崩瓦解,王道熙弃官回琼,成为当地名士。1921年,中华民国政府在全国推行民主选举县长、议员的新政。王道熙以其崇高威  相似文献   

20.
孙文刚 《今日海南》2013,(10):34-35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是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其中,海南省有9项人选,即崖州民歌、儋州调声、黎族打柴舞、临高人偶戏、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三月三节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