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华民族“同源论”与“同终论”是民国时期的主流民族历史叙事模式。前者认为国内各族有着共同的血缘起源,后者认为各族已经同化成为一个高度同质化的中华民族。这两种民族话语为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号召各族团结抗战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它们对国内各族的族际差异与自我认同缺乏包容性,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批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一个更包容族裔差异的历史叙事模式,为现有“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叙事奠定了基础。这段历史表明,民族建构是有限度的,在民族建构过程中要对各族的多元差异给予尊重与包容。我们要探索与完善我国既有的“多元一体”民族建构模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习近平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的民族工作的"纲"的论断为主线,依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些阐释,结合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族工作的论述,重点围绕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相关内容谈了一些学习体会,认为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是对"主线"引领和贯穿作用的实践性、成效性的要求.同时就物质与精神、多元一体、审异致同、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等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同心圆"昭示的范围,就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构成的界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方国瑜先生长期研究中国各民族历史提出的理论认识,是一个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原创性总结,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其核心论点是强调各民族之间长期形成的联系与凝聚,充分注意作为整体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体系。理论认识的具体表现是:边疆与内地是一个整体、少数民族与汉族是一个整体、历史中国与现代中国是一个整体,强调整体所包含的空间演变、族群构成和时间的连续性。现代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依据,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是现代中华民族建设与认同的基石,没有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现代中华民族的建设与认同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4.
在评价涉及民族关系问题的历史人物时,应该以多民族国家为前提。以多民族国家为前提,是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同胞兄弟。从历史角度看,这些民族同汉族一样,一旦强盛起来,也曾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建立过政权。仔细研读施琅的奏稿及今人有关的研究论著,不难发现施琅不仅不是中华民族的罪人,而且是一个有大功于国家、民族的杰出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5.
王喜 《今日民族》2021,(11):53-54
重要意义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中国是一个包括56个民族在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也是中国民族结构的重要特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在共同开拓中华民族疆域、书写中华民族历史、创造中华民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基础,是中华民族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有利于增进其对中华民族的生成发展历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历史的认知,推动其对共同性和差异性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的理解,提升其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从而自觉捍卫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为民族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
和亲作为两个不同的民族政权或同一民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之间,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和亲对于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而言,和亲促进了中华民族和平统一政治共同体的发展、互利互通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六合同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和血脉相连亲缘共同体的发展。和亲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同样能够为今天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经验与精神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7.
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学术研究中,必须要有历史维度。隋唐时期是多民族中国发展历史上又一个大一统时期,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得到了巨大发展,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同样在孕育中得到了发展。因为隋唐两朝开明的民族共同体思想与民族政策,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历史时期。隋朝君臣在处理民族问题时提出了“混一戎夏”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唐太宗等皇帝在处理民族问题时形成了“天下一家”“华夷一家”的民族共同体思想,这些民族共同体思想就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从距今800多万年前的禄丰腊玛古猿到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从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族群到今天50多种民族,中华民族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该文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了整个过程。作者认为,这个历史过程的时间是漫长的,道路是曲折的,各民族都曾为中国的古代文明做出过贡献,他们之间的兄弟感情经受了复杂历史坏境的考验。中华各民族的这种兄弟感情是深厚的,是牢不可破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长期以来学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先秦时期曾将哲学、历史、文学等书面著作统称为文学。笔者依据相关文献认为,不仅如此,而且中国先秦至两汉时期把现代所称的文学、史学、哲学或其著作统称为"文学"。这一探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深入了解早期汉族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以便更自觉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频繁。以“华夷”二元为核心的民族思想就是民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不同时代“华夷”民族思想在处理族际关系时充满了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成为多民族中国的历史文化能够绵延不断、生生不息,一直发展到现代的重要历史原因之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与处理族际关系的智慧问题,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元代海南黎区屯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元朝政府在海南黎族地区进行大规模屯田的原因、过程及结果,并对元朝政府管理黎区屯田事务机构的设立与罢废问题、“黎兵万户府”与“黎蛮屯田万户府”和“黎兵屯田万户府”的异同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辨析。  相似文献   

12.
略论美国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军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军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美军注重运用宗教的力量、开展精神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对于我们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琼 《贵州民族研究》2001,21(3):115-123
鄂尔泰在滇东北实行的武力改流将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推向了最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使清王朝在这些地区的统治陷入了危机:频繁的变乱和对变乱的血腥屠杀,使改土归流的成果面临流产。在此危急关头,高其倬东山复出,再任云贵总督,在残破的昭通地区进行移民屯垦,使昭通的社会经济在较短时期内得到了迅速恢复,巩固了改土归流的成果,彻底改变了昭通的社会面貌,为这一地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昭通屯垦入手,初步对滇东北改土归流成果的巩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军队保卫部门与地方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行使侦查权,在基本法律依据、目的、内容和原则上基本相同.但在具体依据、行使主体、行使对象、具体内容、管辖权分工以及平战区分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为切实保障侦查权的行使。不仅驻内地的军队保卫部门与地方公安机关在明确各自分工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互涉案件的密切协作,而且驻港澳特区的军队保卫部门与特区执法部门在行使刑事案件侦查权时也要完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清代落籍滇东北地区的汉族士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滇东北(今云南昭通、曲靖地区及昆明东川区、寻甸县)不同地区的特点,分析了已有大量汉族定居的曲靖府和刚刚改土归流、所属人民皆为少数民族的昭通、东川府的绿营驻防以及外籍汉族士兵定居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从明代滇、黔移民特点比较看贵州屯堡文化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屯堡文化的研究,近年来硕果累累。本文通过明代滇、黔移民特点的比较,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对屯堡人及其文化形成的原因作出新的探讨和补充。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对部队各级党委来说,就是要以党委班子的团结和谐影响和带动部队的团结和谐。提高党委班子团结和谐的质量,要求做到思想和谐、决策和谐、组织和谐、制度和谐、心理和谐和风气和谐。  相似文献   

18.
军队基层文化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落实"三讲"精神,不断提高军人的文化素质的需要.我们要不断提高对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认识,它不仅能够提高官兵的政治素质,也能够提高军人的人文素质、军事素质,使军人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本文论述了军营文化如何提高官兵的人文素质及军事素质,从而说明军营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杭州交警在开展队伍正规化建设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思想认识不到位,建设标准定位不高,精细化程度不深的问题在少数机关处室和基层单位仍然存在;执法过程中不规范、不到位、不符合程序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日常养成持久性尚有欠缺;"日查、周评、月考"制度未完全落实到位;台账整理不统一、不完整,趋于形式等。要破解正规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强化基层建设、基础建设和规范建设,重视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强大的公安队伍和强有力的公安工作的客观需要。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和紧迫性的关系;要反对形式主义,转变工作作风,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要增强时代感和针对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的过程中改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召,力戒以训代教,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要重视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导向作用,不要把群众当成“第一对象”;要重视行政强调和规章制约,不应轻视理论灌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思维;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要讲道理又要办实事;要围绕中心选准切入点,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渗透到具体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