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共产国际"二大"前夕,面对日益高涨的欧洲革命形势,为了实现建立全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构想,共产国际将东方落后的民族和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也纳入到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由此提出了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而东方战略中的"两个联盟"策略又为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各路代表被派往中国,基本上都是依据这一策略原则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特别是在早期的中国革命中,这种策略的影响尤为深远,它直接导致了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盟友的选择以及对待国共两党的策略变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解密出版的共产国际等档案史料,充分显示了在苏俄和共产国际东方战略中,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他们眼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无产阶级集中地,但是工人阶级的发展状况、反抗力度和组织程度远未达到他们的期望,所以他们格外关注聚集于上海的陈独秀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青年在建党中的作用。同时,1920年前后上海所具有的综合条件,也让苏俄和共产国际工作人员,自然选择了这座城市作为他们推动东亚共产主义运动、推动在华建党工作的指挥中枢和桥头堡。  相似文献   

3.
李亚平 《党史纵览》2010,(12):30-34
1920年.为了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先后会她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讨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维经斯基的中国之行由张太雷担任翻译.张太雷精确的翻译和独到的见解给维经斯基留下了深刻印象。维经斯基叫到苏俄后.即通过李大钊推荐张太雷到共产国际东方局.  相似文献   

4.
一九二四年一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是由国内外各种政治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一、共产国际和苏俄的积极倡导,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苏俄政府高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旗帜,对中国人民表示了极为友好的态度。一九一九年三月成立的共产国际,也密切关注中国局势的发展,不断派出代表考查中国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苏俄和共产国际采取了包括成立专门机构、发挥"旅俄华工联合会"及旅饿共产党的影响、加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帮助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筹划并支持召开中共一大以及提供直接经济援助等方式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相似文献   

6.
正一、苏俄渠道"苏俄渠道",又称为"东方路线",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巨大的。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的知识青年都想到苏俄感受社会主义的力量。因为瞿秋白精通俄语,所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他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他遇到了列宁,并且进行了交流。本来是作为特约通讯员来到俄国,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背景★1922年8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建议中国共产党改变"党外合作"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遭到张国焘等人的反对。随后,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举行特别会议,最终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关于同国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是共产国际贯彻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理论和实施"东方战略"的必然结果。 共产国际通过多种渠道同孙中山国民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沟通国共两党合作关系中发挥 了桥梁作用。共产国际采取一系列实际步骤帮助改组国民党并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共产国际的指导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但其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从苏联民族利益出发,将东方战略实用主义化,支持国民党;将"武装保卫苏联"绝对化,成为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直接原因;推行民族利己主义,不考虑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给中国革命带来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10.
作为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之一的广东,苏俄和共产国际给予了各种指导和帮助。苏俄和共产国际主要在建党路线、宣传工作、处理党内思想分歧等方面提供了帮助,为中共广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组织基础和阶级基础。同时,给当今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一生中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总司令部——共产国际有不解之缘,他曾经亲自参加过一次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这就是共产国际执委第十一次全会。   早在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刘少奇就已熟悉共产国际。这年夏天,前往苏联留学的刘少奇到达莫斯科,恰逢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刘少奇前往旁听,见到了共产国际和苏俄的领袖列宁。他是为数极少的见到过列宁的中国革命者之一。会后,他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春离开莫斯科回国。   8年后,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刘…  相似文献   

12.
由于马克思主义是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后主要经苏俄广泛传入中国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其理论内容、实践手段和方式都深刻地打上了苏俄的烙印。特别是在抗战时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其第一次理论飞跃的过程中,苏共更是主要通过共产国际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李忠义 《奋斗》2014,(2):58-58
正苏俄十月革命之后,共产国际派人到中国帮助建党和宣传马列主义,来中国的路线除了绕道欧亚和由海参崴乘船走海路外,主要是通过中东铁路经过哈尔滨到关内去。同时,中国的一些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为了学习俄国革命经验,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哈尔滨,然后通过中东铁路奔赴苏俄。这样,哈尔滨就自然形成了一条通往苏俄和共产国际的重要交通线。  相似文献   

14.
"东方政策"加速了中共的创建 在共产国际历史上,有一个专门帮助东方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人民进行革命的政策,简称"东方政策".它由列宁亲自制定,并在共产国际"二大"上以文件形式予以肯定.它在理论上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实践贯彻中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国民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析孙中山与苏俄联合的原因及目的,不难发现孙中山实行联俄政策,不仅出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更主要是自身及苏俄之间存在相互需求的利益关系,即孙中山希望借此换回英美对其的支持及借助苏俄力量完成统一中国目标,而苏俄也希望借此完成自己的“世界革命”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分析孙中山与苏俄联合的原因及目的,不难发现孙中山实行联俄政策,不仅出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更主要是自身及苏俄之间存在相互需求的利益关系,即孙中山希望借此换回英美对其的支持及借助苏俄力量完成统一中国目标,而苏俄也希望借此完成自己的"世界革命"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通过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废约政策进行了一系列指导与指示。其中,既有促使中共制定包含反帝废约目标的革命纲领,在反帝废约斗争中实行统一战线的策略的积极成果,也有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指示中共发起"左"的全面的反帝废约运动,使革命力量遭受损失的消极影响。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下,中共逐步调整反帝废约策略,确立了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为主,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一条鼎鼎有名的交通要道,许多人耳熟能详。可若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红色之路,却鲜为人知。早在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后,就经常派人通过中东铁路到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中国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学习革命经验,不断从四面八方来到哈尔滨,然后通过中东铁路奔赴苏俄。这样,就自然形成了一条通往苏俄和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这条红色之路虽然形成较晚,但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进一步确立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党的方针、路线,中共中央决定在1928年6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9.
袁媛  陈荣达 《广东党史》2011,(10):43-48
在中国现代史上,苏联、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类比的。早在1929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就出现了大革命失败以来未曾有过的高涨形势,受此形势鼓舞,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条件已经成熟,于是要求中共在城市建立统一的苏维埃政权。1931年以苏俄为模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推动下,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高潮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它使中国民主革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促成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许多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人如李大钊、张太雷等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期间,毛泽东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促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试对此予以阐述如下,以求教于党史界同仁.(一)中国共产党建立后不久,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逐渐认识到了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提出了要联合其他党派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主张.同年8月,中共中央又在杭州西湖召开的特别会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