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敏 《湘潮》2021,(3):18-21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逬程中,湖南人尤其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先进分子,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顺应时代呼唤,傲立时代潮头,高擎马克思主义旗帜,开拓性、多方位开展建党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史上彰显了湖南力量。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动革命话语体系的构建和普及,抓住戏剧这一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和教化方式,通过对其内容、形式的改造,将其逐渐发展为蕴含着革命话语的革命戏剧,在提高农民素质、动员民众参加革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有意识地构建了以"民族""人民""阶级""劳动"等为关键词的话语体系,并运用革命戏剧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传播。传统戏剧的改造与革命话语的输出统一于革命戏剧,革命话语通过仪式化运作、生活化叙事、情感化表达、英雄化导向的方式嵌入革命戏剧,让民众真正认可并实践革命话语,有效地推动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构建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从1940年代开始,毛泽东围绕新民主主义建构起一套完整的革命话语,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动力、步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解释体系。伴随着革命话语的建构与传播,延安知识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话语革命。在此过程中,知识分子群体经历了"身份—身体—话语"的三重改造。整风运动彻底消解了他们根深蒂固的身份优势,大生产运动则在改造身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思想重塑。  相似文献   

4.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创立了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个方面理论。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这一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最有理论创新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张焕新 《党史文苑》2006,1(7):17-19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创立了包括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个方面理论.笔者认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这一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最有理论创新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革命史是各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是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课,这门课概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期间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它是中国人民为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周恩来、蔡和森、陈延年、陈乔年等人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的成长历程,重点剖析了他们以此为起点,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探索中实现了世界观的飞跃,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周恩来、蔡和森、陈延年、陈乔年等人在留法勤工俭学期间的成长历程,重点剖析了他们以此为起点,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在"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探索中实现了世界观的飞跃,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9.
人们不会忘记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党的早期事业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位使者,他时而深入工人群众之中,时而穿梭于北京与上海之间,时而来往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之间,为使中国共产党早日成立,而日夜奔波操劳.这位使者就是受共产国际指派担任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翻译和助手的杨明斋.杨明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党的早期事业的发展做出过极其重要的贡献.然而,他的晚年却过着凄凉、孤独、寂寞的生活.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致使轰轰烈烈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第一次大革命遭到了失败.在大革命失败的血雨腥风中,杨明斋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但他没有因革命失败而对革命丧失信心,开始对中国革命进行新的理性思考,对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所推行的政治路线、策略方针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指导原则产生了怀疑.为找到答案,他集中精力从事理论研究,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他经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终于在1929年底完成和出版了《中国社会改造原理》的理论巨著.1930年春,杨明斋为向共产国际阐明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决定再次赴苏联.到达苏联后,为了便于向共产国际陈述他在《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一书中  相似文献   

10.
对民团的争取和改造,本是中共早期农民运动的重要形式和客观事实。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通常只关注以萧山、海陆丰等地为代表,以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为主要形式的早期农民运动,而忽略了几乎同一时期,四川、广东一些地区以改造民团武装为主要形式的农民运动。本文以四川早期党团组织改造民团为革命武装的探索过程为研究对象,对这段历史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考察,旨在对这一被低估、忽略的历史事实,作出更为接近真实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德育观包含许多富有远见的德育思想和主张,展现了他从革命和国家角度思考国民道德及其教育问题,反映了他重视推进国民性改造。他的德育观为当时和后来的革命奠定了一定的思想文化道德基础。孙中山关于德育的种种观点及其影响对当今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德治国和公民道德建设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鄂豫皖苏区,张国焘先是制造舆论,再是肆意抓人,最后是泡制所谓的肃反经验,不仅完成了对整个鄂豫皖苏区的改造工作,而且以典范之姿影响其它苏区的改造肃反工作,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在鄂豫皖苏区,张国焘先是制造舆论,再是肆意抓人,最后是泡制所谓的肃反经验,不仅完成了对整个鄂豫皖苏区的改造工作,而且以典范之姿影响其它苏区的改造肃反工作,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徐如菊  东方 《湘潮》2022,(7):11-1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翻身做主的广大劳动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抒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这一伟大号召下,中华大地上涌现出厉家寨、沙石峪、惠女水库、红旗渠等众多先进典型,培育了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伟大革命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立志图强,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5.
论邓小平对中国现代思维方式变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邓小平对中国现代思维方式变革的影响张华荣如果说毛泽东在近现代中国思维方式的大变革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思维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的实践,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了变革和改造,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思维与中国优良思维传统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思...  相似文献   

16.
1929年6月29日,震惊全川的蓬溪武装起义在四川省蓬溪县牛角沟镇爆发。此次起义打出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的旗帜,面对起义部队浓厚的封建性质和旧军阀习气,起义党组织尝试通过领导掌握军队、组织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政权等实践措施对起义部队进行改造,但由于起义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后、革命意识和理论水平不足、斗争策略选择失误而遗憾失败。此次对旧军队的改造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进行红军武装力量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置性论题。中国式现代化面对复杂矛盾的化解诉求、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要求以及世界现代化困局的应对需求,为“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属性、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革命性特征以及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革命的成功实践,为“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可能性。新时代以社会革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以党的自我革命筑牢政治根基、以革命精神锻造斗争意志、以人民团结凝聚主体力量、以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发展效能,唯其如此,才能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刘洪 《理论导报》2013,(11):21-2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践行了我们党的许多政策,尤其是在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为后来的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以毛泽东思想为旗帜的中国革命不仅是一场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革命,更是从根本上改造了封建思想的思想革命。推翻旧道德、建立新道德是毛泽东发起的思想革命的核心,毛泽东的道德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学生时代是他的道德思想萌芽和初步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研究毛泽东学生时代的道德思想的形成过程和时代精华,有利于新时期的共产党员从源头上理解毛泽东伟大人格的演进轨迹,加强共产主义道德品格和道德理想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杨会清 《党的文献》2007,1(4):55-59
根据共产国际为中国革命所设计的革命动员模式,毛泽东这一时期初步确立以阶级斗争、土地分配为手段,围绕着政治动员、筹款、扩大军队以及"肃反"等工作来开展革命的思想.这一动员思想,不仅反映了毛泽东对俄国革命经验的批判性吸收,也反映了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理解.不过,由于这一时期的中国革命还不够深入,他在革命动员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