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44天中与蒋介石会谈了10次。事后,陈布雷问起毛泽东,蒋介石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一天要抽五十支烟。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会谈期间,竟然绝不抽一支烟,我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主席的“四不”约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个别亲友去信想通过他找份工作干.他对秘书说:“我们共产党决不像蒋介石他们那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否则,我们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和蒋介石一样垮台.” 随后,他定了处理亲友托他办事的“四不”约法.他说:凡是要求我给安排工作的亲友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看见周恩来停住了脚步,上下打量他,问:‘是不是嫌我穿得太洋气?’ 毛泽东对警卫员说:‘这次我们去重庆,可能被扣押,坐大牢,甚至杀头……’ 毛泽东出席完蒋介石的晚宴后,正在翻阅报纸。突然,蒋介石的卫士进来说:‘你们三人出去,把毛先生留在这里’ 毛泽东对美国包瑞德说:‘捆住手脚的官不好做,我们不做。要做,就得放开手放开脚,自由自在地做,……’  相似文献   

4.
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的见解推动“惊雷”就在毛泽东去世不久,陈云同邓颖超一起来到西山。陈云拍着叶剑英的胳膊说:“你看这局势怎么办啊?得赶紧想办法才行。”叶剑英很明确:“办法得大家想,靠我怎么成呢?他们把我常委会的资格都取消了。”邓颖超也说:“他们那几个想怎么胡来就怎么胡来,再不对他们有所限制,我们这个国家被他们弄得越发不可收拾了。”叶剑英、陈云问邓颖超,周总理生前对此有何意见?邓颖超说:“他从来不给我讲我不该知道的事。他知道党内的矛盾和斗争,到时候党是会一定采取措施的,他是从不过早表达自己的意见。”当叶剑英再次问…  相似文献   

5.
杭州——南京——无锡 在发动“文化大革命”前夕,毛泽东来到杭州,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奉周恩来之命,去杭州布置毛泽东的安全警卫工作。见到许世友,毛泽东侃侃而谈:“要警惕出修正主义,特别要警惕在中央出修正主义。”毛泽东假设五种情况问许世友:“中央出了反党集团怎么办?坏人占了广播电台怎么办?有人要刺杀我怎么办?革命走了回头路怎么办?国家改变了颜色怎么办?”对这些问题,许世友过去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才好。但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噌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带兵北伐,保卫毛主席!”毛泽东笑了,挥挥手说:“那就来不及啦!”听了毛泽东的话,许世友似懂非懂,有些茫  相似文献   

6.
《湘潮》1988,(8)
1951年春节,毛泽东在中南海丰泽园住所,握着一位老人的手,向家人和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我九哥。没有他,就没有我。”在场的人听了,无不感到惊讶! 这位老人就是毛泽东的亲姨表兄王季范先生。王在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九,后辈都称“九阿公”,毛泽东一直叫他“九哥”。  相似文献   

7.
授权的艺术     
三国诸葛亮在上后主的《自贬疏》中道:"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诸葛亮忠心耿耿辅助阿斗,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此让其对手司马懿窃笑:司马懿一次接见诸葛亮的使者,问诸葛亮身体好吗?休息得怎么样?使者说,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举起望远镜,一边仔细地察看着中堡岛,一边听随行专家详细介绍选此小岛做坝址的意义。毛泽东听罢,频频点头,不由地将厚实的右手握成拳头,向船栏杆捶了一下。当他听说附近的黄牛峰下的黄牛庙就是诸葛亮为纪念当年帮助大禹开江治水的黄牛修的,毛泽东高兴地笑道:“好嘛,诸葛亮在这里修庙,我们就在这里修坝。”通过对三峡实地考察,更坚定了毛泽东兴建三峡工程的决心和信心。船到武汉后,他在武汉会见一个外国代表团时,首次十分明确地向国内外公开作了宣布:“我们  相似文献   

9.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林彪已身居显要,开始了苦心孤诣的造神运动。正当林彪在文革中出尽风头、大红大紫时,偏居台湾的蒋介石在国民党一次中常委会议上就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相信林彪这个人会忠于毛泽东。”会后,蒋介石的秘书陶希圣一再提及,蒋说查一查1945年的档案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0.
收 买 北伐的军歌还在武汉三镇的上空回荡,蒋介石已经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贺龙对他的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周逸群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蒋介石屠杀工农,是个王八蛋!”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组成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相对抗。他对政府秘书长李仲公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湘西有条龙你知道吗?他现在在武汉。你把他拉过来,我给他一个军长,一个江西省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11.
将工作分流     
《三国演义》第103回讲到,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峙五丈原,司马高挂“免战牌”,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诸葛计穷,遣使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物,意在激其出战。司马懿心中盛怒,面上却佯笑受之,并问:“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者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久不了。不久,诸葛亮终于心力交瘁,星落五丈原。  相似文献   

12.
王香平 《党建》2009,(5):56-56
毛泽东不喜欢照本宣科式的汇报,甚至明确说“谁要念稿子,我就打瞌睡”。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外出视察途经徐州,刚下火车,就提出听汇报。徐州市负责人表示事先不知道主席要来,没有准备。毛泽东说:我就爱听没有准备的汇报。  相似文献   

13.
在众人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个知天文、晓地理、多谋善断、料事如神的人。他的本事似可概括为一句话:“有先见之明”。 其实,诸葛亮并非对什么都有“先见之明”。就说他挥泪斩马谡一事吧,能把失街亭的责任都推给马谡吗?诸葛亮明明知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为什么还把镇守街亭的重任交给他呢?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说:我是在东北长大的.张学良说:“我知道,是老师张伯苓说的,我们是同师同年.西安事变前,周恩来曾与张学良作过一次会谈.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学良将军在当时是一位复杂人物.他在中原大战中支持蒋介石,改旗易帜,一度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人物.他为了追求强国措施,还曾与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女婿交友很深,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有一定交往.张学良的所作所为,期望的是国家统一、民族兴旺.但是随着日本关东军的炮声,蒋介石“绝对不可抵抗”命令的下达,他一步步认清了蒋介石的庐山真面目.尤其是张学良依照蒋介石的命令率军“围剿”陕北红军连连受挫后,蒋介石一直不同意他恢复被歼灭的编制,使他逐步弄清了蒋介石排除异己的阴谋;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渍散,仍能打败装备精良的东北军,这不能不使张学良的脑子里产生很多疑团,并心生敬佩之情,因此他急于要弄清楚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的方针底细.  相似文献   

15.
2004年3月29日《书刊报》上发表了一篇摘自《新闻汇报》的文史轶闻———《周恩来蓄须明志》(以下简称《明志》)。《明志》一文说: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时,曾气势汹汹地说:“我姓蒋的不消灭共产党,死不瞑目。”周恩来则义正辞严地回敬蒋介石:“革命不胜利,我誓不刮胡子。”直到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在周恩来与蒋介石谈判的那天早晨,他才把胡子剪掉,实现了十年前的誓言。众所周知,蒋介石于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就把屠刀高高举起杀向共产党人。周恩来更是他悬赏缉拿的“要犯之一。”周恩来这时蓄起了…  相似文献   

16.
李大钊,被毛泽东称作是“一个大好人”,“是我真正的好老师”。 毛泽东最初知道李大钊的名字,是1916年9月在湖南一师读书时。他从杨昌济先生那里第一次见到《新青年》杂志,并阅读了李大钊撰写的《青春》一文。文章号召青年“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造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毛泽东大受鼓舞,对这些宏论极为赞赏,很为之振奋。他说:“是的,要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行,皆期合此理想”。  相似文献   

17.
1943年10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透露了林彪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的消息.这件事的内幕,因为其影响甚小,所以至今知道的人也不多.蒋介石的本意,不是会见林彪,而是会见毛泽东.早在1938年12月6日,蒋介石在广西桂林约见周恩来时,就曾提出“约毛泽东会谈”.1942年8月14日,蒋介石在重庆再次约见周恩来,突然旧话重提.他说,国内问题要弄好,敌人不足惧,问题在国内,想在兰州转西安时,在西安同毛泽东谈谈问题.周恩来与蒋介石会见后,立即将会见情况和蒋要见毛之意电告毛泽东,并果断地建议“毛不 见蒋”.那么对蒋介石的邀请如何作答呢?周恩来提出了三种设想:第一,以林彪代毛泽东同蒋会面;第二,以朱德代毛泽东见  相似文献   

18.
陈永平  赵坚 《党史博采》2006,(11):43-44
人们都知道,善于求知学习、勇于探索创新的毛泽东一生很少出国。后来有的人说,毛泽东不出国是有根有源的,他是从青年时期就排斥出国也;有的人在一些文章中说,毛泽东是真龙天子,需“泽东海之水”以“润之”,所以他不可能出国;还有的人认为,青年毛泽东未出国留学反映了他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19.
忆胡绳同志     
一新华社播发的《胡绳同志生平》中使用了“少年早慧”四个字,这是很少见的。这四个字用在胡绳同志身上十分贴切。今年春节,我到他家去。他的秘书、也是儿媳的黎钢在座,说到她陪胡绳去看望夏衍时,一进门,夏衍就说:“神童来了。”黎钢说:我这才知道夏衍同志他们把胡老称做“神童”。夏衍和胡绳三十年代中期都在上海从事左翼文化活动,但两人年龄相差十八岁,所以夏衍完全有资格把胡绳称做“神童”。“神童”,我想也就是“少年早慧”的意思。我听胡绳讲过他早年的事情:他的父亲是个半新半旧的师范毕业生。胡绳入学前,父亲教过他两年,读的是古文…  相似文献   

20.
1945年重庆谈判时,毛泽东一到重庆,就从气势上压倒了蒋介石。当天晚上,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他的林园官邸作客,两人对面而坐,侃侃而谈。在讲到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终于打垮了日本人的时候,蒋介石站起身,从靠墙的壁柜里面取出一把金灿灿的带鞘宝剑说:“这是我们在安徽太湖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身上缴获的日本天皇御赐的宝剑。我们20年没见面了,今天又走到了一起,把它送给你作个纪念。”毛泽东知道蒋介石是在夸耀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功劳,坦然接过来,笑了笑说:“你晓得,我们这些年老是在日本人的肚子里面打滚,连饭都吃不抱,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