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蒋世琳 《理论学刊》2001,3(2):97-101
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兴衰的全局性大问题。当今世界 ,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十分突出 ,频频引发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 ,动乱不断。国际敌对势力也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作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西化”和“分化”的突破口。而我国面对国际国内的严峻挑战 ,却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民族的团结 ,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 ,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 ,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理论与政策 ,逐步总结出一系列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 ,从而使多民族的中国经受住…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基本国情。如何处理中国的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进步,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胡耀邦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实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自治权利,高度重视各民族的团结,深刻论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民族团结的若干合理化建议,为新时期我国的民族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胡耀邦关于民族工作的思路,对当前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基本国情.如何处理中国的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进步,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胡耀邦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实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自治权利,高度重视各民族的团结,深刻论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强民族团结的若干合理化建议,为新时期我国的民族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胡耀邦关于民族工作的思路,对当前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如何处理民族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民族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管理其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5.
王有星 《实践》2005,(9):15-16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改革发 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 和温家宝总理都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随后中央政治局 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 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此 前,温家宝总理签署公布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上述讲话、决定和规定 阐述了我们党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理论的一些 新观点。 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特征的补充和丰富。胡锦 涛的《讲话》,在谈到民族关系的特征时,均增加了“和 谐”一词,我们理解主要有三层含义:①“和谐”是社会主 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之一。过去我们一直讲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和互助,胡锦涛在原来 的概括中加了“和谐”一词,使“和谐”成为社会主义民族 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②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内容。③阐述了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重要前提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郝社 《实践》2005,(11):22-23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在原来的概括中加了“和谐“一词,使“和谐“成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往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特征的表述是平等、团结和互助.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这是平等、团结、互助三要素的正式提出.……  相似文献   

7.
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如何处理民族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民族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管理其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8.
郝社 《实践》2005,(12):22-23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在原来的概括中加了“和谐“一词,使“和谐“成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往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特征的表述是平等、团结和互助.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这是平等、团结、互助三要素的正式提出.……  相似文献   

9.
马亚平 《党史文苑》2012,(16):74-75
加强和改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团结与稳定。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就民族工作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与落实和谐民族观,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落实和谐民族观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创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民族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在一个主导民族占据人数和文化优势的国家,一向是棘手而复杂的问题。其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拥有120个左右民族的前苏联,由于民族政策中长期存在着大俄罗斯主义倾向,非俄罗斯主义浓厚的民族主义意识一直是其国内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俄国十月革命后,及至1922年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之后的几十年中,民族主义运动潮起潮落,时刻公开或潜在地威胁着苏联,直至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各民族统一大家庭的理想彻底破灭。本文无意就苏联解体的原因作全面的剖析,而单就在这个前多民族的大国中占特殊重要地位的民族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是坚持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与联合,因而主张多民族国家在民族平等联合的基础上,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并且提出了在单一共和国范围内建立“地方的和省区的自治制”的理论原则。我们党正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并贯彻落实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又如解决民族问题,中…  相似文献   

13.
乌兰夫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培养的问题,没有局限于培养干部是第一要务的理论层面,而是积极落实于实际行动。创办干部培养学校,培养、选拔与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加强干部之间的团结,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彰显了乌兰夫在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培养问题上“从少数民族地区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去”的理论特点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陆子新 《世纪桥》2013,(10):57-5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构筑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正确路线,这就为调整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动、调整和发展之中。因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和发展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民族关系是重要而特殊的社会关系之一,是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我国,影响民族关系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分析这些不利因素并提出化解民族关系矛盾的对策,有利于引导和调控民族关系,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民族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对民族理论与实践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现将其中几个问题的观点简介如下。一、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如何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中的矛盾问题。有的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民族关系是新型的平等、团结、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5,(1)
<正>一是正确处理统一和自治的关系,充分认识团结统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行使自治权必须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以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为基础,做到依法行使自治权与维护国家最高利益相统一。二是正确处理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把民族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来思考和谋划,坚持因地施策、因类施策,在推动地区发展、解决区域共性问题中更好地解决民族问题。三是正确处理普遍性和特  相似文献   

18.
张时碧 《世纪桥》2013,(14):57-5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构筑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正确路线,这就为调整和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健康的,但它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动、调整和发展之中。因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巩固和发展的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家权力分享和分配中的民族关系及其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权力在各民族间的分享和分配,是影响多民族国家国内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变量。在权力分享和分配基本公平和公正情况下的民族关系,与在权力分享和分配根本不公平和不公正情况下的民族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一、我国各民族人民对国家权力的共同掌握和分享,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健康、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坚实的政治基础在旧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由于民族间的关系一直处于压迫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的状态,不是我压倒你就是你压倒我,要维持统治就必须加强对他民族的压迫,要获得国家权力就必须…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毕生致力于追求民族解放、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发展。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形成了毛泽东的民族思想。毛泽东民族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毛泽东民族思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关于民族平等的思想。民族平等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基石,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是中华民族内部团结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理论,结合中国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