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雅娟 《学习论坛》2000,(11):41-42
一、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文化是国际化的要求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大加快了全球一体化进程,这种趋势人们常称之为国际化。每一个国家都在努力扩大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提高综合国力,并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之精华贡献于全世界共同创造的人类文化宝库,同时又从中汲取宝贵的营养,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已实行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中国,更不能轻易放弃这个与整个世界同步前进的机会,加入WTO的努力正是中国在经济上参与国际竞争的强烈欲望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自阿尔蒙德提出“政治文化”问题以来,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思考政治问题的重要视角。在政治现代化过程中,政治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只有更好地建设政治文化,才能促进中国政治发展,才能顺利实现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大转型中分化严重、矛盾较多,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相对于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和谐文化应作广义的理解,和谐文化建设也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文化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因此,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与动力基础,要置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语境中去理解。国家利益、市场需求、创新、竞争与交流等多重因素构成的动力基础,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现实驱动力与可能性。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但其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农耕文化传承、文明乡风培育、乡村文化产业市场化等方面仍面临现实挑战。为此,要从乡村文化生活、乡村文化内容、乡村文化观念、乡村文化产业等角度出发,探索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任务,是在不同区域的互动中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过程。内源现代化和外源现代化作为分析不同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方式的特定范畴,同样适用于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化传统不同的各个地区现代化过程的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区域发展是在经济与化的互动中实现的。只有把先进化融入内源现代化中,实现化创新,才能形成区域发展的化优势,形成社会现代化的内在生长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过渡的历史变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现代工业文明逐渐兴起、扩展并取代传统农业文明的社会巨变。文化现代  相似文献   

7.
俞小和 《新视野》2023,(4):112-120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丰厚的文化内蕴和独特的叙事结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标识,使其有别于任何一国的现代化,在文化叙事的结构中居基础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中轴,决定了它的基本面貌与内容,在叙事结构中居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特质,是解开中国发展的一把钥匙,在叙事结构犹如船体的“龙骨”;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反映了人类的进步追求,这构成这一叙事的世界面向。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叙事,对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和话语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问题.人类要想拯救自己,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模式,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树立生态文化价值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正确选择.本文以浙江宁波生态市建设的实践为个案,主要研究生态文化建设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发展对策,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生态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对照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要求,当前党的执政方式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的主要文化制约因素是:一、封建政治文化传统是制约党的执政方式的历史文化因素;二、党的高度集权的传统领导方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三、不良的执政亚文化的侵蚀是重要的官场文化生态因素.对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文化原因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分析,对于推进党的执政方式在更加科学、民主、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与建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其重要的价值导向。邓小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构想.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要求,对中国未来一定时期内人们追求社会理想的历史活动有着重要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与政府职能转换,行政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显出来。我们要结合行政文化的特点,从社会环境、行政管理内外两个方面具体分析行政文化现代化问题,不断加快我国行政的文化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过程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引起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相应深刻变革的历史过程。由于所处时代、各国的历史、文化基础、国情条件和内外环境不同,现代化的方式和进程会呈现出多模式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命题,必须注重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注重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同时,又要遵循世界各国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积极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走出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其中,我们要注重把握以下几对重要范畴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治疆实践始终贯穿着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追求,新疆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新实践,必须牢记领袖嘱托,勇挑担当之责;把握历史方位,认清形势任务;明确思路举措,更好推动落实。  相似文献   

14.
<正>现代化始于工业化。工业化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人们有了相对剩的物质财富,摆脱了对物质财富短缺的恐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指向个体成长经历中的需求变化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其要点在于:处于不同阶段的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人的需求是随着低一层级需求的满足,向上一层级需求提升的。如此,工业化解决物质财富短缺问题的社会心理学意义便充分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报告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也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规定。这是我们党在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中,第一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部署,并将它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大基本目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推动的改革开放实践,不仅对于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及 其内在结构的嬗变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变革 与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以阶 级斗争为纲”,象征着中国文化一场范式性的变革。这是一场真正 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文化结构嬗变,其精神实质即在于重新回到以 物质文化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根基的马克思主义立场, 重新开启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变革历程。正是物质文化与整个社 会结构的深刻变迁,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不可逆转的现代化走向。  相似文献   

17.
在少数民族地区正在进行的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过程中,可资借助转型的手段多种多样。文章从现代政治文明的角度认为,政治现代化的方向应是建立公民文化。尤其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转型中,在社会上倡导建立公民文化的范式,有利于把少数民族个体从封闭的失去个体意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消除其民族集体依附性,使其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而参与的身份是个人或某一利益、兴趣相同的集合体,关心的是公共事务,而不是从民族身份出发为某一民族利益代言。这样的公民文化有助于将传统的人渐渐改造成现代的人,从而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渐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徐宗华 《学习论坛》2005,21(11):52-5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理论、政治价值观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中国近代力图使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经历了“三代别、六阶段”,经历许多艰难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走上了一条探索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9.
卢永明  宋丽 《世纪桥》2001,(5):16-17
人类社会自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发生了剧烈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现代化为标志的。现代化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均收入很低的社  相似文献   

20.
范周 《前线》2017,(11):142-147
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全面巨大成就的根基。以文化自信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我们要不断开拓文化发展路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促进文化发展提质增效,为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模式,实现多元优势资源的有效融合提供思想依据,让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形成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