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某地环保局的多份监测报告都显示,当地一水厂的水质符合国家标准,疾控中心在媒体上公布的检测结果也称水质合格,但当地居民却不相信这些报告,仍然坚持购买山泉水,"凡是进肚子的水都不用自来水",原因是有传闻称当地的水源遭到了污染。按照常理,环保部门是环保数据的权威监测者和发布者,环保部门出具的官方报告,理应是澄清传闻的有力武器。但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很多地方环保部门和相关企  相似文献   

2.
重构乡镇检察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少地方的检察机关试点建设了一批乡镇检察室,这对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提升检察机关基层工作水平都发  相似文献   

3.
区域环境利益平衡--《环境保护法》修订面临的迫切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谷德近 《法商研究》2005,22(4):126-130
我国区域环境利益平衡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不同行政区域、地方与中央、城市和农村三对关系的失衡。目前,跨界资源的按比例分配制度,导致优汰劣胜的逆向选择,使共有资源浪费严重。生态保护的受益范围是全国,但地方却承担了生态利益的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和供给成本。我国环境管理权限主要由地方政府行使,这一弊端导致无法预防跨界污染以及城市污染向农村的制度性转移。《环境保护法》的修订应当确立环境利益与环境负担平衡的原则,并据此统领环境单行法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从政治上看,尽管我国农村拥有最大的人口群,但却是最大的弱势群体,缺乏政治参与权、利益表达权,农村的政治参与处于冷漠状态下。从三方利益主体来分析,农民追求自身利益是导致农村政治冷漠的根本原因,乡镇政府以国家利益至上是导致农村政治冷漠的推动力量,村委会利益目标迷失是导致农村政治冷漠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做好如下三个方面:围绕农民的利益为中心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各种农村利益团体让农民自己维权,以及树立以法治国的理念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04,(12):12
现行的地方干部考评、升迁机制和地方的利益机制,是造成地方官员容易在土地问题上"犯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已15年了。总结过去15年的法治建设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必须生根于基层。法治不是写在纸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博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法治与地方的法制是相互联系的。观察法治,眼睛固然要向上,重视国家层面的各种措施;但更要向下,观察民间与基层利益博弈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地方、基层的法规与制度是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前提。国家的法律,必须通过每个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必须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在基层和地方的落实,才能够实现。所以,必须重视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本编辑部以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为主题组织了此次笔谈,希望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已15年了。总结过去15年的法治建设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必须生根于基层。法治不是写在纸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博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法治与地方的法制是相互联系的。观察法治,眼睛固然要向上,重视国家层面的各种措施;但更要向下,观察民间与基层利益博弈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地方、基层的法规与制度是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前提。国家的法律,必须通过每个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必须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在基层和地方的落实,才能够实现。所以,必须重视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本编辑部以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为主题组织了此次笔谈,希望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法人》2004,(6)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复杂的利益格局和不同的利益诉求,这使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成效也打了折扣,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围绕宏观调控纷争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投资者与中央银行之间,以及各种利益  相似文献   

9.
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已15年了。总结过去15年的法治建设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必须生根于基层。法治不是写在纸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博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法治与地方的法制是相互联系的。观察法治,眼睛固然要向上,重视国家层面的各种措施;但更要向下,观察民间与基层利益博弈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地方、基层的法规与制度是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前提。国家的法律,必须通过每个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必须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在基层和地方的落实,才能够实现。所以,必须重视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本编辑部以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为主题组织了此次笔谈,希望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已15年了。总结过去15年的法治建设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法治必须生根于基层。法治不是写在纸上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中的利益博弈。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法治与地方的法制是相互联系的。观察法治,眼睛固然要向上,重视国家层面的各种措施;但更要向下,观察民间与基层利益博弈中形成的各种问题、纠纷解决机制与制度。地方、基层的法规与制度是整个社会依法办事的前提。国家的法律,必须通过每个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行为,必须通过各种规则和制度在基层和地方的落实,才能够实现。所以,必须重视地方的法制建设及其经验。《法学》一直以探讨我国法律发展、法学发展的前沿性课题和具体经验为己任。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目前也正在推进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该中心的参与和支持下,本编辑部以法治国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为主题组织了此次笔谈,希望这一活动能够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需要制度保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构想,中央应该完成三个方面的制度转变。首先,中央必须消除自身对农民和农村的制度性歧视;其次,中央必须逐步推进地方民主和法治,使地方问题主要在地方政府层次上获得满意的解决;最后,中央应该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规范审查制度,以此界定中央和地方的权限,制止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对农民合法权益之侵害,充分落实农民的宪法和法律权利。要根治中国的“三农”问题,中央必须恢复农民的宪法平等地位,在制度上让农民“翻身”并允许他们通过制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农民环境利益是分析农村和农业生态环境法律问题的理论工具。三种典型的农村环境问题对农民环境利益分别具有不同影响 ,而城市导向型的环境政策、环境与资源产权制度的缺失和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是产生农民环境利益问题的制度成因。应当引入利益—权利—救济机制 ,明晰农村环境与资源产权 ,并确立农民的程序性环境权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东明县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实地调研,从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年龄概念模糊,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的硬件与软件设施,农村幼儿园示范教育机构的现状,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环境与农村幼儿教育的观念落后这五个方面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来浅析政府与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二者利益矛盾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利益驱动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问题是关系农村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利益的非和谐现象凸现,从根本上说是制度、市场、文化等多重安排使得利益驱动机制被扭曲的结果。在法学理论上导入利益基本原理,对制度、市场、文化等多维度进行考量,以纠正利益驱动作用,进而建构双重利益模式、利益聚合表达与个体利益维护互动等良性利益驱动机制,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国有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云生 《河北法学》2006,24(5):64-66
为有效解决现行农村土地问题,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历史反思,主张在土地立法模式上打破地方公有制,选择农村土地国有化模式并对农村土地国有化之必要性、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论证,借此寻求土地立法新路径,俾使新的农村地权模型既不与现行主流意识形态相悖,且适于中国具体国情,使土地利益分享机制既不违背公平正义,又足以提高土地效率、增进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强化社会公证意识 服务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强 《中国公证》2007,(5):25-26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出现大量需要合理协调的问题,如农民的利益关系、地方行政政策的适用、法律法规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农业技工的培养、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村文化活动经费来源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最终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许吉 《行政与法》2009,(2):50-52
在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和农村社区的管理者开始探索农村社区规范化管理问题,它表明了我国农村建设与管理正在从理念、体制、模式、途径和目标上向现代化与规范化的方向迈进.本文从农村社区组织功能与组织关系入手,探讨乡村关系、村民会议和村民委员会关系、村级民主决策机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化问题,以期促进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李成林  张佳鑫 《行政与法》2010,(12):122-125
民事执行困境在深层次上是执行法律关系中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民事执行中的利益包括当事人的利益、协助执行人的利益、法院的利益、地方利益等。本文在充分分析这些利益的基础上,探讨了为协助执行人的利益提供制度表达、建立诚信档案、吸纳社会主体辅助执行等利益协调机制。期望以此应对执行困境,进而提高执行效率,破解执行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农村土地利用过程中,侵害农民自主承包经营权而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相当严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的认识问题。农村土地应当是组、村、乡(镇)三级农民集体平行所有,而非包容性的隶属性的所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主体应当是各级村民大会或其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20.
孙宪忠 《法律科学》2013,31(3):56-65
“统一唯一国家所有权”理论存在严重问题:其理论上悖谬困窘,无法自圆其说,实践中导致国有资产保护极度乏力.从概念和逻辑上来说,无论是在国际法还是在内国法上,“国家”与“全民”均不能等同,因而,国家所有权与全民所有权不可能同义,抽象的“国家”无法成为民法上具体“物”的所有权主体.基于实践视角观察,在所谓的”统一唯一国家所有权“内还存在诸多利益冲突,如分税制体现出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划分、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纠葛,以及“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利益争夺等,这表明”统一唯一的国家所有权“事实上并不存在.自民法理论而言,现行国家所有权制度严重违背民法科学原理,其主体、客体、权利、义务及责任等民事法律关系五个基本要素均不明确和确定.因此,应尽速废止“童话式的统一唯一国家所有权”理论,代之以符合民法科学原理的公法法人所有权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