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冬阳     
《创造》2021,(9)
正内外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列宁是不是“灌输论”的首创者?二是“灌输论”是否具有当代价值?随着“苏东剧变”,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深入发展,关于列宁“灌输论”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而过时的论调开始在国内学界增多。全媒体时代,互联网让一切变得都“皆有可能”,无论是庞大的媒体机构还是个人,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人人都有自媒体,这不仅使得我们接收的信息增多,而且使得我们接收什么信息、发布什么信息的  相似文献   

2.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断断续续有过热烈的讨论落后的东方国家能否超越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前后有过三种"超越"论.三种"超越"论的不同,在于所要"超越"的对象不同俄国民粹派要"超越"的是资本主义的一切发展阶段,马克思要"超越"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列宁不主张阻止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所要"超越"的仅仅是"资本主义的发达阶段"(即欧美式发达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张图、一段视频经由全媒体几个小时就能形成爆发式传播,对舆论场造成很大影响。"为进一步找准与铁路相关舆情信息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郑州火车站西广场电梯闲置"事件为例进行分析,探索舆情处置途径,为铁路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社会热点新闻"包裹"铁路元素,在互联网上"热炒"20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灌输论"是列宁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无产阶级政党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俄国经济派和部分西方学者歪曲列宁意识形态灌输理论,将其曲解为"唯意志论""教条论""取代论".科学批判和回应这些责难与歪曲,对于准确把握列宁意识形态灌输理论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敏 《群众》2021,(3):63-6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把网络强国建设提到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主动探求媒体发展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实现靶向传播,写好媒体融合的大文章。一、把握战略主动,赢得全媒体时代新未来当前,互联网作为划时代的工具,推动信息革命蓬勃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在这种形势下,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只有积极顺应  相似文献   

7.
评"灌输论"的学术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学界在"灌输论"的首倡者、精神实质、当代价值、 "灌输"是否具有强制性、西方德育界对"灌输"的态度等问题上看法不一,存在诸多争论.对待这些问题及相关争论.必须逐一细致地予以分析,坚持历史方法与辩证方法、文献研究与现实关注、理论继承与实践创新的统一,努力做到"四个分清".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人人皆媒"。在移动互联网的助力下,智媒体已经成为常态,"硬"新闻拥有了"软"平台和环境。对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使"硬"新闻"软"表达,更好地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与价值认同。"硬"新闻"软"表达,可以将碎片信息集成化,吸收核心信息,使之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将信息传播技术化,营造真实场景,吸引读者注意力;创新产品开发思维,彰显人文情怀;推动内容策划多元化,生动讲好人民大众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全媒体时代是个大趋势,媒体融合发展是篇大文章。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把"课堂"设在了人民日报社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深刻分析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科学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明  相似文献   

10.
灌输论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萌发,体现了经典作家认识和处理科学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理路。列宁通过践行灌输论推进了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灌输论既阐明科学理论的生成机理和群众实践的发展规律,也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般规律。将灌输论分为两个层次来理解,有利于厘清对灌输论的诸多质疑,发挥灌输论的当代价值。第一层次将"灌输"视为一个价值目标,解决"必须灌输"的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第二层次将"灌输"作为一个动态过程,解决"怎样灌输"的问题,属具体方法论范畴,内容随条件的变迁而变迁。灌输论是原则和方法的统一,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统一。经典作家和革命导师是从实现思想政治领导、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原则高度提出灌输论的,强调的是灌输论的原则性和强制性。只要当今世界两制并存,就存在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斗争,灌输论就具有存在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薛丹 《重庆行政》2019,20(1):31-33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媒介用户的激增,我国已进入全媒体时代。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媒体时代是伴随着全媒体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从而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因此,只有依托媒介融合才能增强新时代的传播力。公共政策要借助新媒体传播就需要在保留其话语风格的基础上适应后者的话语风格,这就需要两者之间进行沟通与解读。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新闻舆论工作和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2019年1月25日,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将主题聚焦"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将"课堂"设到了人民日报社,设在了媒体融合的第一线。这向外界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媒体融合在提速,在发力!  相似文献   

13.
争论是一个彰显矛盾和凝聚共识的过程。当前,隐含在"国进民退"争论背后的实质是有关中国市场经济不同走向的争论。怀疑论认为我国没有出现"国进民退",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进退是市场调节的表现。支持论赞成"国进民退",希望中国建立"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反对论反对"国进民退",主张继续私有化和民营化进程,希望建立"自由竞争型市场经济"。"国进民退"争论与此前的改革争论存在明显的延续性。能否从争论中凝聚共识,使人们看清国家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消极后果,发展自由竞争型市场经济,是中国下一步改革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醒"到逐渐清醒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3月15日,《求是》杂志第六期以《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为题刊发了讲话全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深刻分析了全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系统阐述了媒体融合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9,(10)
正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文章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文章指出,要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传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媒体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顺势而强,这一变化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和生活状态,新兴媒体的崛起对广播电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它们曾经的媒体主导地位正在发生动摇,用户正在加速分流。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将迎来一个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全新发展阶段——全媒体时代。在全媒体时代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章重要组成部分的标题,成为大众的首要"关注点",因此,对标题进行操作,以吸引眼球,就成为"标题党"的工作内容。经由标题党拟定的"标题",折射出互联网信息传播时代"点击—互动"的新闻传播形式带来的问题。受利益驱使的新闻生产,使得标题逐渐脱离真实性。因此,打破互联网"点击—传播"路径的怪圈,需要新闻从业人员及其相关的传播者坚守法律和职业道德,也需要每个人在转发、传播信息时"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19.
2016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 充分体现了互联网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我国区域地方政府合作治理也深受"互联网+"时代浪潮的洗礼. 因此,区域地方政府协作治理如何经受住"互联网+"时代的考验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9,(10)
正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发展革命降临,风起云涌,浩荡前行。新兴媒体发展之快、影响之大令人惊叹,移动直播、H5应用、无人机采集、机器人写稿、AI合成主播……前所未有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目不暇接,人类社会似乎是在一夜之间迈入了全媒体时代。2019年1月25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开年第一课"走出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所有同志,把"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