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旻 《中国民政》2020,(6):11-12
<正>2020年是全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决胜之年。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按照民政部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紧紧围绕"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目标,狠抓"五个强化",全力助推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强化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确保兜准底。狠抓民政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全面排查。及时开展民政兜底保障对象与剩余贫困人口数据比对,全面排查剩余贫困人口享受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孤儿基  相似文献   

2.
<正>墨玉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全县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8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县。墨玉县辖16个乡镇、362个行政村、22个城市社区,总人口64.7万人,其中贫困村32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万户27.96万人,按计划将于今年脱贫摘帽。截至2019年底,墨玉县共有7.89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28.4%;240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占0.08%;2019年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临时救助2.16万人次。一、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大局意识。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3.
2013年12月8日,贵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做好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和脱贫目标;  相似文献   

4.
张晶婧 《中国民政》2013,(11):28-29
实行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201O年以来,民政和扶贫两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扶贫办、民政部等5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扩大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31号)精神,积极开展试点探索,为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从保“生存”到促“发展”,  相似文献   

5.
郭玉辉 《人民论坛》2013,(10):102-104
武平县是实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全国20个试点县之一、福建省唯一试点县.自试点以来,武平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调研武平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完善“两项制度”衔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义翠 《群众》2023,(6):14-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强调“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今年江苏省委一号文件专门对“深化富民强村帮促,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进行安排部署。涟水作为江苏省重点帮促县之一,必须进一步拓宽富民强村渠道,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造农民高品质生活。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政》2020,(6):16-17
<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青海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3月17日,青海省民政厅联合省扶贫开发局下发《2020年青海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优化完善各项救助政策、健全完善监测预警机制、落实落细救助兜底政策、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和扎实开展"三项活动"保障脱贫质量等五个方面,全面部署了2020年全省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工作。为确保《方案》落细落实,省民政厅还配套出台了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政》2021,(2):F0002-F0002
1月25日,民政部举行2021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1年一季度相关工作安排。——在社会救助和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方面,切实抓好节日期间困难群众生活保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研究完善现有兜底救助类政策,巩固提升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成果,建立社会救助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政》2012,(8):52-52
江西省樟树市民政局陈发平认为,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虽然在目标、工作对象、工作手段、性质、实施主体和工作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两者都是缓解农村贫困的方式。因此,促进两者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对接机制,有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以从四方面着手:(一)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加强扶贫、民政、财政、人保、金融等部门合作,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反贫困工作的问题和困难,联合出台工作措施,建立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乡村振兴,关键在人。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公布,其中明确提出,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大》2021,(2):56-56
贵州省仁怀市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趟作为打贏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思想指引、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紧扣“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举全市之力、聚全市之智尽锐出战,2018年底全市6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底1.8万户6.67万建档立卡人口实现全员脱贫,2020年不断强化巩固提升,奋力书写了仁怀高质量可持...  相似文献   

13.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随着广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广西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明显成效,但从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主体活力、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建议从推动“三个升级”、聚焦“三个建设”、优化“三大机制”等方面改进,确保广西实现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救助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今年2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首次将救急难、疾病应急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针政策纳入法制安排,是我国统筹构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的标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据悉,目前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均已开展新农保和城居保工作,截止到2012年9月底,这两项制度的参保人数已达到4.49亿人。新农保,让农民养老不犯愁2009年9月7日,对于亿万农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宣布我国农民在60岁后将能享受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改善农民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此之前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新  相似文献   

16.
国办发[2010]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扶贫办、民政部、财政部、统计局、中国残联《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扩大试点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浙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聚焦人的全面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美丽,圆满完成全面小康目标任务,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吴镝 《中国民政》2016,(5):38-3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新要求,是扶贫机制的重大创新。各级民政部门如何在扶贫开发大格局中,理清社会救助新思路,助推精准扶贫取得新实效,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落实精准扶贫的部署离不开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中央扶贫开发大格局中的重要一隅。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海南》2016,(8):53-54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启动以来,海口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党建扶贫作为助推大扶贫战略行动的有效抓手,着力开展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和联手扶贫活动,强力推进农村党建和扶贫攻坚深度融合,逐渐实现扶贫工作“五个转变”,努力探索出一条党建扶贫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陈越强 《今日浙江》2012,(11):56-57
嘉兴市全面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目前,嘉兴市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质量、等级、覆盖率,均走在前列,并形成了图书馆总分馆制、新华书店“农村小连锁”等独特的嘉兴模式。2011年7月以来,又尝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文化有约”,依托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让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