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位女中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诗:“原谅我,妈妈。不是我的翅膀硬了,不再需要您的照料,而是因为我需要自己走路,哪怕会跌得头破血流;我需要亲自体验一下生活的酸甜苦辣;我愿意去开拓一条自己的路,因为我已经长大了。”这首诗是中学生强烈要求独立的心态的真实写照。它使我们好似看到眼前站立着一个急切要求独立的大孩子,也反映出中学生要求独立的心理的一些基本特点。一、中学生独立性心理的基本特点青春期中学生的独立性要求非常强烈。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兹称此为“心理断乳”,埃里克森则称  相似文献   

2.
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他还有一首诗也颇为感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从这两首诗读来.李绅原本是个生活非常简朴的清官。  相似文献   

3.
“身在牢房志更强,抛头碎骨气昂扬;乌云总有一日散,共庆东方出太阳。”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上海、武汉等地工人运动的领导人,著名的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龙大道在狱中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4.
王润 《学习导报》2013,(20):29-29
“读首诗再睡觉”,这是我最近关注的一个微信公共账号。每天晚上十点钟,这个微信就会自动发送一首诗。如果感兴趣的话,还可以收听关于这首诗的人声朗诵。这个微信的功能介绍中这样写道:“订阅我不一定能除皱,但一定可以防衰老。”  相似文献   

5.
我也集孔     
李仁凤 《奋斗》2006,(12):64-64
集句诗是集前人诗文的成句,联缀成篇。宋人叶大庆称好的集句诗,“机杼真若己出”,“浑然天成,初无牵强之态。往往有胜如本诗者”。集句诗以晋人付咸的集七经诗为最早。上海古籍出版的《趣味诗三百首》中就有付咸的《集〈论语〉诗二章》:“守死善道,磨而不磷。直哉史鱼,  相似文献   

6.
张兴德 《党史博采》2023,(12):25-28
<正>(一)在毛泽东的诸多诗词中,有两首是看了照片,乘兴而写的“题照诗”,一首是1961年2月的《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另一首是1961年9月9日的《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在照片上题诗或为照片题诗,俗称题照诗,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题画诗”。这是一种诗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咏叹画面的意境或借机抒发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正>古人写诗,特别重视铸字炼句,为了写出丽词佳句,不惜耗费数年乃至穷尽毕生的精力,例如唐代诗人卢延为了“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都体现了古代诗人为了铸造妙词而阐思竭虑的执着精神。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一句诗,或者诗中一个字的精确与否,对一首诗的意境创造有着至为重要的决定作用,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决定诗的意境的死与活。大家熟知的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曾先后为“到”,为“过”,为“入”,为“满”,王安石反复删改十多次,最后才定为“绿”,这个“绿”字好在那里呢?好在它把春风和畅,万木萌发,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形象地表现出来了,让“春风”这个只能作用于人们听觉和触觉的事物,变得能让人们用视觉感受它了,而“到”、“过”、“入”、“满”等字都达不到这个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解放前的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号称“天牢”,有一位共产党人在这座天牢的囚室中写了一首题为《烦闷》的革命诗歌。诗里描述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表达了他同象征黑暗势力的“铁索”、“利刃”斗争到底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9.
艺海轻舟     
青石板凹凸、蜿蜒成一首没有结尾的诗,热汗弥散悠久、独特的墨香。平仄在双肩上仔细掂量,节律随沉重的喘息抑扬顿挫……  相似文献   

10.
周婷 《湘潮》2023,(2):46-47
<正>南岳衡山上,有一座古朴、典雅的书院——邺侯书院,该书院门口一处石刻上,刻有《登衡山邺侯书院》诗一首,其中最为人称颂的是尾联:“犹有邺侯遗迹在,寇平重上读书堂。”诗中充分展现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抗战豪情和决心。而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名扬四海的郭沫若。  相似文献   

11.
“男儿立志出乡关,报答国家哪肯还?埋骨岂须桑样地,人生处处有青山。”这首革命烈士诗,便是我“志在边疆、献身内蒙”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我土生土长于“天府之国”的重庆市,是那里的水土养育了我。47年人生旅程,对年社会生活,我先后在故乡从事过医务,参加过“三线建设”,进工厂当过工人。1972年从军到了新疆天山脚下,戎马生涯4个年头,磨练了我这个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际的中国儿子的意志。“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角和那首革命烈士诗激励了我,入伍刚两年半的1974年6月我便向部队组…  相似文献   

12.
“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这是左宗棠的好友杨昌浚所作的一首诗,这首《恭颂左公西行甘棠》的诗,表达了左宗棠对边疆的深厚感情,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明亮的内心世界跃然纸上,歌颂了左宗棠平定阿古柏之乱后,屯垦戍边的丰功伟业。 左宗棠,湖南省湘阴县人,公元1812年(清嘉庆十六年)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从小胸怀大志,青年时自负“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尤其对新疆有浓厚的兴趣。1883年,面对当时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他有着深刻的认识,写有《癸未燕台杂感八咏》。其中有一首:  相似文献   

13.
田野里,山林中,我们测量的地界内,我们居住的帐篷上,到处飘扬着那半红半白的测量旗.作为测量队伍的标志和观测目标,在万绿丛中,它的红色是那么显眼;在逆光和阴天时,它的白色是那么抢眼.它在风中摆出的旗语,分明是天真的顽童在捉迷藏时那稚嫩的呼唤:"我在这儿哪!"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至迟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时代起,诗就成了爱的最佳载体.也许因为:诗是美酒,只有美酒才象爱一样甘淳;诗是磐石,只有磐石才象爱一样坚贞;诗是烈火,只有烈火才象爱一样炙热;诗是太阳,只有太阳才象爱一样永恒……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本身就是一首蕴涵无穷的诗,他们的恋爱史也就成了一部荡气回肠的诗词酬唱录.透过那一首首情挚意切的长调小令,您会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窥见这一对伉俪隐秘王国里的绵绵情愫.  相似文献   

15.
长征是毛主席最精彩的一盘棋,最动人的一首诗。四渡赤水和腊子口战役,是这盘棋上最鲜活的棋子;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是这首诗的不朽话题。金沙江畔的英雄、大渡河的勇士,揭开了这盘棋胜利的晨曦;遵义会议和三军会师,给这首诗铸就了两座丰碑。没有毛主席,历史就没有最精彩的这盘棋;没有长征,历史就少了最动人的这首诗。这首诗,这盘棋,是新长征胜利的历史奠基。毛主席和长征@张耀宗  相似文献   

16.
张铎 《廉政瞭望》2023,(8):34-36
<正>周建琨落马“,火”了一首诗。2022年11月2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周建琨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很快,这条消息在周建琨曾主政过的贵州省毕节市、安顺市等地被广为传播。一首此前专为周建琨创作的诗歌,此刻也被人“信手拈来”。这首《感谢你点燃我们的激情岁月——致周建琨书记》,是周建琨卸任毕节市委书记时,有人专门创作的。如今,不少人在朋友圈转发周建琨落马的消息时,又把这首诗搬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江上有奇峰,锁在烟雾中,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这首诗,反映出了江青对于党中央和毛泽东不信任她,不重用她的不满,江青不甘被冷落,要实现个人野心,首先就是为自己树碑立传。  相似文献   

18.
虞云国 《廉政瞭望》2014,(23):54-54
同穴窗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是唐代诗人元稹悼念亡妻的《遣悲怀》一组诗,选编《唐诗三百首》的孙洙甚至以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出此三首范围者”。  相似文献   

19.
陆游是我国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庆元五年(一一九九)十二月,他在山阴写了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全诗共四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好诗,读了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 这首诗原意是:过去,古代做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20.
诗圣杜甫,好诗当然极多。但是我在青年时期读杜诗,印象最深刻的一首,却是《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我对这首诗感触深刻,以至三十多年来还能随口背诵,例如“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读书破万卷,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