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2011,(8):46-49
香格里拉蓝月山谷景区项目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与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实施的、文化旅游与金融产业融合的代表项目;是以大企业集团带动大产业发展,实现藏区发展、改善藏区民生的一个重点项目;是迪庆香格里拉标志性扶贫项目和援藏、富藏项目。在滇沪合作大平台的框架内,依托云南文投集团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自身的资源优势,共同投资建设蓝月山谷国家级香格里拉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区,围绕香格里拉品牌资源优势,构建以文化及旅游产业为代表的产业链,带动云南藏区经济的跨越式可持续性发展,增加当地政府税收及农牧民增收,以经济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进一步巩固云南藏区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非经济因素对边疆多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调查研究李明文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是一个集边疆、多民族、山区、宗教、贫困等特点为一体的特困乡,在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及3个扶贫攻坚示范乡中,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1,(8):38-39
云南文投集团在香格里拉实施的蓝月山谷项目,在文化上进行深度挖掘、在景区生态资源上进行充分保护,以文化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创新开发高端旅游产品,以文化内涵充实景区品牌,努力为当地社会经济打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应该进一步试验推广。——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  相似文献   

4.
李树义  侯轹 《台声》2003,(10):19-21
夏末秋初的广州,依然是酷暑袭人,而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却是清爽宜人。8月20日至26日,由全国台联、广东台联和云南台联共同举办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夏令营活动在这里举行。30多名在广州中医药大学读书的台湾学子,在云南度过了7天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如此多样的云南为了让台湾学生更好地感受云南,夏令营的主办者邀请云南大学教授作了题为《云南民族文化及云南文化大省建设》的演讲。从多样的地形地貌、自然风光、矿产资源到多样的气候、动植物资源;从多样的民族文化到宗教信仰;从大理的风花雪月到云南十八怪;从白族的三道茶到丽江河边各式…  相似文献   

5.
江仕敏 《创造》2015,(5):29-32
<正>"神奇的红土高原"、"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是云南农耕文化诞生的客观环境。云南是古人类发祥地和水稻起源地之一,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是全国农耕文化资源最富集、多样性特征最鲜明的地区之一。作为云南各族人民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和母体,云南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哺育和养育了云南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与多彩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耕文化,就没有云南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6.
《云南人大》2010,(5):I0007-I0008
一、企业基本情况 福保文化城创建于1996年,占地600余亩,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和积累,福保文化城已经发展成拥有员工800余人,集会展经济、旅游休闲、水上歌舞演艺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企业。累计接待了500多万中外游客,同时还接待了上百批国内外党政机关、部队学校等各行业的参观考察团,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中外来宾的肯定和表扬:如国际爱心扶贫组织、  相似文献   

7.
张敏 《台声》1996,(10)
巍巍中华古今文明兮,各族人民之共同创造;两岸史家联手研讨考察兮,并促中华民族之繁荣昌盛!8月21日至31日,海峡两岸史学家合撰中华民族史第三次学术研讨会在云南省进行,其间并对云南少数民族社会进行考察.开幕式于8月21日上午在昆明市云南民族学院隆重举行.中华民族史研究会会长史式教授;以黄大受教授为团长的台湾学者团一行31人;来自新加  相似文献   

8.
李锐 《创造》2013,(5):56-57
近几年来,云南积极抢抓桥头堡建设机遇,全力推动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加快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和版权、会展、演艺、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旅游、体育、文化休闲娱乐、珠宝玉石、茶文化等10大特色主导产业格局.在充分肯定云南文化产业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虽然云南2011年文化产业占GDP的6.11%,但由于云南经济总量较小,云南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只有534亿元,而广东文化产业虽然只占GDP 4.8%,但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却达2529亿元.差距大而明显,已是不争事实.  相似文献   

9.
吴修林  陈慧钧 《求索》2011,(10):90-91,57
张家界依托旅游市场兴盛的优势和湘西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等因素,在地方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吸引专业团队对演艺节目精心策划创意,由企业遵循旅游演艺市场经济规律,对演艺文化市场空间进行有效运作,成功营造了两张国家级旅游演艺产业品牌。对该现象及实质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旅游演艺特色品牌发展,促进文化产业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从《当代广西》第5期《大写的担当》一文,了解到扶贫干部朱新文的感人故事,被这位朴实的基层干部感动得泪流满面,既为他的英年早逝惋惜,更倍感他精神的可敬。近几年来,贫困是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努力攻克的难题。脱贫攻坚是战场,没有战火硝烟,却同样艰苦卓绝,同样气壮山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必须把弘扬和教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对历史和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中,注意研究分析考察炎黄文化的创新对历史社会发展质量的深层影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尤其是在当代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文化的因素正在产生着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2.
2月11日,全省旅游演艺工作座谈会在婺源召开,副省长朱虹出席会议井讲话。朱虹指出,在旅游业发展的新常态下,我省推进旅游演艺发展正当其时。发展旅游演艺,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原则,着力把握好"文、演、势、市"四个环节,力争做到"策划、演出、营销、经营"四个一流。今年4A级以上景区,尤其是5A或正在申报5A的景区,要把发展旅游演艺作为旅游业态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办好一台高档次、有吸引力、影响力、鲜活生动的旅游演艺节  相似文献   

13.
地处云贵高原的云南,由于多山、边境线长的地域特质和民族众多的人文环境,使民族广播以其独有的魅力,服务于云南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长治久安、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也成为我省边境一线对外宣传的重要平台。随着网络等新传媒的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涵养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准确把握红色文化的定位,深入挖掘其深层价值,为进一步拓展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是文化创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空间、文化资源、实践主体是其基本的构成要素。甘肃是多民族及其文化聚集融合的典型场域,近年来致力营造融历史性与现实性、共同性与差异性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整合空间内的历史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多样文化资源,通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实践活动,使作为实践主体的各族人民在文化空间中深度参与、意义交织和文化共享。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内在认同,对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提供了实践个案和区域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1995年11月5日至12日在云南昆明举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各族人民的信任,是国家民委、国家体委对我们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对这届民运会寄予殷切的期望。为在第五届全国民运会上展示云南25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风采,展示云南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中的精神风貌,展示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繁荣的新气象,宣传云南,云南代表团除参加全部竞赛项目外,还将办好表演项目。这是全省3900万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一、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绚丽多姿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除汉族…  相似文献   

17.
具有古滇文化色彩的云南文化艺术马克斌云南省是第六届亚洲民间艺术节的主办地。地处中国大西南的云南省的各族人民,不仅用聪明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创造了自己美好的生活,同时也以奔腾的激情和瑰丽暇想建造起自己辉煌的文化。云南的文化艺术,多与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18.
杨抒燕 《创造》2017,(11):34-35
<正>沪滇对口帮扶、粤滇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企业集团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强大的合力凝聚在云岭大地——随着拍卖槌"一锤定音","中国核桃之乡"云南漾濞彝族自治县22棵百年核桃树两年的果实采摘权拍卖在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圆满成交。这一汇聚沪滇两地政府、企业、机构及个人爱心力量的义拍活动,为漾濞当地的产业扶贫、精准扶贫贡献了一种全新模式。云南,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要坚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居住着26个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以自己聪明的智慧创造出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70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注定要影响中国历史进程,注定要影响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注定要让世界永远瞩目的重大事件,那就是中国工农红军气壮山河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长征过云南,就像划破黑夜的闪电,响彻天宇的惊雷。云南各族人民终于在震撼中醒来,在希望中奋起!弹指一挥间,70年过去了,但那支打着红旗的队伍从未从云南各族人民的心中远去。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承蒙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云南日报社文化生活部的大力支持,我们特推出这一组文章,献给伟大的长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