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华武 《创造》2002,(7):36-37
河口是祖国西南的边疆,又是三路(铁路、公路、水路)直通越南的一类口岸,是云南一个地理位置特殊、边境线长和民族众多的自治区域,民族团结、边境稳定的任务一直很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祖国边防,尤其要维护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稳定。发展才是硬道理。要继续通过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多民族的共同繁荣。只有民族经济得到改观,民族地区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发展,才能使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具有物质基础。21世纪是全球经济更加激烈竞争的世纪。中华民族要在强手如林的世界上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国四十多年,特别是近十五年,经济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对照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市朝阳区,可以看出有两个方面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庄鐈王滇和庄鐈王夜郎,是一次关系重大的历史事件,勿论是就西南边疆的开发而言还是就巩固祖国的版图而言,都有着积极的不可泯灭的意义。庄鐈王滇和庄鐈王夜郎及其对西南边疆的开发,加深了西南边疆与中原地区不可分割的经济和文化联系,客观上为汉武帝统一南中设置郡县创造了条件。从此,西南边疆成为祖国版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人司马贞撰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各级领导和各族干部群众,默默奉献在示范区建设第一线,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祖国边疆繁荣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对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这一宏伟工程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示范区建设确实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全局和长远做出的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5.
黄宏伟 《现代领导》2009,(12):23-24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和战区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近年来,中共云南省文山州委针对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发展能力弱、发挥作用难的实际,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兴边富民”工程、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自古以来,各民族之间就有着友好的交往。秦统一中国,开始对西南地区设治,经两汉进一步经营,西南边疆被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共同发展的整体。研究这个问题,有助于了解西南各民族的历史发展,对加强祖国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建设和开发边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原学收音     
康藏高原,地处祖国边疆,信息闭塞,军车从成都运去的报纸,约半个多月才能看到。  相似文献   

8.
位于祖国西南边境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是中国135个陆地边境县中自治民族和民族种类最多的县之一,孟连山川秀美、风光绮丽,民族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有“边地绿宝石”的美誉。长期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11.6万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建立民族团结工作“上面有人管、中间有人抓、下面有人干”的工作机制,唱好“四首歌”,确保了全县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边疆稳定。孟连地处中缅边境,边…  相似文献   

9.
红河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848km,是祖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门户,州府所在地蒙自县文澜镇距省府昆明市284km。红河州辖个旧、开远、屏边、金平、河口、元阳、红河、石屏、建水、蒙自、弥勒、泸西等13个市县142个乡镇1180个村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边疆的山山水水哺育着边疆的各族人民,各族人民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的浪潮进一步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和进步。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解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1.
红河州位于祖国南部边疆,是一个集民族、山区、边疆、贫困、战区五位一体的民族自治地方。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少数民族众多。全州总人口413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54.3%。州内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拉祜、  相似文献   

12.
作为所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地方综合性重点大学,云南大学从自身的区位特征和资源条件出发,明确立足边疆、服务地方的学校定位,突出位于多民族地区、毗邻东南亚和南亚的独特优势,形成目标明确、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以资源优势和社会需要为导向建构学科体系、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地处全国乃至全世界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地区的条件,云南大学加大民族学和生态学两个特色学科的建设,使之分别跻身于全国前  相似文献   

13.
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广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探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实践的"广西经验":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关键所在,坚持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边疆安宁是根本大局,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时代主题,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根本诉求,坚持推进民族事务法治化是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民族区域自治四十五年周平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是我们党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又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云南就有24个,而且云南地处祖国边疆,有十多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民族关系相...  相似文献   

15.
彭翔 《创造》2019,(12)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铸造民族之魂的重大工程,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无形纽带,是民族正能量传播的强大合力。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引领着国家的共同诉求,国家体固而基强;引领着民族的共同思潮,国民力聚而心同。以推进边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为目的,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交融汇合为目标,落实落定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9月30日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相似文献   

17.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宗教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宗教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和深刻的影响,全国55个少数民族约1.1亿人口中,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在信教民族地区,宗教和教育合二为一,各寺院既是宗教活动的据点,又是大大小小的教育中心。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促进边疆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国民教育与宗教教育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成为边疆农村少数民族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润喜 《前沿》2013,(11):81-85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部边疆,分别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是我国向俄罗斯、蒙古国开放的重要区域,在国家边疆繁荣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内蒙古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线长4221公里,其中呼伦贝尔市1733公里,占全区的41%,在内蒙古沿边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本文以呼伦贝尔市沿边经济发展为例,从总体建设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方向、沿边开发开放平台建设、经济技术人文合作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探讨分析了新时期下内蒙古沿边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全区司法行政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打造祖国北部边疆亮丽风景线的目标,以法治建设为主线,以建立新型司法行政机制,推动执法执行、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维稳防范效能建设为重点,以"三个不发生"、"六个全覆盖"、"五项工程"建设为工作思路和任务,采取"单项突破、整体拉动,项目支撑、上下联动"的方式,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普法宣传、法律援助、政府法律顾问、人民调解、监狱、戒毒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司法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位于祖国大西南的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边疆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四千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25个,有15个跨国境线居住。新中国建立以来,遵照党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先后建立了西双版纳、德宏、怒江、大理、迪庆、红河、文山、楚雄8个自治州和峨山等29个自治县,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