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莎·卢森堡在开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时,创造性地提出了极具特色的资本积累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内部面临着剩余价值实现的难题,其外部面临着资本积累界限的难题,整体上又面临着人类文明消解和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两难选择。实际上,卢森堡的分析从资本积累实现难题及其自我否定式的解决路径的意义上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容,从而开辟了一条阐释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的崭新模式。在这一模式的框架内,卢森堡同时揭示了资本全球化的命运及新型大国关系的诉求,因而其资本积累理论依然具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罗莎·卢森堡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有着多方面的探索,她围绕着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如何构建一支先进的、纯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主题,从"民主与集中"、"原则与自由"、"领袖与群众"和"党与工会"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罗莎.卢森堡在令人难以置信的短时间内被迫撰写了专著《资本积累论》。面对她所坚信的两个悖论,激情澎湃的卢森堡决心提供一个理论上的解答。卢森堡发展了她的关于非资本主义领域的主要存在是资本和积累直接的和决定性的条件的思想。然而,这种必要性的基础正遭受到旨在摧毁越来越多的所有非资本主义环境的帝国主义趋势的损害。有鉴于此,罗莎.卢森堡声称:从长远来看,资本主义体系的崩溃是无法避免的。可是,这个命题并没有为时代所证实。无论怎样,为了试图对马克思提出的再生产过程公式,特别是加速的资本积累,寻找一个理论上的精确解答,卢森堡竭尽了全力。在这个过程中,她得出了(在某种意义上是不自觉地)一整套富有价值的敏锐洞见。其中,包括强权和暴力在“新”、“旧”帝国主义中的经济作用,需求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个社会体系的增长范围。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对卢森堡关于俄国革命的两篇著名文章作了重新分析.认为卢森堡对布尔什维克组织策略的批评、对十月革命后苏俄政策的批评和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大力呼吁,在相当程度上触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卢森堡的这些主张,应属于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和中央集权的社会主义之外的又一种社会主义,即自治社会主义的主张,它们至今仍旧保持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在卢森堡的思想中也存在着深刻的缺陷.今天的做法应当是吸取卢森堡思想中的内在的民主精神,并运用为世界近现代历史所充分证明了的更加现实的手段去落实它们.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卢森堡都将公社组织形式和公有财产作为贯穿整个非西方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加以论述,对其被西方帝国主义征服之前内部所发生的不同转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都没有将这些前资本主义形式理想化。同时,两人也存在一些分歧:卢森堡接受了认为穆斯林法律统治下的印度社会已然是封建社会这一说法,对此,马克思是明确反对的。卢森堡没有发现这些社会形式中存在着革命性动力或者主观发展需求,而马克思认为公社形式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碰撞是有可能推动革命暴动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罗莎·卢森堡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著名的领袖人物,也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一位颇具争议的革命家,反动派称她为“嗜血的罗莎”,工人们称她为“勇敢的女英雄”。卢森堡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她在革命斗争中九次被捕或被监禁。1919年,她在德国被捕后,当日即被残杀,遗体丢入兰德维希运河,五个月后才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8.
罗莎.卢森堡围绕着党内民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思想主张,但她的这些思想主张并非处于真空之中,而是有着特定的语境:一是出于批评列宁的建党组织原则,捍卫她所认知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需要;二是她的党内民主思想深受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三是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组织内部日益滋生的官僚主义的思考与回应。卢森堡的党内民主思想在多重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刻画与价值彰显。  相似文献   

9.
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一书的基本观点是:资本积累即其扩大再生产不能在只有资本家和工人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实现,只能通过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外部市场实现。仅从学理层面看,其提出的问题是虚假的,给出的答案是幼稚的。但当我们越出学理层面,就会发现其背后隐含着不仅在对资本主义现代形态的批判理解上,而且在经济学方法论层面,以至于历史观层面上的视域的拓展和视角的转换。这一拓展和转换,对于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帝国主义理论和各种依附理论,对于认识当前“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全球化背景下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成为国内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内学者在对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评介、生态价值观、方法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争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生态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生态马克思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的关系、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关系、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等。这些争论反映了国内学者对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傅国强 《前沿》2011,(7):53-57
二十多年来,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所取得的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1)"整体性"成为理解、界定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2)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属性,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其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学说等三个观点,是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形成的重要新判断;(3)重点说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本质内涵,着力探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层级内涵,从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角度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是探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内涵的四个基本维度或路径。这几方面思想成就,揭示出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是完整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面对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变化,伯恩施坦主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全面修正,否认资本主义崩溃的必然性,主张无产阶级政党放弃夺取政权,通过改良促使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卢森堡坚决反对伯恩施坦,指出资本主义根本矛盾仍未消除,无产阶级应坚持革命斗争策略,社会主义只有在公有制基础上才能实现。当前,以修正主义为思想渊源的民主社会主义已成为西方左翼政党的指导思想,适时反思这次路径论争将有助于我们认清修正主义的理论本质,准确评价左翼政党的政治活动的意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明确无产阶级政党在实现共产主义过程中不容撼动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列宁社会主义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深入研究。在列宁民族文化思想、教育科技文化建设思想、思想道德建设理论、知识分子理论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从当前研究现状来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学术界继续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非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造成的社会条件的差异性和不平衡发展是资本再生产的必要前提,这是“卢森堡命题”对不平衡地理发展思想的核心贡献,但“崩溃论”又引致其缺陷.“卢森堡命题”为新马克思主义的不平衡地理发展理论储备了大量思想资源,为我们在实践上抵制以不平衡发展为代价换取资本幸存的新帝国主义策略、阻断国际不平衡地理发展机制向国内的传输,更加重视我国发展的空间平衡与和谐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我国的生态危机与生态困境,学者们注意从前人的思想中找寻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药,在此过程中,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受到了学界的普遍重视。国内学者主要从马克思是否有生态经济思想、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渊源、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文本挖掘、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等多个角度展开探讨,从而取得了国内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研究的系列成果,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耿秋兰 《传承》2009,(16):68-69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揭示了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提供了哲学基础。我们要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努力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途径,从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揭示了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提供了哲学基础.我们要认真践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充分认识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努力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途径,从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8.
林峰 《长江论坛》2013,(6):70-73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既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中国化创新成果,又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性政治产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实践中,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中,并且只有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才能引导社会成员深化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在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20.
赵建平 《理论月刊》2005,1(3):44-46
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构想与社会主义的现实差异,既有理论的抽象与具体实践的简单化的矛盾性,又有社会发展实际进程的变化所形成的复杂性,因而不能一概而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和发展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认识作了深入的阐述;江泽民重新规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进一步丰富和升华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