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闵杉 《今日民族》2021,(2):28-31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民族众多。自1958年自治州成立以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文山州从一个边远、贫困的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于今年1月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世纪90年代,随着"摸石谷"石旮旯里石破天惊的一声巨响,西畴人民用战天斗地顽强不息的精神,炸石造地向生存抗争,"西畴精神"从此响彻云岭大地。如今,文山人民在新时期重塑"西畴精神",向发展奋进,创造出了一系列"加速奇迹",让"西畴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王占明 《创造》2002,(2):18-18
历届西畴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在扶贫攻坚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被省州党委、政府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上下推广。“西畴精神”是西畴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县各级干部和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西畴人民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力量源泉。正因为有“西畴精神”才有今天西畴的发展变化,正因为有“西畴精神”,才赢得了上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理解、同情与支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西畴精神”是西畴发展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作为“西畴精神”的发源地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3.
"美好生活"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理想端"。按照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性活动。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美好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包括美好的精神生活。而劳动不仅具有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使用性价值",而且也具有为人类精神生活提供存在感、尊严感的"精神性价值"。劳动是创造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最基础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使用性价值,劳动为美好生活提供"获得感";作为精神性价值,劳动为美好生活提供"存在感"和"尊严感"。三者构成了实现美好生活中的"劳动价值"。  相似文献   

4.
申川 《重庆行政》2021,(6):85-87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讲话中,凝练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能量核",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精神"赋能"之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场合和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的应有理念,同时也是各行业、各团体、各阶层人士的工作导向和价值取向,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实际,为解决新时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时代要求、思想精髓、价值旨归、关键突破口、制度保障等内容构成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奋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人民中心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应用发展的理论形态,也是实践唯物主义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形态,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包含着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人民主体的动力机制、以人民为师的工作方法和为人民发展的目标追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人民中心论"最具时代性的实践表达。  相似文献   

9.
张利群 《桂海论丛》2001,17(5):25-27
"以德治国"不仅是治国方略,而且也是育人方略,对人的精神、尤其是人文精神价值予以了充分肯定,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实质、价值功用以及现代意义."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是相辅相成的统一协调关系,共同指向为国家、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宏伟大业,从而体现出它与儒家传统的"德治"观、"礼治"观、"人治"观的本质区别,体现出现代科学理性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统一而构成的现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精神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正>9月6日,"浙江精神与新时代新使命"理论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全省社科理论界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会议,深入研讨新时代如何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奋力践行时代使命。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认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们要从"三个地"的政治高度,深刻  相似文献   

11.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人民"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标志性概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去创造历史伟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统一起来,把依靠人民和带领人民统一起来,有力回应了某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影视文艺作品具有"温润心灵"的价值浸润优势,受众最广、影响最深的传播优势以及反映人民需求的价值体现优势。进入新时代,要发挥好影视文艺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方向,以工匠精神打造文艺精品来支撑价值引领的内容构建,以政策导向刺激价值引领的内生动力,是新时代发挥影视文艺作品价值引领的实现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基本方略,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政治依据和方法论依据。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一种结构性、实质性的变革,属于内发型政府再造与自我革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新时代必须秉承"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基本准则与价值导向。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应当是"一切为了人民"的政府,是官"仆"民"主"的政府,是以"富民"为要务的政府,是"权"服从"法"的政府,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篇具有丰富美学意蕴的纲领性文件。它透露出新时代"美"的四重内涵:以"共创""同享"为表征的人民生活之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之美,以"德性""党性"为统领的人格品行之美,以"互利""共赢"为要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美;体现了新时代"美"的四种特性:人民性、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反映着新时代"美"的两种根本创造途径:劳动和奋斗、培养和教育。这种美学观,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坚持和发展的基本方略,拥有丰厚而坚实的哲学基础。它是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时代诠释,类本质理论的意蕴升华,异化劳动理论的集成创新,共同体思想的转化发展。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事业中,对这一构想进行哲学反思,有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形成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6.
"自找苦吃"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艰苦奋斗精神一脉相承,新时代青年人涵养"自找苦吃"精神应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自找苦吃"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入到基层历练自我,开展红色主题宣传教育,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保障,通过"自找苦吃"精神对青年的价值引领,激励中国青年面对"时艰"挺身而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为全国各族人民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百年奋斗伟大成就激发新时代奋进力量.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的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将进一步激发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相似文献   

18.
正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也反复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  相似文献   

19.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关键就是学深悟透"两个确立"的重大政治意义、历史意义,从而真正学出忠诚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是历史、时代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围绕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构成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遵循,使人向"自己的人"即社会的存在复归是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旨趣。"人民主体性的意识形态"进一步提出"意识形态的治理转向"的重要命题,这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融入一切工作中去之后的必然趋势。这一转向要求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从人民生存场域的延展、人民交往形式的拓展、人民精神需要的发展中揭示意识形态领域正在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创新新时代意识形态治理空间控制路径、实践引领机制和话语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