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上海市虹口区中国证券博物馆里,有一件编号为SZ0000191-2的藏品——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它是新中国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成长的见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写证. 1984年7月,上海市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上海飞乐电声总厂抓住机遇,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就在这一年的11月14日,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由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飞乐电声总厂三分厂、上海电子元件工业公司、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公司静安分部发起设立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总股本1万股,每股面值50元,共拟筹集50万元股金,其中35%由法人认购,65%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2.
姚远 《世纪风采》2008,(8):24-27
1984年发行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小飞乐”股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从此,新中同的股票在神州大地如雨后春笋般到处落地生根、茁壮成长、蓬勃发展起来。20余年间,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中国第一股究竟是怎样勇敢地横空出世的呢?这与“小飞乐”的创始人秦其斌有着密切关联,他是早年推动中同股市破冰之旅的重要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孟红 《党史文苑》2008,(9):15-20
1984年发行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小飞乐”股票,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20余年间,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新中国第一股究竟是怎样勇敢地横空出世的呢?随后的足迹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4.
我们北京电声器材总厂六分厂党支部,几年来用真诚的感情暖化人心,厂内的后进职工一个个地向先进转化了。沾染了酗酒、打架等恶习的小青年,开始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昔日“浑身刺”的女工当了生产班长,还入了党。在做后进职工的思想转化工作中,我们体会到,信任是后进转化的条件。过去,我们厂里有3个处处拔尖逞能的人物,都是30多岁的女工。她们常因一些小事闹得全  相似文献   

5.
曲宝营今年48岁.是山东省费县七福庄村人。年轻时.他学了一身木匠手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位叫吕长有的上海客商,让他做一辆和大车一样逼真的小车.以便于收藏。曲宝营答应了吕长有的要求,做出了一辆长20厘米的小手推车。吕长有不久便从上海打来电话,  相似文献   

6.
袁浩 《奋斗》2009,(12):61-61
年终岁尾.各单位及个人大都要做年终总结。时下.有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做个人总结时。喜欢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把成绩都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有些工作他根本没沾边,但加上了在他的“倡议下”、“指导下”、“帮助下”等字眼,就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政绩。对这种“算账”方法和总结模式。群众颇有微词。  相似文献   

7.
1965年4月.江西省召开全省贫下中农代表和省劳模大会,当时南昌县有60多位代表参加,我有幸被派去做大会工作人员。就在这时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邵式平省长患病不起。组织上劝他去上海、北京看病,他执意不去,并说:“我作为省长有病到北京、上海去看,江西全省患病的人都能去吗?那两个大城市容纳不下。”结果噩耗传来,邵式平同志4月24日在家中病逝。  相似文献   

8.
宋福庆,36岁,中共预备党员,北京建材集团建材制品总厂销售科业务员。从1988年至1994年连续被评为总厂先进职工。1994年被评为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1995年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宋福庆是位富有责任心和责任感的青年,“木干则已,干就干出个名堂!”是他鞭策自己的座佑铭。1988年他被选调到总厂从事销售业务后,一头扎进东北三省,当年销售额达到145.2万元,名列全科第一,这之后销售额年年直线上升,1996年底达到797.2万元,比最初增长了5.5倍,名列全厂榜首,成为销售状元。然而,这成绩的取得却决非易事。俗话说“在家千般好,出…  相似文献   

9.
共产国际代表在上海指导帮助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把上海“选做工作的中心”,表明共产国际开展对华建党工作一开始就确立了上海发起组核心领导作用的定位。上海发起组的各项工作,事实上充当了核心领导的角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心组”,奠定了中共成立的坚实基础。上海发起组承载筹备召集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主要职任。  相似文献   

10.
悼陆老     
尊敬的陆定一同志,于今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典范顿失,不胜悼念!上海是陆老早年求学和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组成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驻沪代表团,他是成员之一。当驻沪代表团旧址(一称“周公馆”)兴工修复建为纪念馆之际,适陆老来沪.我陪同他前往勘察,他对修复工程对今后陈列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众所周知,陆老的文章写得很好而书法也很有风格,于是就请他为中共驻沪代表团及尚在筹建中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题额,多承好意,均蒙首肯。陆老对于上海很有感情,对上海的文物事业尤为关心,曾专访了“中…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中国的命运走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关口。在统治地位即将不保的压力下,蒋介石开始着手实施早已筹谋好的行动:他密令立即将国民党“中央银行”上海金库里的黄金秘密抢运台湾。就这样,从1948年12月1日起到1949年5月,数百万两黄金被运出中国大陆。国民党政府究竟从上海运走了多少黄金到台湾,这些运台黄金、银元及外汇后来究竟做什么用?时至今日,谜底才终于被揭开。  相似文献   

12.
“从小到大.许多方面我都非常失败,简直一塌糊涂。”他说。 “小”是指他念书的时候。他上小学时多门功课常常不及格,而到了中学,物理成绩甚至为零分。他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就连体育也不好。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他在参加唯一的一次重要比赛中一败涂地。在学校,没有人不认为他糟糕透顶。他孤独、落寞,在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身影。在别人眼里,他这个人仿佛根本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13.
陈嘉祜,湖南湘阴人,湘军将领,国民革命军师长、军长,追随和拥护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多次率部队驻防韶关。1927年,上海、广州反革命政变期间.他联合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右派,被国民党右派谴责为“叛将”。他同情共产党,支持共产党人,为我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祥子 《新湘评论》2004,(11):38-38
陈玉斌出生于常德市皂果树村。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就开始了艰难的创业。20年弹指一挥间,他从一无所有开始,慢慢地有了小作坊,后来又有了自己的工厂,陈玉斌从逆境中脱颖而出。成为富甲一方的民营企业家。陈玉斌本可以继续操持他的实业.做更大的老板梦。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改变初衷.走上了另外一条路。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13,(17):43-43
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就有两次被打倒。他后一次被打倒,是因为毛泽东不愿意看到他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3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从江西“牛棚”里回到北京.开始代替周恩来分管国务院的工作。他在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16.
李丽 《党建文汇》2002,(14):3-3
倪志福1933年出生在上海川沙县一个贫苦的家庭。为了糊口。他11岁时就到上海美孚石油公司做童工。那时,上海是全国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地方,工业基础雄厚,当地人普遍以能做一名“外国铜匠”为荣。倪志福从小立志要做一名人人都敬慕的“外国铜匠”。  相似文献   

17.
相逢1922年10月初的一天,在李大剖的家中,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小个子客人正和主人一边吃茶,一边愉快地交谈,这位客人就是来自上海经北京要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的陈独秀。在谈到莫斯科的党员时,李大制提到了霍秋白:“你到北大那一年,他是北大旁听生,说起来算是你的学生。当年他就入俄文专修馆学习。五四被捕的学生中也有他。”李大利说话时拿出一叠《晨报》,在“莫斯科通信”专栏里,清一色地刊登着溜秋白从莫斯科寄来的文章。“他是什么时候去莫斯科的?是C.P吗?”陈独秀急急地问,“你到上海那年,他就去莫斯科了,当…  相似文献   

18.
英雄的群体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就有一支活跃在上海的情报工作队伍。抗战开始后,根据形势的变化,这支情报工作队伍改为上海情报科,其主要任务是对日进行战略情报侦察工作。1941年,上海情报科的负责人叫吴纪光。他的直接上司是一位由延安派到上海的领导人,代号‘小开”。吴纪光的大本营在上海,但在南京也设有一个情报站,并在华北掌握着一些重要线索。在他的手下,拥有一批精兵强将:中西功,日本三重县人,1929年中学毕业后来到上海,进入日本帝国主义为培养“中国通”而设立的“东亚同文书院”读书。但在这里,他不仅未被培养…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02,(6):47-47
富拉尔基发电总厂由鑫宝热电有限公司(热电厂)和二电厂组成,总装机容量142.5万千瓦,属国有全资特大型电力企业。厂党委下辖2个分党委、8个党总支、7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13人。1998年以来,总厂党委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先后实施了“堡垒工程”、“形象工程”,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20.
浅浅的快乐     
董思阳 《求贤》2011,(8):28-28
日本作家多田洋七,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有一次他到朋友家玩.看到万圣节时才有的、用西瓜皮做的面具,很喜欢。朋友见他赞不绝口,就把那西瓜皮面具送给了他。他喜不自胜.很郑重地抱回家给外婆看。外婆说:“哦,很有意思。”晚上睡觉时他把西瓜皮面具放在枕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