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简要回顾并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执政方式的演变过程,诠释其存在、发展的宪政思想,提出了新时期党执政方式转变的宪政思路.  相似文献   

2.
吴抒 《党史博采》2005,(6):72-76
宪政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基本原则在中国已经基本确立.“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宪政的重要标志.“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揭示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宪政之路:坚持和发展宪政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党接受人民通过宪法法律实施的监督制约,是实现党的执政方式根本转变和中国走向宪政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人权为目标的民主化、法治化和制度化的系统过程。宪政建设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素质,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确立党的执政权威。党推进宪政建设的具体路径主要有,确立宪法和人大的权威地位;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培养中间阶层;广泛进行民主启蒙,培养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自局部执政时期开始,就积极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执政方式。新中国成立以后,构建了中国特色政权结构模式和执政党执政模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稳步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逐步走向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不断地走向宪政化。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4,(13):45-49
一个党员的提问: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宪政”概念受到一些人追捧。他们甚至宣称宪政是解决当前中国问题的良药,认为中国梦应该是“宪政梦”。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时指出,坚持依宪治国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具体表现就是依法执政、依宪执政。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自局部执政时期开始,就积极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执政方式。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构建了中国特色政权结构模式和执政党执政模式。虽后来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蜕变,但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稳步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逐步走向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不断的走向宪政化。  相似文献   

7.
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实质在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执掌国家政权时,如何处理好党的意志与人民意志的一致性、党的主张实施与法定程序要求的吻合性,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按照民主宪政的政党执政方式、按照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方式、按照依法治国的执政方式来改革和完善自身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8.
张晓明 《唯实》2007,4(10):74-78
建设以宪法为内核的宪政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坚持党的领导,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我们继续推动社会主义宪政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新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在科学把握执政规律及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党已经确立了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下一步就需要培养用宪政思维执政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0.
依法执政:政党控权之宪政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党政治左右国家权力的时代,依法执政主要是就政党的执政或控权行为提出的合宪性要求,从宪政维度解读依法执政具有规范意义。西方国家的宪政经验表明,依法执政的要义在于合法性与责任。在中国背景下,依法执政建立在对领导与执政关系进行宪政思考并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在宪政主义原则下,以领导者身份执掌政权的政党,同样需要慎重对待合法性问题,尤其不能忽略形式合法性的独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百家言     
《求是》2014,(23)
<正>马钟成: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我们讲的社会主义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有着泾渭分明、不容混淆的根本差异。一是理论基础和宪法理念上的差异。一般来说,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是"宪政"思潮的理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程度讲,党的整体执政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党执政的体制和机制,而这些体制和机制实际上正是我国政治体制中最核心的问题.建立与完善科学的执政体制,使党的执政体制符合宪政发展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当前和今后发展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从宪政视角下研究党的执政体制问题,对于完善党的执政体系,推动党的现代化建设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50多年执政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要长期执政、执好政,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宪政的角度来构建我们自己的政治文明,即合理配置国家权力,加强权力监督;完善执政法治环境,严格依法办事;构筑社会公平体系,切实保障人权;注重调查研究、强化科学决策。只有按社会主义宪政要求来科学执政,党才能完成自身历史使命,实现长期执政。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提出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有人据此混淆"依宪治国"和西方"宪政民主"的根本区别,认为宪政是"全人类共有的价值追求和制度安排","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是宪政"。这些观点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需要进行深入辨析。西方"宪政民主"的形成历史"宪政"是西方早就存在的一个政治法律概念。一般认为,英国是资本主义宪政的策源地,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执政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作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注重通过执政的有效性,为执政的合法性奠定了物质基础;发展了党的意识形态,为执政合法性奠定了理念基础;宪政制度的建设为执政合法性奠定了法理基础。邓小平的执政理念是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硕果。  相似文献   

16.
黄建水 《学习论坛》2004,20(9):69-7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反映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了我们党依法执政的理念,使其成为执政党必须遵循的国家意志,能更加有效地改进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探讨宪法修改技术问题不仅是我国宪政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完善我国宪法学有关宪法修改理论的需要.启动宪法解释程序,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出宪法解释.  相似文献   

17.
陈纯柱  林莘 《探索》2012,(2):61-65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主宪政的道路,虽然遇到了许多坎坷,但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政体制。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宪政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中国的宪政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制定出好的宪法是宪政建设的前提;坚持宪法至上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保障宪法的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为宪政发展带来了支撑和动力;完善法制,构建制度化、程序化的执政机制是宪政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宪政体制下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必须从宪政角度加强对执政党的认识,变革执政理念;正确把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科学理顺党的领导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04年8月14-15日,全国党校系统"法治、宪政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理论研讨会在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举行.在这次为期两天的理论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党校系统的教授和学者以及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特邀专家、教授就法治、宪政与依法执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现将此次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已开始,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我们 与宪政一次次擦肩而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不断提高我们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 力,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按照有关学者的说法,今天,我们又站在历史的关节点 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国家权力提出新的变革要求,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需要进一步的保护,多 元化利益格局的形成需要一套能协调不同利益群体的政治机制。解决这些问题,走宪政之路是 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