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访欧散记     
离开暖秋的北京,登上飞机,开始了为期十天的访欧之行。以著名电影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谢飞率领的中国电影代表团一行六人,携带《香魂女》(谢飞导演)、《鸦片战争》(谢晋导演)、《老井》(吴天明导演)、《生命如歌》(夏刚导演)、《有话好好说》(张艺谋导演》、《安居》(胡柄榴导演)六部影片,将应邀赴捷克、匈牙利进行中国电影展映和交流活动。几年前,我曾赴维也纳参加维也纳国际电影节的活动,这回也算是二次赴欧了。然而,捷克、匈牙利与其相邻的奥地利不同,给我许多新鲜而独特的感受,一些难忘的事情,至今仍使我的…  相似文献   

2.
星闻人物     
《观察与思考》2006,(15):64-64
<正>戈尔:走红好莱坞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最近登上美国《娱乐周刊》的封面。他主演的新片《来之不易的真相》目前正受到热烈追捧。在北美票房,《来之不易的真相》狂卷了1500万美元。戈尔曾经坦言,一开始他对这部脱胎于幻灯片的电影并不看好。但出人意料的是,在好莱坞,影星、制片人、导演以及观众对于这部电影都非常买账。戈尔现年58岁,他与布什一样,来自一个有着长期从政历史的家族,地的父亲曾是代表田纳西州的国会参议员。戈尔于1985年至1993年担任参议员,直至担任副总统一职。1988年,他曾竞选总统候选人提名,但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3.
暮春的北京被群芳点染得格外娇艳迷人。四月之杪,记者赶到坐落在首都北郊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生活区一幢崭新的住宅楼,去拜会新近从香港访问归来的著名电影导演谢添。倾听这位年届古稀,但至今仍不服老的电影艺术家讲述他的香港之行。谢添认为,概括地说“这是一次颇有意义的访问”,开眼界,交朋友,在电影文化交流方面,收获甚丰。以谢添为首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包括老导演白沉(其新作《大桥下面》备受观众的欢迎)、中年导演李文化(曾导演《泪痕》、《海囚》等故事片)以及影坛新星张闽、宋晓英、相虹等八位团员,是於今年三月十六日抵港的。他们应香港缤缤、南方两家影业公司的邀请,参加“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精选双周”的活动,并和港九的电影工作者交流心得,切磋琢磨,互叙友情。事有巧合,由香港艺术中心主办的“台湾新电影周”,也於三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在香港举行。台湾的电影同行们,包括制片人赵珍彬、导演林清介、杨德昌、陈坤厚和影  相似文献   

4.
贾樟柯曾是中国著名的“地下导演”,至今的作品只有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和《任逍遥》,虽然数量不多,且都是“地下电影”,却也在国际电影节上拿了不少奖项。相比过去十年来其他数名“地下导演”,贾樟柯可谓幸运。2004年7月底,他的电影《世界》通过了中国广电总局的审批,正式代表华语电影参展威尼斯电影节,并初步决定将于年底在中国国内公映,这标志着这位“地下导演”已经“走出地面”。  相似文献   

5.
黄少华 《台声》2001,(8):35-36
电影导演谢雨辰位于北京双榆树附近的家中,可以称得上是“台胞接待站”。对于他和他的夫人来说,四季不断地接待台湾亲朋,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最近,他的亲属从美国和台湾等地,纷纷来到北京——中国的变化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了首次祖国大陆行,并要求谢导多多介绍和导游,而从前他们未曾考虑来大陆。   谢导举家从台湾回大陆定居已经17年了。从1988 年开始,家里每个礼拜都接待来自台湾的亲朋好友,有的亲友先后来了近20次。这些年来,对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发生的巨变,台湾朋友每每聊起,总是不约而同地发出感叹,言语间总流露…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及香港80余位电影导演1月11日聚会南京,交流海峡两岸及香港的电影现状,共话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发展大计。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是中国电影界高层学术会议。此前,已分别在香港、上海、台湾举办了4届。此次在南京召开的第五届研讨会,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江苏省电影家协会主办,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联办,南京奶业(集团)公司等单位特别协办。本届电影导演研讨会邀请赴会的80余位电影导演,均为电影界成就显著的巨率或近年来创作颇丰的名家。包括著名导演吴贻弓、谢铁骊、谢晋、谢飞、陈凯歌、杨光远、吴思远、…  相似文献   

7.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在长春建立了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电影制片厂——东北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为著名演员、编导和新中国电影事业开拓者之一的袁牧之。袁牧之(1909~1978),浙江宁波人,原名袁家莱。在上海澄衷中学读书时,就参加戏剧活动,成为洪琛组织的戏剧协社的小演员。1927年入东吴大学,参加辛酉剧社,主演著名话剧《万尼亚舅舅》等。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先后演出话剧《五奎桥》、《怒吼吧,中国》等。1934年,在夏衍等人的帮助下,袁牧之编写电影剧本《桃李劫》,并在影片中塑造了他的第一个银幕形象——陶建平。《桃李劫》被认为…  相似文献   

8.
赵曰茂 《春秋》2014,(6):47-48
正老一辈戏剧电影艺术家洪深,除了在戏剧方面的卓越成就外,在中国电影领域也是一位先驱者。他一生共创作和改编了30多部电影剧本,其中绝大部分摄成影片,还导演了9部影片。他在清华学校毕业后,曾赴美学习陶瓷工程,后入哈佛大学改学戏剧,归国后即于1924年取材冯梦龙《情史》中的一篇故事加进《水浒传》人物,创作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化结构的电影剧本《申屠氏》。他还是1925年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的作者。而发表在上海《文学》1934年第一、二两期,并于  相似文献   

9.
刘澍 《同舟共进》2008,(12):59-60
"文革"中一南一北两棵"大毒草"的导演谢晋、谢铁骊。暂时"解放"后受命合作拍摄革命"样板戏"《海港》,令人不胜唏嘘。抛开主题内容不说,其唱腔、其台词、其电影手法的运用都是相当考究的。  相似文献   

10.
“以前看中国电影是因为喜欢其中东方的人物和风景,但在看《图雅的婚事》时,我被它的情节所吸引,而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部中国电影。”一位德国影评人的评论,让《图雅的婚事》的导演王全安深有感触,这说明观众已不再是为影片的中国特色而打动,而是电影内部元素开始起作用,和观众有了真正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何平,中国影坛的资深导演。当导演至今,拍摄的影片虽然不多,但精而又精,几乎是每部影片一出炉便是一部精美的极品。《双旗镇刀客》(1990年)在国际上屡获殊荣,《炮打双灯》(1993年)、《日光峡谷》(1995年)也同样享誉国际影坛。虽然不拍电影有六七年,但其间由他监制、策划的影片,如《甲方乙方》、《大腕》、《卧虎藏龙》等仍让人刮目相看。几年的沉寂,何平重又拿起导筒,拍摄了他早在1984年就开始酝酿的《天地英雄》。9月23日北京故宫端门的首映式揭开了这部国产大片的面纱。很有幸我们采访到了何平,而平和恬淡穿着随意的他,与我们想象中的大导演相去甚远。何平说,我是个喜欢想象而崇尚奇迹的人,我的影片表现奇迹,《天地英雄》就是一个奇迹。伴着这个奇迹,何平将要冲刺奥斯卡……  相似文献   

12.
星闻人物     
秦音 《观察与思考》2006,(24):64-64
<正>李安:入选最佳艺术片导演近日,美国知名杂志《Paste》举办了一场世界最佳艺术电影导演选举,华人导演李安获得第三名,前两名分别是《日落巴黎》的导演李察凌利特和《无痛失恋》的导演米高歌治。李安1954年出生在台北,祖籍江西。1975年他自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  相似文献   

13.
陈冲简介1961年出生于上海,1976年,被上海电影制片厂选中,在上影厂演员剧团学习表演。1977 年,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被著名导演谢晋选中,主演《青春》,初登银幕便受到好评。1980年, 在北影厂影片《小花》中饰女主角赵小花。影片公映后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她为此获得了当年度"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1981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学习戏剧。同时参加电影《大班》、《红玫瑰与白玫瑰》和《相逢在北京》等电视剧的演出。1987年,她在意大利、美国、中国合拍的故事片《末代皇帝》中饰皇后婉容。该片的成功使她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成为第一位被美国电影学会接纳为"会员"的华裔演员。  相似文献   

14.
<正>2003年12月13日,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添辞世,转眼快十年了。谢添一生演出影片《夜会》、《马路天使》、《新儿女英雄传》、《六号门》、《风筝》、《林家铺子》、《洪湖赤卫队》等几十部;导演故事片、戏曲片《探亲记》、《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洪湖赤卫队》、《花儿朵朵》、《锦上  相似文献   

15.
《春秋》1994,(3)
袁忠/摄影邵宏来,身为国家一级演员、青岛市话剧团导演,自天命年后,好运纷至。10年过去,影坛屏地留下他一串潇洒走人生的足迹……他曾因扮演历史名人陈独秀(电影《开天辟地》、《南昌起义》等)和李宗仁(电影《血战台儿庄》、《开国大典》等),两次“金鸡”奖入围提名;曾因导  相似文献   

16.
继去年京剧《宰相刘罗锅》第一、二本在北京贺岁成功,随后登陆台湾大受欢迎后,今年春节期间,《宰相刘罗锅》第三、四本又开始在京城预热,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预计今年8月赴台演出同样会出现轰动场面。三、四本的《宰》剧除了继承一、二本中的创新之外,执行导演换由李六乙担任,扮演“刘罗锅”演员则由来自上海京剧院的陈少云先生换成了担任台湾“新舞台”剧院艺术指导的李宝春先生。  相似文献   

17.
段北生 《友声》2006,(5):32-32
2006年是“中国文化澳洲行”之年,由对外友协、中央电视台、澳大利亚澳中国际交流中心、中国文联演艺中心联合举办的大型文艺晚会《中华情—电影时光》于6月12日在悉尼举行。4000多名华人华侨观看了演出。中国电影已走过了百年沧桑岁月。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回望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电影所走过的道路,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慨和自豪。百年中许多经典作品给不同年代的中国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其中一些著名电影插曲被反复传唱至今,经久不衰;一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台词和片断鼓舞教育了整整几代青年人。因此,当于洋、秦怡、于蓝等20多位国内老中…  相似文献   

18.
张丹丹,是靠跳古典芭蕾名剧《葛蓓莉娅》出的名,那是在80年代初,英国一芭蕾舞导演来北京,指导中国最大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排演《葛蓓莉娅》。这位导演看中了张丹丹,据他讲,张的腰、腿条件出奇地好。张的确没有让人们失望,在好几位主演候选人中.她的表演很成功。从此她成为中央芭蕾舞团的台柱,先后主演过《天鹅湖》、《吉赛尔》等外国古典芭蕾舞剧.并在中国民族芭蕾舞剧中扮演过皇妃、仙女等。10多年过去,1994年,中国率先开放的广东省建立了第一个芭蕾舞团,团长就是张丹丹,他们建团的第一次演出就是《葛蓓莉娅》。广东人…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2)
<正>6月1日,第九届两岸电影展"大陆电影展"在台北光点华山电影馆开幕,来自大陆的7部影片,陆续与台湾观众见面。《百鸟朝凤》主演陶泽如、大陆第五代资深导演夏钢、知名导演徐浩峰等电影主创共同出席当天的开幕式。担任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董事长、著名导演朱延平在开幕式上介  相似文献   

20.
张国立,天津人氏,1971年考入成都铁二局文工团两年制学员班,毕业后留团工作。1982年调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1992年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从艺30年,先后当过演员,拍过广告、MTV,做过制片人、导演。从电影《顽主》、《混在北京》、《一声叹息》,到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一、二、三、四部)、《铁齿铜牙纪晓岚》(一、二部),他一路演了过来,也一路“导”了过来。张国立饰演的康熙皇帝的电视收视率之高,可谓妇孺皆知。难得的是他把一个康熙一、二、三、四地演出来,不烂不过,还能让观众津津有味地看着、念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