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海波 《学理论》2010,(11):54-55
城市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演化为以城市群为主的区域竞争。加强城市内部城市间的合作与联系,形成城市群整合发展,已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因此,浙中城市群迫切需要进行经济整合,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加快浙中成市群一体化的进程。浙中城市群地区城镇分布密度比较大。各城市间距离基本在20千米~60千米之间,城市密度达到71.44个/万KM。浙中城市群地区的城镇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城市的形成,但是,密集的城镇空间分布为城市群的形成发展提供了较好地城镇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2.
姚瑶 《学理论》2014,(26):80-81
在城镇化进程中,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冀这三大城市群一直发挥着领头和示范作用。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三大巨型城市群的发展日渐成熟,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代表我国区域各级城镇发展的最高水平。因此,以三大城市群内的小城镇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三大发达地区已经形成多元化城镇群共同推动城镇化的格局,借鉴三大城市群小城镇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对促进中小城市小城镇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性城市经济增长极的选择研究——以川南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林 《理论与改革》2012,(5):152-154
作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密不可分。只有当区域空间结构进入向心型城镇发展阶段时,城镇化水平才能较快提高,城市群才有可能出现。本文在分析了城市群发展的提出逻辑、城市功能区发展模式以及城市经济增长极的选择条件之后认为,川南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四川省整体发展水平仅次于成都经济区的重要经济区,已显现出西部地区罕见的城市群特征和独特的枢纽气质,建设川南经济区必将能较快成为四川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行政论坛》2017,(5):45-52
经济优先型城市群发展动力模式在国内外城市群发展演进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快速变迁和当代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新格局的布局,整体性规划引领模式脱颖而出,原因在于其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城市群发展动力机制的创新需要和治理模式的转型实际,实现从非均衡式发展到整体性协同发展的根本转变。整体性规划引领模式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城市群发展形成全面的、规范的整体性发展战略理念,其内涵包括顶层设计、整体性治理和法治化等三大理念,其内容包括规划引领、创新驱动、协同共赢、绩效保障和生态友好等五大战略。整体性规划引领模式的实现路径包括整体性规划前瞻引领、跨区域制度对接融合、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多样化组织共同参与以及法治化保障落实等。整体性规划引领模式为当代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制度化新型动力,将成为当代中国城市群发展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20世纪下半叶开始,世界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以城市为主导的阶段,而城市化的更高级发展应该是城市群带动下的发展。由于地理区位、交通、文化、产业结构等各方面的逐步趋同,很多的城市群衍生成更大规模的特大型城市群,其发展边界甚至超过国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和人口的主要空间载体,深入研究其人口集聚、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城市群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从构成城市群的主要人口要素出发,选取反映城市群人口特征的若干主要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主要城市群人口特征进行空间分类研究,发现中国19个主要城市群按照其主要人口特征可明显分为五个人口类别,各类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第一类城市群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3个城市群,特征是人口规模大、密度高、城市化水平高;第二类城市群包括成渝、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山东半岛、北部湾、关中平原6个城市群,特征是人口增长率高、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合理;第三类城市群包括中原、哈长、山西中部、滇中、辽中南5个城市群,特征是人口增长率低、城市化水平不高;第四类城市群包括兰西、黔中2个城市群,其特征是人口规模小、城市化水平低;第五类城市群包括天山北坡、呼包鄂榆、宁夏沿黄3个城市群,其特征是人口规模小、密度低、空间分布欠合理。在促进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方面应进行差异化人口政策引导,在优化人口发展的侧重点和具体策略方面应有针对性区别施策。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环境共同体是指在“城市群公域”范围内,基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环境影响的关联性,基于生态文明的共同利益,城市间共同治理公域环境事务,共享生态环境价值而形成的城市联合体。城市群环境共同体既是一个价值共同体,也是一个责任共同体;既是内生性的共同体,也是建构性的共同体;既是城际之间的地域共同体,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共同体。这种由多主体、多中心、多层次构成的城市群环境共同体的突出特征是:一体化共生、网络式格局和嵌套式结构。城市群环境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存在诸多条件和动力因素,基本的函数变量和形成逻辑就是在城市群区域内存在联结纽带的共同利益;基于集体认同的相互信任;提供激励约束的制度规则;实施集体参与的合作行动。  相似文献   

8.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是“从源头和过程控制”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建设“两型社会”的宏大的改革试验场,肩负着实践国家政策的示范和引领重任。为了推行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一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二是要在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角度审视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定位及其发展规模;三是要从全局角度出发对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的主体功能区进行合理布局和环境影响评价;四是要加强“3+5”城市群带合作,统筹解决跨区域环境问题;五是要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作为战略环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以“两型”为主导的新型产业体系;最后就是要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推动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宜居城市群建设。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将行业(或集群)信息化服务的地域空间扩展到城市群体系,形成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性区域网络体系,包括核心制造商、服务提供者、服务使用者以及监督管理部门四个参与主体,具有为平台成员提供海量共享信息、提供电子商务服务、提升快速反应能力等多重服务功能。发挥信息共享优势,联合成渝经济区内各城市,构建城市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从基础设施建设、智力支持、信息监管三方面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从克服自然地理束缚、行政壁垒、心理阻碍三方面疏通信息流通瓶颈,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形成统一的区域经济规划,将有效避免重复建设,消除恶性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加快这一区域的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环渤海地区有其独特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这一区域的特点,我国将把其建设成为超大型都市圈、世界级制造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和高科技知识经济主导区域。为实现这一构想,制定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建设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和交通体系,建立区域城市体系和区域性协调体系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6,(21)
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三大城市群,是我国跨省级行政区域的一级城市群,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三大城市群地区的经济总量接近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5%。除这三大城市群外,还有次一级城市群,主要有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东半岛沈大城市群、黑龙江哈大城市群、福建厦漳泉城市群、湖北武汉城市群、湖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主体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柳钦 《学理论》2008,(18):20-24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形成与扩张是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和完善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今后,我们有必要确立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区域一体化在我国迅速发展,城市群、都市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同城化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也在各大城市群内掀起规划热潮.本文从同城化的内涵出发,针对我国同城化发展的现状,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同城化的集聚效应、扩散效应以及福利品牌等效应进行系统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临空经济作为依托高度发达的现代航空运输以及现代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而兴起的一种新的区域性经济形态,具有临空性、流量性、创新性、组织性和小区域性等特征。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迫在眉睫,面临着三大任务:一是围绕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进行系统的理论论证与战略研究;二是政府高起点、高规格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临空经济进行顶层规划与设计;三是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与规划设计分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5.
经济区域的形成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调节区域发展平衡的重要举措。文章选取成渝经济区为分析单元,以1993~2008年为分析时限,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对地区生产总值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群内城市间的产业结构同构或者异构,并非城市群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不应成为区域整合的桎梏和各城市谋取私利的焦点。成渝经济区内各城市应加强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促进成渝经济区整体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群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6.
陈力勇 《理论导刊》2003,(11):15-16
未来中国的经济版图,将不仅仅是企业间的较量,更是日益兴起的城市群之间的角逐。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中心城市为轴心,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区域内“错位发展,形成特色”的布局合理的城市经济体系。不同区域内各城市的功能和定位要清晰、准确,以形成城市经济发展合力,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在探索构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时,特别强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发挥社区(街道)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力量,共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特别强调街道对派驻机构的督促协调,共同秉承执政为民的宗旨,提高各类行政组织服务居民群众和经济组织的效能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西岸城市群是指北京、天津以及河北位于环渤海西岸的六个城市在内的城市群,这一城市群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在区域内部的产业协作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区域竞争力.十七大报告高瞻远瞩,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战略,以十七大报告为指导,提高环渤海西岸城市群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一体化,因此必须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和协作.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2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天津市委、市政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提出推进“津城”“滨城”相映成辉、竞相发展,构建“双城”发展格局。滨海新区牢牢把握“双城”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的范式建构及其转型方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亚林 《行政论坛》2016,(4):19-24,2
由以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新三大都市圈与以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的四大核心城市群共同构筑的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新形态,标志着以大都市治理范式建构为目标的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主导范式的正式登场,昭示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催生以大都市治理为核心的发展新动力,开辟以大都市治理为主战场的发展新空间。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范式是集共有权利、共有设施、共有规则、共有形态、共有绩效以及共有知识体系于一体的新型大都市治理范式,呈现了基于共享的统筹式治理模式、基于ICT的智慧型治理形态、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机制"三新"特征。推动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范式的转型,必须遵循从统筹区域合作到促进协同发展再到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这一中国式制度演进轨迹的基本经验,坚持"先规划对接,再深度协同,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理念,实施"区域规划对接对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体系开放开发、区域制度深度融合、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五位一体的战略举措。在此基础上,用大都市治理范式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制度体系设计,为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富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资源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