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以来,广汉市纪委深化全省正风肃纪舆论监督"麻辣烫"品牌在广汉的衍生,探索形成"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民主监督+纪检监督"的舆论监督新模式,构建由媒体、群众、网友和特邀监察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媒体紧盯问题、曝光问题,纪检机关抓住问题、督办问题的常态化机制,延伸监督主体,扩展监督视角,打造出广汉特色的舆论监督"麻辣烫"品牌。截至目前,广汉市收集各类民情民意200余条,转相关职能部门办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行政领导干预、媒体意识偏差和法律保障环境缺失等是地方新闻媒体发挥舆论监督所面临的困境。要充分发挥地方新闻舆论的监督功应该从思想意识上正确对待地方舆论监督、完善地方舆论监督体制和营造地方舆论监督法制氛围。  相似文献   

3.
加强舆论监督对保持党的纯洁性具有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从客观现实来看,很多大案要案都是通过舆论监督、媒体曝光凸现的;从历史视野来看,何时舆论监督发达通畅,党的纯洁性就有保障;从系统论角度来看,舆论监督地位不可替代;从党建自身规律来看,党的纯洁性建设需要舆论监督的强力支撑和推动;从监督体系来看,舆论监督在监督便捷性、时效性、广泛性、有效性上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媒体在舆论监督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共权力需要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功效是其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新闻舆论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十分必要。因此,我们要从进一步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保障制度建设,整合网络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积极探寻我国舆论监督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暗访"、"曝光"、"舆论监督"这些字眼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曾几何时,最早由《焦点访谈》带动起来的舆论监督热潮让人们看到,媒体不只是单纯传递信息,更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促使政府与公众加强交流、增进理解、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是宪法赋予媒体的权力,也是媒体尤其是党报增强权威性,鞭挞假恶丑,伸张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因此,各级党报都十分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并且把它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紧抓不放。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舆论监督呢?实践告诉我们:准、狠、稳,是舆论监  相似文献   

7.
媒体舆论监督是现代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社会监督的重要职责,加强和完善媒体舆论监督对于遏制腐败、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公共权力正确使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观点:拿"正在调查"敷衍舆论监督,极大地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正视问题,汲取教训,不断修正我们的工作。媒体有必要多杀几个"回马枪",提高舆论监督的专注度和持久力;规范回应制度,对期限、内容予以明确;强化问责追究,建立第三方调查机制,避免自说自话,自查自纠。近期的一些舆论监督事件,大部分最新进展都是"正在调查":袁振国偕妻出国"考察"",调查仍在进行";河南宋基会"善款放贷"、巨资建设宋庆龄雕像未完工即拆除,"仍  相似文献   

9.
正把媒体安排进督查组,就是希望从媒体的角度、以媒体的思维,在与群众接触中发现不正常现象,深挖问题。"开始我以为和往常一样,媒体只是随队的,但一看督查组成员名单,就发蒙了。"德阳市一名公务员告诉记者,一个月前,他看到廉政瞭望杂志、四川新闻网两名记者进入督查组时,还有些摸不着头脑。进入名单,意味着媒体人监督更有底气了。"看样子舆论监督要逗硬了。"上述公务员坦言,媒体曝光的影响,有时比单纯查出问题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新闻舆论监督司法活动是其职责表现,也是公民知情权实现的途径之一。但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活动在追求社会正义这个终极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的同时,新闻自由又与司法独立存在天然的对立性。新闻舆论监督干预司法而产生的冲突是由于权力的扩张、角色的错位、价值的冲突、利益的驱使、运行规则的对立等多种因素导致,要正确平衡二者的关系,必须从整合行政、司法、媒体三者的关系,完善新闻立法,规范司法、媒体的行为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媒体言论权是指媒体完成新闻舆论监督所需权利体系的总称。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加快,新闻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新闻诉讼也明显增多,媒体败诉率较高,媒体言论权得不到法律的应有保护。因此,探讨媒体言论权的法律保障,使新闻舆论监督更好地发挥作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一、媒体言论权的立法保障1.媒体言论权的实现有赖于媒体享有知情权。媒体知情权有赖于信息自由。我国学者将信息自由也称为(政府)信息公开或公众知情权,即赋予公民使用政府和其他公共当局所掌握的官方信息的权利。中国的信…  相似文献   

12.
法制宣传专业媒体如何开展舆论监督?这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敏感的问题。实践证明,作为法制宣传专业媒体,其新闻舆论监督具有特殊的方面。其依法监督的权威性、依法监督的可信度无形中增强了法制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法制新闻舆论监督的实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法制新闻工作实践,仅就法制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几点体会。   首先,法制新闻工作者开展正常的舆论监督,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新闻媒体仅仅是舆论工具,舆论监督并不是记者或编辑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政务…  相似文献   

13.
光阳荏苒,转眼间,我在甘肃卫星广播都市调频台工作6个年头了。从一名踌躇满志的学子到一名记者,从一位听众到一位广播人,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广播电台从业者的酸甜苦辣,并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严军传呼》是甘肃卫星广播都市调频台开播之初打造的一档舆论监督类精品节目。这档节目是顺应20世纪90年代国内传媒普遍推行“讲述老百姓自己的事、关注民生疾苦”的传播理念后,所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专栏,也是省内媒体中最早开通的以舆论监督为主题的节目。节目组  相似文献   

14.
舆论监督要有大局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全新语境下,应加快舆论监督的发展。同时,媒体也应充分领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此作为舆论监督的指导思想和原则。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群众利益是其合法性来源;其次,要通过制度建设全面推进舆论监督;再次,要注意舆论监督与舆论导向、司法活动、公民人格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地市级党报普遍反映舆论监督难。舆论监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也是人民行使知情权的重要途径。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作为当地的主流媒体,决不能举步不前,而应该积极承担起舆论监督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需要舆论监督,似乎人人都不会有异议。党和政府历来强调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人民群众也为之拍手称快。然而,谁都不能否认舆论监督之难。叫好与犯难,冲动与犹豫,这种欲罢不能、欲言又止的矛盾心态在煎熬着新闻媒体。舆论监督难,这是媒体的共同感受迫不得已,现在有些舆论监督不得不把被监督者的真实身份全部隐去,代之以“某地”、“某人”,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人要“对号入座”,从媒体报道的细节中琢磨出某人就是本人,某地就是本地,大兴问罪之师,穷追不舍,对簿公堂,而新闻记者因主持公道遭受刁难,围攻、恐吓、谩骂、毒打,则…  相似文献   

17.
<正>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习近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社会民主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实的新闻传播过程中,舆论监督的实施却有一些明显的不完善之处。本文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指出了其不完善的三个主要原因:新闻舆论监督参与者的认识局限、自身素养不高、法制的不健全;并指出,舆论监督的参与者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健全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使新闻舆论监督在社会转型时期日趋完善,在未来的生活中充分体现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就是利用舆论进行监督,就是揭露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和谐社会,就是彰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社会,就是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舆论监督与和谐社会看似一对矛盾体,实是一对有机体,因为监督只是手段,而和谐才是目的,监督是为和谐服务的。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沟通百姓的桥梁、社会交往的平台,要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推动者和引导者。那么,作为投枪和匕首的舆论监督与和谐社会构建如何达到有机统一?从指导思想上求和谐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同样,舆论监督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缓…  相似文献   

20.
正某地垃圾遍地、脏乱不堪,群众反映却遭遇"踢皮球",经媒体曝光后,当地有关部门才开始重视,组织开展整治……类似报道时常见诸媒体,引人深思。毋庸讳言,如今政府部门对媒体舆论监督相当重视,大多数职能部门能够做到不推诿不甩锅,全力整改,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建章立制,这是一种可喜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一部分需要深入调查、深度挖掘的"疑难杂症"外,很多被曝光的事件其实并不复杂,都是一眼就能发现的问题。群众反映往往得不到改善,曝光之后才得到火速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