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熟悉的《劝学》诗,出自唐代的颜真卿之手,然而真正让他名动天下的并不是诗,而是书法。  相似文献   

2.
再论唐代茶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纯艳 《思想战线》2002,28(2):70-74
唐代税茶始于赵赞 ,而茶政的真正奠基肇自张滂茶法。张滂茶法是官府通过严格监管 ,允许茶园户与其商人直接交易实现间接垄断茶叶收购环节的榷茶制度。唐代后期茶法均继承了这一基本模式。而且对宋代的贴射法和合同场法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13):34-35
前几期向大家介绍过一个唐代的张麓和他的《龙筋凤髓判》。宋代的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批评张麓的判词,却颂扬另一个人的判词,说他的判词百读不厌,越读越喜欢。他就是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作为一个大诗人怎么会去写判词呢?上次咱们说过,唐代的科举考试分为“身、言、书、判”四项,其中的判就是写判词。白居易也要参加科举,他的判词就是他为了准备科举考试而写的。当然,这里的判词都是拟判。这些判词收录在他的《白氏长庆集》中。  相似文献   

4.
官员苏颂     
林爱枝 《政协天地》2011,(12):54-56
不“任子”·自立身 笔者写了《科学家苏颂》后,又为他历宦56年所吸引,不知他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官场生涯。想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东郊一所简朴的居室中住着一位老人,他就是被人誉为“神针王”的王修身大夫。数年来不知有多少台湾同胞飞过台湾海峡,到北京这个诊所求医治病,也不知有多少台胞因此而成了王老的朋友王修身大夫年过花甲,祖辈是清宫御医。他8岁随祖父学医,熟通医理,精通经络穴位。祖父手把手教他进外。王大夫常以自身做实验,深得满医针灸之精华。数十年来,他的诊所接待了几十万人次中外各类病人。《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国人才报》、《望》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几十家新闻单位均报道过他的成果及事迹。他曾被美…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附近)。他自己和好友元稹、陈鸿诸人,都说他是太原人,李商隐给他作墓志铭,也称“太原白公”。白居易出身于贫苦家庭,幼年刻苦读书,很早就会做诗,十六岁时写《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引起当代诗人的重视。贞元十五年,他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期创作了一百多篇《讽谕诗》,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代表作有…  相似文献   

7.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是战国中期一位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原是卫国人,姓公孙氏,名鞅,所以人们称他为卫鞅或公孙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受封商邑,号“商君”,因而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鞅少好刑名之学”(《史记·商鞅列传》),其政治法律主张见于后人辑录的《商君书》。  相似文献   

8.
扶沟杜氏     
据《杜氏族谱》记载,扶沟杜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后裔。杜甫,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甫也被后人尊称为“诗圣”。扶沟杜氏元朝末年由大名府滑州(今河南滑县)迁到扶沟,因种种原因,世远谱缺,无以论世系,故以初徙扶沟者为始祖,至今已繁衍200余代、5000人之众,分布于全县40余个村庄。明清以来,杜氏已发展成为扶沟的名门望族。扶沟杜氏秉承其祖诗圣遗风,诗书传家,忠厚继世,代有名贤。据《扶沟县志》和《杜氏族谱》记载,从四世杜清起,明清两代,科第代显,功名不断。以科…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不知是脑袋里的哪一条神经被触动,向来不喜欢绘国画的我,竟然操作起写意国画仕女图来。唐代的宠妃、宫女,宋代的词人李清照,《红楼梦》里的黛玉、晴雯,《聊斋》中的阿宝,清末女杰秋瑾都成了我笔下的人物。凭借自己原有的油画写实功底,单就人物的造型也还凑合。可不同的形象、气质,不同的时代环境和衣着服饰着实让人伤点脑筋花些功夫。易安居士的恃才傲物,唐代宫女的丰盈妩媚,黛玉、秋瑾不同的反叛精神,都是画中着力表现之处,单凭画得胖一点、瘦一点和服饰艳丽、朴素,头上的簪花多少等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把握她们各…  相似文献   

10.
认识郭凯敏是看他主演的成名作《庐山恋》和《小街》,印象中银幕上的他总是穿一套肥大的军装,里里外外透着一股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憨气。那时,他那份不经意的潇洒不知迷倒过多少少男少女。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显得成熟、稳重,脸上挂着中年人特有的宽厚笑容。   2001年 3月 8日,记者在郑州的烈日酒吧见到了他,下面是和他关于安全的对话。   记者:最近,你执导、主演了不少影片,像《天伦》、《非常民警》、《追踪 309》等,你从什么时候对警察题材或者警察感兴趣的?   郭凯敏:那还是 1984年,上海发生了一起碎尸案,正好公…  相似文献   

11.
最爱李贺、王维,娶走北大才女,哈佛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学界颇有人气,甚至有人专门开题来研究他。古籍堆里消磨了数十个寒暑,一般人只知道唐诗三百首,但是他~个向往生活在南宋的美国人,读过的唐诗却超过上万首。最近,他的后唐诗研究专著带着墨香上了书架,本书是宇文所安唐代诗歌研究的终篇,与三联书店已出版的《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构成完整的“唐诗四部曲”。  相似文献   

12.
萧耘春     
萧耘春僻居瓯江,是一位浙江书法界的大隐。说他隐,是因为他在几十年间绝少在书法圈抛头露面。以至于去年他首次参与浙江省老书画家联展时,许多人竟不知这位萧先生系何方神圣。但细细品味他的章草条幅《龚定庵乙亥杂诗》,却发现他点画高古、法度森严,  相似文献   

13.
提起中國茶,自然就會聯想起“茶神”陸羽。他寫出第一部茶學巨著《茶經》,第一次告訴人們採、造、煮和飲茶的方法。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他生活在我國唐代中期,約自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七三三年)至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八○四年)在世。上元元年(七六○年),陸羽隱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杜門著書,著述甚豐。所作《茶經》三卷,為我國“四大農書”之一。《茶經》全書共分三卷十篇?熬砩稀?分“一  相似文献   

14.
从樊绰《云南志》论唐代傣族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志》,又有《蛮书》、《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等名称,是唐朝人樊绰所著。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蔡袭代王宽为安南经略使,樊绰为从事。他认识到南诏地方政权和唐朝关系的重要性,对南诏统治区的政治、经济、民族、山川、交通等方面,做了一番详细的调查研究,并参考唐代在他以前去过云南的袁  相似文献   

15.
1998年10月29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作家活动中心10楼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共50余名评论家、文学史家、作家,济济一堂,对台湾著名乡土作家黄春明的作品,拉开了为期3天的热烈研讨的序幕。黄春明,1939年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罗东镇。1956年,他的处女作《清道夫的孩子》以春铃的笔名在《幼师通讯》上发表;继1962年3月20日在台湾《联合报·副刊》上发表小说《‘城仔’落车》后,他的创作便一发不可收拾,直到60年代中期,又发表了诸如《小巴哈》、《北街门》、《玩火》、《两万年的历史》、《把瓶子升L去》……等众多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松州》2015,(6)
<正>唐代文献研究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涉及到唐代文献研究科研成果可谓硕果累累,如《唐代书法文献研究》、《清儒整理唐代文献考述》、《清人的唐代文献辑佚研究》等等,只有在熟练掌握和研究唐代文献的基础上,才能对唐代的历史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唐代文献研究专家张固也教授的新著《唐代文献研究》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于2014年8月出版,该书可以说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唐代文献研究的一个大集结,共收录了三十六篇与研究唐代文献有关的论文。综观该书,主要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7.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赠项斯》这是一首有名的赠友诗.现在流行的"说项"典故,是由诗中"到处逢人说项斯"一句衍化来的.诗人杨敬之,唐代中叶人,他留存的诗不多,《全唐诗》仅二首.他的诗名、政绩都不大.因这诗写得感情深挚,独具特色,使他在灿若星汉的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费陈彩霞 《台声》2003,(1):30-31
接到《台声》杂志的约稿信,才想到《台声》已创刊20年了。作为《台声》的老朋友,在她过20岁生日的时候,我的确该写点什么,但提起笔,又不知从何下笔。还是像阎信中说的那样,“写一写康宁庄园和《台声》吧!”窗外,我们的康宁庄园被白雪装扮得像一位不染纤尘的仙女,湖面已结了厚厚的冰,冰面上覆盖着白雪,像平铺的羊绒毛毯。圣诞节前的康宁庄园静谧安详,像是永久都是这样似的。只有我和大卫清楚地记得,在康宁庄园,在湖面上,在岸边草坪上,曾经火红沸腾的那些日日夜夜。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我带着孩子跟着在台北美国学校教…  相似文献   

19.
猪与民俗     
《台声》2007,(1):41-41
猪又名“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徒刑与现在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当时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相似文献   

20.
蒋建平 《现代领导》2007,(10):39-40
红拂夜奔 唐代奇女子不少.发生在这些女子身上的爱情传奇故事也多,但是若论眼光之独到、行事之果敢以及结局之美满,都无法和唐初的红拂相比。晚唐人杜光庭在他的传奇作品《虬髯客传》中,描述了红拂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