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湘西,说起清代苗族秀才石板塘,苗族人民没有一个不赞叹、不敬仰。时至今日,湘西苗族人民还在讲他的故事、写他创造的苗文、唱他编写的苗歌……。如果说,刘三姐是广西壮族的“歌仙”,那么称石板塘为湘西苗族的“歌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因为他一生中所编写的苗歌,确确实实如同苗族人民说的“比苗山的草木多得多,比苗山的泉水更解渴”。  相似文献   

2.
仁怀苗族花灯是贵州花灯的一支,它是一种包括歌舞、戏剧、说话等的综合性表演形式,是深受当地苗族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演出时间通常为阴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每逢春节,灯手们身着民族盛装,在苗族村寨人民的庭院、堂屋中演出,挨门挨户地向本族人民祝贺新春。 仁怀苗族花灯据说是清康熙初年仿汉族花灯创造的。当时,苗族农民起义军占领今仁怀县  相似文献   

3.
镇宁苗族装束与历史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束,是一个民族外部形象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缓慢且不平衡。因此,各地苗族的装束及其审美理想亦表现出相对的差异性。在历史的长河中,苗族人民创造了千姿百态的服饰花纹图案。从审美的角度看,这些花纹图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感和审美理想;从艺术的角度看,疑聚着苗族人民艺术智慧结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记录了苗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笔者近年来对镇宁苗族的装束及其花纹图案进行了调查,不惮浅陋,略呈己见,以作抛砖引玉,敬乞专家学者指教。  相似文献   

4.
苗族是我国西南地区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湖南等地。苗族是一个喜欢歌舞、勤劳智慧的民族。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生活过程中,创造了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学。其形式多种多样,有诗歌、故事、童话、寓言等等。苗族人民常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编成诗歌,一般是五言体或七言体,篇幅有长有短。民间故事情节生动,内容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苗族民间文学绚丽多姿,是苗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深为劳动人民所喜爱,并因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及其审美价值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而这些习俗又往往与苗族民间文学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成为苗族人民独有的精神财富。探讨苗族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对于了解苗族的历史、宗教、文学有一定意义。 一、苗族图腾神话与古老习俗 苗族的图腾神话是苗族民间文学中最古老的部分,它集中地反映了苗族初民在远古时期的生活和习俗。 在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人们为了生存,每时每刻都在同各种植物、动物打交道,人与  相似文献   

6.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五百多万,居住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其中以贵州为最多,故贵州高原素有“苗岭”之称。苗族人民是勤劳勇敢的民族,在几千年漫长的岁月里,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我国古籍《山海经》中就有关于“三苗”和“蚩尤”的记载,有人认为他们就是苗族祖先。苗族人民至今还流传着“从黄河迁来”的传说,现在也有“跋  相似文献   

7.
苗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古文献《山海经》中即有关于苗族先祖事迹的纪载。但是,由于广大苗族群众长期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处于交通不便、封闭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里,与外界信息交流甚少,所以,虽经千百年的发展,变化却十分缓慢。在此情况下,苗族人民虽创造出丰富的语言词汇和口头文学,但直到解放时为止,却未能形成本民族的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迷信崇拜。苗族人民也有自己的迷信崇拜。苗族人民的迷信崇拜与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居住的环境,生活的习惯是分不开的。在苗族人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它也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可是,由于长期受到历代反动统治者的迫害和驱赶、镇压和屠杀,迫使它颠沛流离,到处  相似文献   

9.
苗族古歌作为记录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早期苗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状况,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宇宙乃至世界万物的认识与理解。以贵州苗族古歌中的《开天辟地》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创世过程分为天地与日月两大系统,认为创世神话主要反映了早期苗族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信仰。  相似文献   

10.
贵州苗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苗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为苗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充实祖国医学宝库起了重要作用,探讨苗族医药的形成和发展,研究苗族医药的特点,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提高民族自尊心,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大事。  相似文献   

11.
苗族古歌的传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苗族古歌的传承研究,是研究苗族古歌的基础,即将过去孤立的、平面的表层的纯作品研究,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去研究,把苗族古歌视为苗族的一个文化系统,一个有机体,将其创作者,传承者、受传者、传承渠道置于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中去进行宏观的综合考察,从而揭示出苗族人民的心理特征、生活习俗、审美意识以及苗族古歌在苗族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在苗族文化史上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这个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在贵州,苗族人民的贫困落后在各民族中占的比重大,这是事实。而在黔西北乌蒙山麓中的赫章县3万多苗族人民则又是苗族社会中极贫的代表。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行政领导工作的苗族干部。有责任把几年来实际工作中的一些体会、思路提出来,与热心苗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如汉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过去一样 ,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苗族也有着古老而辉煌的历史。数千年来 ,尽管风云迭荡 ,人间沧桑 ,勤劳而勇敢的苗族人民仍生生不息 ,奋斗不止 ,为自己求得了生存和发展 ,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添上了重重的一笔。遗憾的是 ,一直以来 ,致力于苗族历史与文化研究者虽多 ,成果亦丰 ,苗族人民却没有一部自己的全面而系统的通史著作。不过 ,最近由贵州民族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伍新福同志的力作《中国苗族通史》,填补了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 ,也使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14.
浅议贵州苗族刺绣工艺的现状和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勤劳聪明的苗族人民创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强烈地域文化特征的服饰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的改变,作为贵州苗族服饰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苗族刺绣工艺处在加速衰退之中,面临这一严峻形势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这一贵州独特的文化资源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5.
笙舞,是贵州苗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体系中一个主要的类别和舞种。它源于生活,来自民间,深深地扎根于古老夜郎国之沃土,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并经历代人民群众以及民间艺人的不断琢磨、加工和创造,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广场表演艺术,这是苗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历经沧桑、久盛不衰。  相似文献   

16.
在云贵高原东南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聚居的一百多万苗族人民,每年都有几十个传统节日。苗族节日区域性很强,同名不同期。其中除几个涉及而较广的以外,其余多半是区、社范围的,有的只在几个甚至一个寨子沿袭。苗族节日多半是男女老幼共度的,但也有男女青年为  相似文献   

17.
苗族人口众多,分布在我国西南诸省,由于历史原因,他们有聚居的,也有与其他民族杂居的。生活习惯和语言等差异很大。所以,要想了解所有苗族是比较困难的;不了解,要想叙述整个苗族的各种风俗习惯、民族民间传说等等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以点带面,难免造成张冠李戴,无法为所有的苗族人民所接受。本文只提黔东南施洞地区的苗族的婚姻俗,原习因正在于此。叙述之中,难免有错,请有识之士指  相似文献   

18.
“喜欢道才来唱,喜欢理才来说”。 这是黔东南苗民《说古歌》的开场白,它准确的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理”或“道理”的态度和感情。“理”这一个古老的概念在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平时不论节日、婚丧、寿诞日子都要由理老、歌手用摆古、对歌等形式向苗民进行“理”的教育,遇有诉讼和纠纷也由理老或寨首根据理词的意思进行裁决。所以“理”是苗族先辈对后代进行传统教育的总括,是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重理、讲理、服理是苗族社会的优良风  相似文献   

19.
浅析黔东南苗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体育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苗族传统体育萌生衍传于苗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并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满足苗族人民的社会需求,不断地显示出它特有的社会文化价值,成为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娱乐方式。认真调查研究苗族体育文化的变化发展过程,对于促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它在漫长的不断迁徙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黔西北(贵州省毕节地区)是我国苗族主要聚集地之一,民俗体育类型多样,形式丰富。但在现代化背景下也面临着历史传承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