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关于价值定位问题。第一,在牵连犯理论中树立“有罪必定”的观念,能更好地满足刑法功能的实现。长期以来,“罚当其罪”的道义报应观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并成为人们对刑法产生信赖情结的重要原因。但作为“罚当其罪”的逻辑前提是“有罪必定”。所谓“有罪必定”应理解为在行为人数行为中,凡独立地符合某种罪的犯罪构成,就应当将该行为单独予以定罪量刑。“罚当其罪”从“如何罚”的角度探讨了犯罪行为与刑罚处罚之间动态平衡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以刑罚对犯罪行为的亦步亦趋、互为因果为特征的。“有罪必定”则从“为何…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推崇“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哲学,所谓修身是指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可以用手术刀直接对身体进行“修改”,既可以把脸从圆型裁成心型,也可以把眼睛从单眼皮拉成双眼皮……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于权力、职权和权利,即国家权力、国家机关职权和公民权利,在日常生活中,皆以“权”相称,时常发生混同。这不仅对人们形成正确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利,对于资产阶级所推崇的“三权分立”同我们国家的民主集中制之间的区别也说不清楚。权力、职权和权利三者之间,既有联系,更有区别,应当给以全面的科学论述。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山西省乡宁县昌宁镇城关村村民委员会举行了换届选举,张庆东以绝对多的票数当选为本届村委会主任。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张庆东上任伊始,就决定烧“六把火”,在三年任期内,他要踏踏实实为村民办六件实事、好事。一是投资500万元修建建材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生活》2011,(11):50-50
他,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每天读《人民日报》;因为爱好政治,被人们挪揄、嘲讽、恶搞,戏称为“五道杠少年”。他,13岁著书立说,14岁在共和党政治大会上发表演讲;同样因为爱好政治,被人们钦佩、赞扬、推崇,美誉为“共和党之星”。  相似文献   

6.
偶然想到     
关于草 草是世间凡物细物,它不同于花那样受人推崇。但丰草绿缛,既可以饲养牛羊,又可以美化环境。宋代诗人曾巩在《城南》诗中曰:“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相似文献   

7.
警察的来历     
“警察”两字源于日本,清末传到中国.而行使警察职能的官吏,中国古代早已有之.我国“警察”的起源,可追溯到尧舜时代.那时,地方分权,讼狱渐兴,刑罚已备,如“士师”一官,就是当时最高法院的首长.既有司法机关,自然就会有执行刑罚的“警察”,可以说是我国“警察”的萌芽时期.《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目,自生齿以上(男孩出生八个月,女孩出生七个月),皆书于报,”类似现今的户籍管理.“司爟”,“掌行火之政令……凡国失火,则有刑罚焉”,与现今消防监督相似.“野庐氏”,规定“凡道路之舟车(?)(音激)互者,序而行之”,似乎今天的交通警察.“禁暴民”,有“掌庶民之乱暴,力正者(动辄以暴力相威胁的歹徒),若不可禁,则搏而戮之”.“司稽”,“掌巡市,而察其  相似文献   

8.
经济分析法学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制度的界定 “制度”一词,在中国思想史上久已有之.《商君书》中就有这样的论述,“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法治不可不慎也,国务不可不谨也,事本不可不抟也.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法治明,则官……  相似文献   

9.
&&庆“三八”佳节 展巾帼风采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时日,有则“官场新警示”甚是为人所推崇:“开会发言不抽名烟,出席会议不戴名表,基层视察不打雨伞,灾难发生不露笑容,突发事件不当新闻发言人”。对身在官场的人来说,乍看似乎颇有道理,但仔细想想,这些所谓的警示,只是某些心中有鬼之徒的小伎俩而已。要想堂堂正正、心安理得,可别被“官场新警示”闪了腰。  相似文献   

11.
《公民与法治》2005,(4):40-42
所谓公民,通常是指具有特定国家国籍的自然人。即某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国籍则为该国的公民。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相似文献   

12.
布衣 《公民与法治》2011,(21):52-52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我国自古就有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孟子·告子下》)孔子遇到穿丧服、戴礼帽、穿礼服的人和盲人,即使这些人年轻,  相似文献   

13.
目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以后,由于儒家思想“可与守成”,可以在巩固政权、维护统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汉以后大多数朝代的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儒学。他们对原始儒学不断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在近两千年时间里,儒学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它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相似文献   

14.
“金华火腿”的品牌纷争已有多年,最近还升级了:2月中旬以来,浙江金华市近30家企业生产的“金华火腿”,在杭州、宁波、苏州、上海等地被工商部门查封,商品货值2800多万元。凡以地域名为地方传统特色产品品牌的,几乎都有类似纷争。“金华火腿”的尴尬,则超出了以地域名为品牌所引发的市场利益之争。  相似文献   

15.
王渔洋提出的“神韵说”被其自诩为“首为学人拈出”,这在其诗歌理论方面占有中心地位;神韵的内核是冲淡、自然和清奇,此三者正是司空图《诗品》中之三品,是其最为推崇的。赵执信等人误揣渔洋之意,以为渔洋最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而此只是诗之一境,王渔洋并未将此推为诗之极则.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是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以发动康梁变法而著称。他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可自己却妻妾成群,且处处留情,被称为“风流圣人”。康认为这与自己主张的自由婚姻并不违背,他在《大同书》中曾写道“太平大同之世,凡有色欲交合之事,两欢则相合,两憎则相离……”而他与六位太太都没到“两憎则相离”的地步。徐悲鸿还专门为他画了一幅作品《康有为妻妾成群图》。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中国统一大业的基石张学仁香港回归中国,是二十世纪末世界风云录中最引人们注目的一件大事情。香港,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历朝设府镇守南疆,是不容怀疑的历史事实。然而,百年来中国蒙受西方列强的武装侵略,割地赔款的耻辱,终获雪洗,很值得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社会推崇“廉内助”,媒体呼唤“廉内助”。而“贪内助”却似雨后春笋,“夫贪涉妻”、“夫贪妻收”似乎成为规律性现象。因此,仅靠组织培养“廉内助”还远远不够,关键还得通过法律手段遏制“贪内助”的滋生。  相似文献   

19.
张春波  汪放 《中国审判》2014,(12):F0003-F0003
11月20日,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审判管理理论专业委员会在晕庆召开会议,专题研讨“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与司法公开背景下的审判管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学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审判管理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霞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作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20.
伍轩 《法律与监督》2008,(10):28-29,44
“被告人戴孝庆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其犯罪所得赃款、赃物予以追缴……”随着审判长的审判,被告人席上的戴孝庆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斑白的头发、憔悴的面容让他看上去比58岁的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