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长足发展,然而相应的社会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流动人口犯罪已经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流动人口犯罪是从人口学角度定义的犯罪类型,其反映的人口是动态的.城市发展规模与相应经济发展水平的程度与犯罪发生的数量呈正比——在一个国家中,城市规模越大,犯罪率越高已逐渐演变为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导致流动人口犯罪发生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较之于其它群体犯罪有着其独有的特点,两种因素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似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魏建  金朝 《法制与社会》2012,(18):63-64
在近几年办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过程中,存在大量城市流动未成年人犯罪与城市中的黑网吧存在关联。在此,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2009年及2010年办理涉及黑网吧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例,归纳总结城市流动未成年涉及黑网吧犯罪特点,分析黑网吧在诱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形式及作用,深入探讨抑制黑网吧诱发城市流动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在对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城市社会秩序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农民工犯罪,其中有农民工生存状况恶劣,有各种对农民工的不平等现象,城市的歧视、社会管理及法律调控的不足等等。针对导致农民工犯罪的各种因素,我们应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平等对待农民工、丢掉团体排外的思想、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等等,以期降低农民工犯罪率。  相似文献   

4.
王煌荣 《法制与社会》2011,(33):182-18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城市外来务工人口的增加,城市外来人口犯罪问题日渐突出.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此有更加成熟的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是以大城市为基点,而忽视了日益严重的中小城市的外来人口犯罪问题.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城市外来人口犯罪的增长.如不加以防范和控制,必然会导致社会矛盾的爆发,最终将会影响城市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犯罪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国当前城市犯罪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改革开放后的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在帮助国家创造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犯罪激增的问题。与此同时,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研究由于概念,研究立场等方面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偏差,直接导致了研究人员和城市普通居民对流动人口错误的认识和对待态度,这进一步导致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增加。本文希望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和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出将流动人口犯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女性犯罪与预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颖  陈慧 《法制与社会》2011,(3):274-274
女性犯罪作为一个犯罪群体,在犯罪特点、犯罪形式和犯罪原因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女性犯罪主要由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原因导致,解决女性犯罪问题,不仅要加强他们的权益保障,还要设置具体、系统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是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希望与未来。然而我国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青少年的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青少年犯罪,不仅使自己身陷囹圄,而且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青少年犯罪极大的破坏了家庭与社会的和谐.预防青少年犯罪,保障他们健康的成长是我们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本文将具体研导致青少年究青少年犯罪的两类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的对策,以期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童静铭 《犯罪研究》2009,(1):48-53,59
城市中外来低收入务工人群有极不稳定的社会因素,也是城市犯罪主要产生因素之一,追溯其发生原因,可以发现社会收入分配严重失衡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是造成当前城市外来人口犯罪众多的深层原因,城市对于外来边缘人群的救助缺失对于犯罪的高发生率又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从社会救助入手,减小贫富分化缺口,将从根源上起到犯罪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外来务工人员严重暴力犯罪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形成为城市建设中愈发壮大、不可或缺的一大社会群体.但伴之而来的外来务工人员犯罪、特别是严重暴力犯罪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该类型犯罪有着犯罪主体学历低、年龄偏小等特征,同时在案情上存在作案手段残忍、诱因简单等共同性.外来务工人员严重暴力犯罪问题凸显,是由外来务工人员自身、城市经济社会环境以及制度、管理层面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减少和遏制外来务工人员暴力犯罪,我们应拓宽思路、创新方法、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在加强政府管理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外来工的培训、引导,司法机关严厉打击犯罪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法制宣教工作,最根本的是给予该人群基本的经济生活保障和应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外来涉案人员与本地涉案人员司法处置的不平等情况,作为刑事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非简单的地域歧视就可以概括.然而,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既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同时又在刑事司法层面产生新的不和谐因素.我们应从转变理念、完善机制、健全社会系统保障入手,关注和重视外来流动人员犯罪司法处置的平等问题,使宽缓刑事政策的施行彻底摆脱地域户籍的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荷兰刑事诉讼相关法律对人权保障规定得非常具体.一方面,生命权、免受酷刑和侮辱的权利、自由权和人身权利、公正审判权、隐私权、平等权等权利都在刑事诉讼相关法律法规中得以体现;另一方面,法律也规定了误用、滥用权力、侵害基本权利的法律惩治.近十年来,公众安全观有了明显的改变,恐怖主义犯罪,有组织犯罪等犯罪的危害性的新变化,导致刑事诉讼程序随之进行变革.在审前程序的改革中,讯问、羁押、数据收集、证人作证、起诉程序等都有所变革,这些变革深刻地影响了诉讼参与者基本权利的保障.但整体而言,荷兰的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仍致力于建构人权保障的最优标准,并在刑事诉讼实践中全力落实保障基本人权的各项规则.  相似文献   

12.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支付洗钱犯罪的犯罪主体、犯罪方式、资金流转、身份识别和账户监控出现新变化.这些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性、快捷性,资金转移方式的多样性,数据流动的广泛性、信息分割现象的加剧存在关联.应以网络犯罪场、犯罪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移动支付洗钱犯罪的潜在犯罪主体、背景条件和现有治理制度的形成机理,主张弱化洗钱犯罪背景条件,提高犯罪主体的成本与风险,以优化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创造城市安全的可防控空间的综合手段,应该充分发挥犯罪防控效应.在阐述防控犯罪基本理念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规划与设计发挥犯罪防控效应的各种途径.功能分区规划要科学划分功能区,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制定适当的建筑规划标准,合理确定人口规模.建筑组合设计在进行建筑单体组合设计和建筑群体组合设计时,要为防控犯罪提供有利条件.建筑单体设计时,要按照住宅建筑、公共设施建筑、高层建筑与智能化建筑的不同情况与需要分别对待.对外交通规划设计与对内交通规划设计都要在保障交通功能的基础上消除可能存在的犯罪盲区.  相似文献   

14.
朱慧 《法制与经济》2008,(10):58-5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口流动的范围、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活跃、生产力发达、科技实力雄厚的一个重要地区,更是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的涌人。流动人口在支持城市建设、繁荣城市经济、方便市民生活等方面起到了不可缺少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其中,流动人口犯罪,可以说已经成为困扰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社会治安的一大难题。基于此,笔者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对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希望通过本文引起人们对控制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单位犯罪现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单位数量不断增加而日益增多的.刑法虽然专门规定了单位犯罪,但是刑事诉讼法却没有紧跟其后,针对单位犯罪的特点设置专门的诉讼程序和强制措施,导致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侦查难、诉讼难、执行难的现象非常普遍.为防治高发、频发的单位犯罪,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发展,值此刑诉法修改之际,从立法角度研究我国单位犯罪强制措施,无疑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犯罪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这为寻找犯罪防控对策提供了切入点.当前,国外城市犯罪时空分布研究的理论体系正不断完善,方法技术正日益成熟,学科融合的趋势十分明显.本文梳理了国外城市犯罪时空分布研究的渊源与历程,并从理论、方法和对策三个层面,介绍了国外城市犯罪时空分布研究的进展,并总结了国外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与实践反思,以期为我国城市犯罪时空分布的理论研究与警务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犯罪侦查工作,历来都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犯罪侦查工作虽将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压力,但也充分体现了其始终贯彻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精神理念,更加有利于侦查人员在进行犯罪侦查活动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来充分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本文主要就新刑事诉讼法在规范犯罪侦查工作方面所修改的内容加以分析,以期能够对公安机关在进行犯罪侦查工作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村留守少年犯罪问题凸现,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远离家乡外出打工,留守的少年犯罪问题也日趋严峻.农村留守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与"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如何预防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越轨行为的发生,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曹丹萍 《法制与社会》2012,(34):291-292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大增加,随之,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当前的研究由于概念、研究立场等方面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偏差,直接导致了研究人员和城市普通居民对流动人口错误的认识和态度,这进一步导致了流动人口犯罪的增加。本文通过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概念和原因等方面的分析,探索出将流动人口犯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行为在形式上好象符合某罪的犯罪构成,即具有了犯罪的外观,但在实质上并没有犯罪的本质属性——社会危害性。如果仅从形式上看问题,往往不能正确地界定一种行为,导致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其意义就在于,从理论上进一步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属性,而正当防卫是对社会有益无害的行为,不是犯罪。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是鼓励和保障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其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