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棵树——树根,离不开土壤的帮助;树干,离不开树根的帮助;树枝,离不开树干的帮助;树叶,离不开树枝的帮助。 人呢?人的一生都需要帮助。 当你呱呱坠地时;幼年被高低不平的路绊倒时;青年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老年突发昏厥时……想想,没有别人的帮助行吗?  相似文献   

2.
快乐的秘诀从前,有个小女孩上山割草,看见一只受伤的小鹿,她就为小鹿包扎好伤口,喂青草给小鹿吃,忽然,小鹿变成了一位仙女。仙女问小女孩:你最需要的是什么?我可以满足你任何愿望。小女孩想了想,说:我需要快乐。”仙女就在小女孩耳边悄声说了一句话。此后几十年,她一直生活得非常愉快。临终时,人们问她,那天仙女跟你说了一句什么?她告诉了别人:善待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学会以开朗豁达的心境、热情友好的态度,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人不但是一种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存在。人有永恒的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只有善待他…  相似文献   

3.
一、我们为何需要法律?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都需要依靠他人。甚至那些独立生活的人仍需要依靠他人为其提供热、光和其他服务。他们普遍认为,这些服务仅仅为遵守规则和支付账单的人提供。作为如家庭这样的组织中的一员,我们必须遵守不成文规则,这些规则告诉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该组织中的其他成员。  相似文献   

4.
1.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他人缺乏感情,不关心他人的悲欢情绪,甚至把别人当作使唤工具的人。 2.自我中心意识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忽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的人。 3.对他人不真诚,不顾别人的利益和需要,采用一切手段处处想  相似文献   

5.
获得他人的帮助、支持和理解,是成功路上的必然经历。而具备诚信品质的人,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这一意义上说,诚信是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总是要与别人来往,并发生一定的关系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人际关系.在社会开放与文明程度都较高的当今,人际关系已经成为每个人特别是青年人生活中不可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安》2013,(5):34-35
穿上蓝背心,挂好工作吊牌,认真捋好鬓发,最后戴上灰白色的棒球帽,好,南站茫茫人海中又多了一枚"蓝精灵"同学!我的岗位是爱心服务区门口。过来布置工作的张润秋站长走进门,又立马退后两步,仔细打量这个陌生又熟悉的面孔,惊呼一声:"这是神马情况!"镜头一这么容易就快乐了?我笔直地站立,向匆匆经过门口的旅客们微笑,虽然他们很可能根本都没注意到我。可是,到底谁是需要我帮助的人呢?老人?抱小孩儿的妈妈?还是……突然发现,平时很少去关注别人的需要,可当你真正愿意去观察,就会发现很多需要帮助的人。或者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求助他人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社会关系和谐: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作为人群共同体,最核心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关键. 任何人都是社会的人.但人又是作为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需要,并以此作为个体行为的出发点和驱动力.利益、需要的差异性,使得个人在与他人、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摩擦,甚至冲突,若没有合理的机制加以调节,势必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心雨集     
<正>每个人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三件事:第一是简单,第二是清醒,第三是自己的步调——朱德庸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各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路遥无论何时,每个人都确实需要配备一定份额  相似文献   

10.
在“人道主义”栏目扩版的第一期,作为编辑,选择了这样一组文章刊出,是希望读者朋友都来思考一个问题:当今我们生活的环境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心以及相互间的扶助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也许,是人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的怀疑造成了这样的现状;也许,那些曾奉献过爱心的时刻和情怀被欺骗和谎言无情地捉弄过;也许……但,我们仍然不认为,这就是可以变得冷漠和拒绝给予的理由。生命是胜过其他一切的东西——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识。珍爱自己,也包括珍爱他人的生命是人的最基本道德底线。眼看身边的生命遭到危难和威胁,不尽其所能帮一把,扶一手,你自己的良心真能安然?想想如果轮到自己头上,你哭你唤,没人理你,你难道不心彻如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可以脱离他人而独自存在,所以,在我们还有能力的时候,关注别人、帮助别人,归根结底就是关注和帮助我们自己;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最终让我们自己获得珍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残疾人》2007,(3):29-29
1.一般人都承认,感觉被需要、受人尊敬是一种重要的快乐源泉。怎么样才能被需要、受人尊敬呢?一般人很少愿意表示出需要别人帮助的意思,有不愿意示弱的原因,也有怕被拒绝的原因。而事后,也很少有人为了别人的一些帮助而专门郑重地道谢,一来是不好意思,二来是不懂得怎样自然地表达。因此帮助人需要主动、需要帮到点子上,同时并不需要别人特别表达出感激,只要对方比较愉快地接受帮助,自己就会感受到被需要、被人尊敬的感觉,就会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2.
权力展示     
每个人都为自己保留宽恕别人的权力,每个人都拥有这种权力。按照自己所容许的宽恕行为去构造一种生活恐怕是令人惊奇的。偏执狂类型的人就是那种很难宽恕别人或者根本不会宽恕别人的人;那种长久斟酌的人;那种从不忘记什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当代教育极为关注的问题。所谓个性,就是指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即每个人心理特点的总和。这里蕴藏着国家极端需要的人的力量,蕴藏着有待发展的才能,蕴藏着善良的力量和为他人、为自己谋取幸福的愿望。个性大致包括兴趣、能力、气质与性格等方面。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社会生活条件和个人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都是有独特个性的人。本文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培养问题谈些肤浅认识。一、善于体察,发现学生个性学生的个性是多姿多彩的,表现在对思想政治课的态度上也是干差万别…  相似文献   

14.
投射效应     
《群众》2020,(12):72-72
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即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这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和第一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前言着重阐述公民生活与法律、国家治理与法律的关系和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的重要意义,是整个法律常识的起点课。上好“前言”课,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系甚大。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但什么是法律,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在学习以后各课的内容之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一课是法律常识教育的开篇课,在整个法律常识教学中起着奠基的作用。二、基本知识、观点前言1.法律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2.国家实施各项职…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不应该为索取而生活,而是为贡献而生存,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是道教信徒,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讲究积德行善,乐于助人。闲在70多岁的我力争在晚年多做些帮助别人的事,我认为做了比不做要好,做了心里感到开心和快乐。我是帮过别人很多,但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比我  相似文献   

17.
当“桑美”强台风袭击我省后,爱心从四面八方涌向苍南、庆元等灾区,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温州一位老人捐出了自己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8000元钱给灾区。在捐款现场,他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说得多好。人是社会的人。因而,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离开他人独自劳动和生存。我们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一种平等互惠的关系,也就是说,你对别人怎么样,别人就会怎么样对你。你帮助我,我也会帮助你。世事无常,人的一生中,谁都不可能不遇上挫折,不遇上困境。当遇上挫…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09,(18):14-15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育。在我们心中,教师就是红烛,无私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园丁,辛勤培育每一棵幼苗;是阶梯,坚实地承载学生向上攀登的步伐……教师。是我们一生中都值得尊重和感恩的人!  相似文献   

19.
先进性小议     
尊重,即尊敬、重视。尊重是在充分认识人格平等基础上的一种欣赏式态度。尊重,既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他人,是对他人人格和自我人格,他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任何一个受人尊重的人,从来不会忘记努力去尊重别人。时下,我们社会生活中,一些人吃着农民生产的粮食,却瞧不起农民;住着工人建造的房子,却看不起工人;环卫工人提供了优美的环境,却不把  相似文献   

20.
资料卡片     
令人自毁的心理陷阱求败的性格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倾向于自取其败。他们一再地自陷于受欺压、被打击的绝境,而且一筹莫展,就是眼前摆明了有退路、出口,他们还是视而不见,拒绝利用。自恋狂妄自尊大,过于自负,自视过高的人,通常会一头撞入自毁之门。自恋狂惯常需要别人不停地赞美、爱慕,该否定却肯定,为了让对方喜欢自己,常不分青红皂白地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情感幼稚以幼稚的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在工作场合扮小丑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此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实在是一种打击自己事业的方式。虚幻的期望志大才疏,对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能作出明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