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从公元1128年到1855年,黄河在豫鲁皖苏大地上奔流727年,留下了一条横亘东西、通向大海、长约730公里的明清黄河故道(以下简称故道)。这条故道,既是一条天然河道,也是一项杰出的人造工程。故道两岸绵延千里的黄河大堤,历经黄河改道后160多年风吹雨打,至今在不少地方依然巍然屹立。  相似文献   

2.
马六甲海峡自古以来是连接东西方的纽带,是世界最繁忙的海运通道之一。这条长达一千多公里、呈漏斗状的海上走廊,位于钻塔林立的苏门答腊海岸与人口稠密的马来半岛之间,通向新加坡周围星罗棋布的岛屿。海峡是一条狭长通道(最窄处仅有1,700米),航运非常拥挤。至于它的准确航  相似文献   

3.
美国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美国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司法演进,并用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公共利益的效率内涵。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把宪法第五修正案征收条款中的公共使用从字面的狭义解释逐渐拓展为广义解释,最后把公共目的等同于公共使用。然而,法院难以在公益私用征收和纯粹私用征收之间划定一条清晰的界线,这使人们对私用征收的泛滥以至公权对私权的过度侵犯充满忧虑。土地征收提高了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终可能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来补偿土地被征收者的损失并改善他们的福利。  相似文献   

4.
张宇燕 《当代亚太》2004,(12):58-60
首先,对促进东北亚各国间的合作,泽井安勇先生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在与我的几位同事对"东北亚大设想"进行初步讨论之后,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大设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向东北亚各国持续发展的光明并且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千年之前,一条条贯穿亚欧大陆、如丝带般飘逸的文明、商贸之路,将中国同世界的另一端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而今天,这条丝绸之路再一次焕发了生机。它始于东方,联结着沿线的各个经济体,通向遥远的欧洲。在陆地,横跨亚欧大陆的货车满载货物,从重庆开往杜伊斯堡和马德里;在海上,航行着自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出发,经南海、印度洋、苏伊士运河抵达比雷埃夫斯港的货轮。中国和欧洲,通过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条由铁路、公路、输油管道、电网、港口和各大经济开发区组成的道路,已经逐渐  相似文献   

6.
对准备或已经以投资移民身份前往美国的华人而言,在严格的纳税制度面前,美国梦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美了。这几年,美国投资移民市场异常火爆。而最近一条美国税法实施细则的出台,让那些持有美国绿卡或有移民倾向的外国人猛然意识到:原来这卡也不是那么好拿的。2011年12月下旬,美国国税局公布了《海外账户纳税法案》(FATCA)部分...  相似文献   

7.
1990年2月26日14时40分,一列牵引着31节车厢,运载着30辆苏军坦克和其他军事装备以及苏军士兵的火车一声长啸,驶离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北摩拉维亚州的弗伦斯塔特城火车站,揭开了苏联从捷撤军的序幕。捷克斯洛伐克地处欧洲中心,是苏联通向西欧的一条重要走廊,并拥有发达的重工业和丰富的铀矿,在苏联的欧洲战略中具有举足轻  相似文献   

8.
张国庆 《新民周刊》2012,(39):24-24
不能穷得只剩下钱,也不能富得没了血性。在中美关系中,我们时常会有一种"替罪羊"(scapegoat)之感,无论是美国选战期间,还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中国话题总被最经常地捡起。这一点,在此番美国大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什么被折腾的总是我们?原因有很多,但有一条却不可忽视,那就是我们的反应有时太过谦和、儒雅,给对方造成了错觉。替罪羊的定义是:在人们失意或不开心的时候,把敌对行为转移到他们不喜欢的、可见的并且相对力量较弱的群体上的倾向。而相对力量较弱,有两层意思。  相似文献   

9.
陈冰 《新民周刊》2022,(32):18-21
龙凡深信,突破性能瓶颈的区块链技术,将成为一项被广泛应用的突破性技术,像蒸汽机、电力、互联网那样,改变社会和经济的运行方式蒂凡尼制作的玻璃向日葵、陈家泠的水墨画、杜海军的油画和雕塑……走进上海西岸AI智塔39楼,一条条充满艺术气质的长廊相互穿插,构建出我国区块链前沿技术最硬核的研究空间——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  相似文献   

10.
提起“空中桥梁”一词,大凡了解德国当代历史的人,都会联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年月里西方盟国为了抵制前苏联对柏林美、英、法占领区的陆路和水路封锁而组织的一条空中运输线。正是通过这条空中桥梁,以美国为首的盟军的飞机,在1948至1949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向西柏林运送了大量的食品和燃料,使当地的人民得以挺过了那场危机。半个世纪过去了,昔日的“空中桥梁”早已成了历史大事纪年表上的词条,并逐渐为人们所淡忘。然而,一条新的跨越国界的“空中桥梁”,悄然从素有“德国通向世界门户”之称的汉堡市不断地伸向邻国…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华人的生存道路可概托为十条对策。十条对策又可称十路向,是作者通过对战后新华走过的历史研究综合出来的。它是真实的历史,又是一套充满智慧的策略,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十对策构成的新华生存道路是:(一) 民族平等,共同生存。这是新华生存道路的首策,在东南亚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2.
旧家具、老物件经过一个妙思和一双巧手的"抛光",就延续出一段新的生命。瑞士人尤纳斯·马瑞恩是个混搭高手。他把上海五维创意园区的一间旧厂房翻修成了居家、创作两用的工作室,在这里,各种从旧货市场搜集到的与上海历史有关的旧家具、老物件经过一个妙思和一双巧手的"抛光",就延续出一段新的生命。尤纳斯的家对于参观者来说充满了惊奇...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政府的医疗改革及其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巴马总统上台后启动的医疗改革是一场规模空前、任务艰巨、争论激烈、过程曲折的重大社会改革,其主要目标是抑制急速膨胀的医疗保健费用及其导致的巨额财政赤字,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医疗保健体系适应21世纪美国加强国家竞争力的要求。迄今为止,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是美国国会参众两院通过的医疗改革议案及其修正案,距离最后的成功仅一步之遥。尽管改革过程和方案存在重大缺陷,改革的前景也充满变数和挑战,但奥巴马政府已经创造了历史,初步实现了美国医疗改革的百年梦想,奥巴马也将由此形成他最重要的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14.
蔡鸿 《美国研究》2023,(2):124-142+8
美国本土的美国研究是20世纪20年代社会和思想变革的产物,其根本属性是政治性,研究领域具有跨学科特点,并呈现出明显的跨国性。因深受美国社会的矛盾冲突和各种思潮的影响,美国的美国研究始终充满了问题、争辩、机遇与挑战。美国的美国研究在学科发展、范式、研究路径、研究对象、目标、任务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本土性”。在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研究学科体系,培养国家需要的美国研究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主持人:"无论你是钟情福尔摩斯的侦查人才,还是充满正能量的有志青年,抑或有责任有担当的社区保安,或只是行色匆匆的路人,从现在起,在本平台提供的图片、视频中,你就可以参与到‘网上抓小偷'的行动中啦!如果你认识TA,或者觉得TA像谁,都可以通过一条短信一个电话或是一条微博私信,一秒钟化身正义使者,把TA的身份告诉警察,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维和政策经历了三次大的演变:从有效的国际主义到坚定的多边主义,从有选择的多边主义到美国式的国际主义,最后回归到有效的多边主义。虽然变动不居,但从本质上讲,美国的维和政策基本上遵循着一条主线,即美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和参与程度,取决于美国政府对维和行动与美国国家利益的关系的认知,以及国内压力(国会、民众)与这一认知间的复杂互动。  相似文献   

17.
美国霸权的逻辑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王缉思 《美国研究》2003,17(3):7-29
以个人自由权利为核心的意识形态 ,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主要思想基础。国内民主是这套简单划一的价值观的制度基础。社会多元化带来的民主外延的扩大 ,扩大了美国价值观的社会适应性 ,在思想上形成了一种“多数人的专制”。它逐渐超越了白人种族主义和基督新教的“天命观” ,在对外事务中演化成特殊形态的美国民族主义 ,造成了霸权思想的膨胀。美国人在追求民族私利的时候很少有道德顾忌 ,充满自以为是的领袖欲望。同时 ,在美国的权力制衡、决策机制、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中 ,仍然存在着某些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张伟  蒋文文 《新民周刊》2012,(49):80-83
从中国第一条越江隧道——黄浦江打浦路隧道,到如今到达崇明岛的万里长江第一条隧道,乃至全国各地的一些大型隧道工程,都留下了上海隧道股份公司建设者们辛勤劳动的汗水和足迹,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相似文献   

19.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奇林 《美国研究》2005,19(1):94-111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政府的介入息息相关。在医疗保障制度方面,美国走的是一条不同于欧洲国家的发展道路。在现行医疗保障制度中,私人和政府共同承担医疗保障责任,其中私人部分承担了主要的保障责任。基于对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历史考察和现状分析,本文认为,美国医疗保障制度具有混合性、层级化、企业化、渐进性、政府有限介入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双龙”这个名字的来源,流传着一则美丽的故事。 古时候,有两条灵慧的龙,潜心修炼,盼望有一天能升天。到了一千年修炼期满,玉皇大帝送下一颗升天如意珠,但等了很久,却没见有龙升上天来,觉得很奇怪。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如意珠只有一颗,两条龙不能同时升天,还在互相谦让。 为了让对方先上天,不惜牺牲一次升天机会,愿意再等千年,这种礼让美德令玉皇大帝大为感动,乃破格再送下了一颗如意珠,让两条龙一同升天。“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