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奕华 《新民周刊》2012,(45):80-80
旅行即修行,有助我们在来回往返中找回自己——难怪说巡回演出是一种移磡就船的化缘。有人喜欢集体生活,有人不。有人对学生时代的班上旅行怀念不已,也有人把那看作一张张贴在老相簿的照片,让历史归历史。而我,既想回到一大班人的热闹,也想拥有个人的清静。矛盾?是的,但基于工作所需,却是经常过着这种"双重人格"的日子——不,我不是...  相似文献   

2.
陈建华 《新民周刊》2022,(17):96-96
许多看似不相干的东西,突然闪现在记忆里,成为世间眷恋的部件。崔健的线上演唱会,可惜我错过了。我在想,为什么对80年代没有那种怀旧感?或许我出生得早,我出生于解放前,阴郁的童年记忆,那是可怕的,伴随一生。  相似文献   

3.
杨江 《新民周刊》2012,(42):51-51
杨老师善于体罚,迫于他的淫威,我吃过粉笔、喝过墨水,也咀嚼过阴沟里的烂泥,至于辱骂、打耳光、拳打脚踢,那更是家常便饭。……我很早便领会了什么叫"窒息"与"濒死状态"。温岭幼师颜艳红虐童事件刺痛了我的心也揭开了我深藏20多年的伤疤。作为一名3岁幼儿的父亲,我是没有勇气看完颜艳红QQ空间内上传的那702张虐童照片的,当那...  相似文献   

4.
我想同《当代韩国》的读者们尽情庆祝具有深远意义的韩中建交20周年。1992年8月24日,韩中两国政府以对未来的远见卓识和勇气发表了关于建立两国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的1992年,当时我们正准备步人2l世纪地球村时代,那一年中国通过南方讲话进一步促进了改革开放政策,韩国也全面推行了北方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5.
罗皓  吴雪 《新民周刊》2020,(5):36-37
我18岁时,站在党旗下宣誓入党,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热爱。平时我不爱拍照,连新闻报道中用的图片都是自己临时拍的,但等这场"战疫"打赢了,等我们的祖国好起来,我想好好和家人吃顿团圆饭,拍张全家福。我是罗皓,今年44岁,是一名退伍军人,2019年3月,我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调配到崇阳县下属的天城镇,成为了一名四级主任科员。2月4日,我突然登上了新闻头条,传播最广的那篇文章《这位湖北干部,火线提拔》刷屏,让大家开始认识我。  相似文献   

6.
在这里要感谢我的朋友罗国祥教授,让我有机会来到武汉大学讲学。首先我想列举五个重要的人物来引出要讲的主题:亚伯拉罕,耶稣,马克思,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摩西的名字也应该加进去。  相似文献   

7.
守鱼的人     
王仲昀 《新民周刊》2022,(34):F0003-F0003
武汉火炉,一个高温日,我到武汉采访了中国著名的鱼类专家危起伟。此前我一直关注水生物种的保护,也电话采访过他。这一次,在白鲟最终被认定灭绝后,我想当面和他聊聊他与白鲟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加缪突然心血来潮跟我打赌说,他很想证明他也能写短篇小说,能写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品来。毫无疑问,他赢了。面对这些“沉默的人”,真是无话可说,我们只会将作品一口气读完,脑子里留存着书中主人公们的身影,他们那可怜的幸福,他们作为工匠的自豪,他们的愤怒和他们的软弱无力。这是一个雄浑的世界,严峻、粗野,每一个字都有千钧之力。  相似文献   

9.
一序论 我虽然比较喜欢观看体育节目,但在这一领域并未作过专门的研究。我的专业是传播与宣传。从广义上来看,体育交流也可以看作是国家间的一种交流手段,所以我想谈一谈韩国与中国体育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想说,我们再困难也会响应政府号召,去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病毒阻击战!我是70后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大学毕业之后的十几年间,我主要从事机电设计顾问方面的工作,在美资、港资和内地几家大企业都做过。  相似文献   

11.
生日愿望     
林奕华 《新民周刊》2015,(12):81-81
没有庆祝生日习惯的我,每年的那一天虽不致完全忘记,但总觉得,那也不过是365日其中一日,并没有特别到哪儿去。  相似文献   

12.
饥饿游戏     
孟静 《新民周刊》2012,(24):81-81
我看电影时经常会犯一个错误——过度解读。导演这边讲着故事,我在下面嘀嘀咕咕,猜测着他下一步想做什么。结果经常是导演其实没想做什么,是我想得太多。我看电影时经常会犯一个错误——过度解读。导演这边讲着故事,我在下面嘀嘀咕咕,猜测着他  相似文献   

13.
养猫记     
苗炜 《新民周刊》2012,(6):86-86
有时候,我和它对视,很想知道它在想什么。这样的时候,我就快成为一个哲学家了。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曾经思考过:我们怎么看待动物?我们为什么要和动物保持亲密?  相似文献   

14.
殷卫钢 《新民周刊》2023,(15):50-50
那天午后,应约去会一个朋友,我骑电瓶车到沪太路、中山北路口时,前方左转信号灯正由绿变黄。闪念一想,在这种主干道上等下趟绿灯,需较长时间。我遂抱着侥幸心理加速、准备大转弯。在马路中央,有一根内环高架立柱,平时各种车辆逆向大转弯时,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沿本方向内档行驶,这样就相安无事。但当天偏偏有位逆向而来的快递小哥也想抢时间,  相似文献   

15.
何振华 《新民周刊》2022,(32):79-79
收罗在内、定格其中的画面,于人于己,置身于任何时空,一跃入眼帘,它们的浓淡浅深,都会再次鲜活起来,都会让人读出各自心底的字里行间。沪上恢复“如常”的最初两天,我没去办公室。在淮海路的那天上午,正愁着没有一家方始营业的餐馆可供堂食。周兵兄打来电话,问我是否在附近,说顺道送一本他的新著给我,当然更想的是找个能坐下来的地方聊聊。我脑子里瞬间闪出一个去处,不远有爿咖吧,往日我常去稍坐,我想,主人在,就是不营业,也不会拒一个好朋友于门外的。我发了一条微信过去,瞬间回复:“欢迎你来。”我当即发了定位给周兵兄。两杯咖啡,店主为我们叫来两份外卖简餐,聊了两个小时。  相似文献   

16.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22,(17):124-124
我可不怕告诉人,我曾是个强迫症患者。大概在我10岁那年,我哥因肝癌去世。他才13岁左右,那时患癌症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故而他的去世引起邻里的高度恐慌,玩伴都疏远我,怕我也“带菌”,母亲怕我们再出意外,令我们进出都用“高锰酸钾浸液”消毒,那药水盛在瓦钵里,玫红色的,非常艳丽,但接触以后手指都泛黄,日子一久手背手掌都黄得跟腊肉似的。  相似文献   

17.
老师们,都想做学生坚强的后盾。阮军妹:手机我玩不熟练但我会尽全力做1984年,我考取了上海师范大学,那时高考制度恢复才7年,大学生自然是各个省市的拔尖人才。在长辈和老师的眼中,从小我就有耐心、爱钻研、有想法,我也始终把教师当作梦想职业。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了金山区廊下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培养了一届又一届学生。  相似文献   

18.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20,(16):92-92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不知怎么地就想起了我们家那本神秘的"手册"。我不说你也猜到了是不是。是的,它叫《赤脚医生手册》。那本手册在我家曾长期"神秘"。它当然不是禁书,在那个10年里,它至少被印刷了几百万册,但也不是什么"好书",后面印着"内部发行"说明发行渠道受限,父亲不但从不推荐它,还常常有意无意地藏它,掖它,有一次还被我撞见,他和母亲深夜的捧读,颇有前人"雪夜拥衾读西厢"的温馨。是以它既是家庭"显学",又是家庭隐学。  相似文献   

19.
王缉思 《美国研究》2012,(3):122-125
我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我离开美国所之后这几年在想什么,干什么。我到北大以后,教学任务比较多,也需要考虑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讲什么,这都涉及知识体系的建立问题。记得1983年我来美国所第一次见到李慎之先生,他谈到要建立中国的"美国学"知识体系及美国学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问题。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每五年会发表一份世界发展趋势报告,这给了我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20.
晨曦     
我曾拥抱夏天的晨曦。宫墙前面仍无丝毫动静,河水沉寂,阴影重重的营帐也还未撤离通往树林的那条道路,我步行,一路唤醒生动而温热的气息,而宝石珠子睁眼张望,鸟翅振起亦无声响。第一个壮举却是,在那已经弥漫清新而亮光淡白的小径上,一朵花,向我道出自家名字。我笑迎透过冷杉林子直泻横溅的金色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