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涌 《新民周刊》2015,(14):25-25
看看老市长就知道:没钱的人,往往比有钱的留下的东西更多。这一点,不仅仅是对政治家,而且是对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值得玩味的道理。最近的波士顿,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马萨诸塞的州长刚换,波士顿的市长也刚换,现在闹着要申请奥运,又赶上了历史上降雪最大的冬天,暴露出不堪一击的的市政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2.
养老之窘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2,(19):24-25
名人最大的愚蠢就是以为自己不朽。常人最大的愚蠢就是以为自己不老。其实"不朽不老"的只有标本。即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也不得不朽,不得不老。所谓"朝为青丝暮成雪",恰恰是在最得意的时候,最忘形的时候,我们是不是  相似文献   

3.
中枪初老症     
孙毓华 《新民周刊》2012,(21):80-81
如今,年轻人也"老"字不离口地倚"少"卖"老"起来。如今,年轻人也"老"字不离口地倚"少"卖"老"起来。这不,"初老症"前不久迅速蹿红后,成了网络微博的常用词。而"初老症测试表"",80后"们早就自觉地一一对照,根据症状,  相似文献   

4.
"弃老"是中日两国共有的古老风俗,尽管与"敬老"的传统相悖,但确是两国漫长的农业文明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日本小说《楢山节考》与中国小说《爸爸爸》中关于"弃老"的故事均能在中日民间传说中找到故事原型。"弃老"风俗中,老人或是被家庭遗弃,或是为了家庭、种群的存续和繁衍主动放弃生命,这反映了家庭养老能力在残酷的现实生活面前显得弱不禁风。通过对故事原型以及小说文本的分析,分别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挖掘"弃老"现象的深层原因,其根源在于物资匮乏和粮食短缺,此外还受制于村落共同体形成的集体无意识等因素。中日同为东亚国家,目前又是人口老龄化颇为严重的国家,探讨"弃老"风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2,(25):22-23
当20年前,举国热议"北京人在纽约"时,所有人大概都不会想到,20年后,我们会热议"老外在中国"。是啊,三十年风水轮流转。想当年,只要天生一对蓝招子,外配一张一目了然的洋面孔,普通话带点儿化音,双臂最好金毛茸  相似文献   

6.
我购故我在     
金姬 《新民周刊》2012,(46):28-31
购物与做爱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有人四处炫耀,有人讳莫如深,有人觉得好玩,有人觉得愚蠢,有人满足,有人失落——总而言之,购物是人类一种本能。购物"疗伤"作为全美最大规模的感恩节游行,具有80多年历史的梅西感恩节大游行在今年格外隆重又意义非凡。飓风"桑迪"侵袭纽约三周后,仍有一些重灾区的居民生活在断电、断水、缺少供电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成三个部分,分别阐述以"9·11事件"为例的国际恐怖主义对纽约、美国以至世界经济所带来的重大损失和深刻影响,并透过这个分析,认识国际恐怖主义的危害性和反恐斗争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应琛 《新民周刊》2020,(16):32-33
帝国大厦的建设速度是每星期建4层半,这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显然是相当惊人的。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350号,夹在34大街与33大街之间的帝国大厦,落成于1931年5月1日,原高381米。20世纪50年代初加装天线后,它的高度上升至443.7米。今天看,帝国大厦的高度似乎并不突出,但在它建成的时代,它毫无疑问是独领风骚的存在。帝国大厦仅凭410天建成的速度,就称得上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兴建之前,帝国大厦一直是纽约市最高的建筑,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全球最高的建筑。  相似文献   

9.
阙政 《新民周刊》2012,(39):70-73
"叔时代"的偶像剧不需要"岁月如刀,独放过他一人"的不老神话。要的就是老而弥坚,老而弥贱。另一方面,青春偶像剧也不甘落后,影视圈的"鲜肉"层出不穷,各领风骚数年。从前,说一个演员是"偶像派",那等于是在骂他没有实力。现在嘛,没有人愿意再做听上去就闷闷的"实力派"。越有实力的,越喜欢当众宣布"我明明是个偶像派",以显得...  相似文献   

10.
吴海 《新民周刊》2012,(34):50-51
这场运动看上去很世俗,甚至极有可能无法取得成效,但却被视为一场革命性的运动,因为它对美国典型的"越大越好"的文化说了"不"。肥胖的美国人正成为美国医疗保健系统的巨额负担,就连纽约市长布隆伯格都希望通过禁售大包装软饮料来缓解  相似文献   

11.
这不是现代版"卖火柴的小男孩",也不是一部最新的美剧。但在大多数观看视频的网友看来,这或许是一部反映"虐童"现象的伦理剧,或者,是一部关于"鹰式教育"的励志剧。在中国旧历的新年里,在纽约零下13度的皑皑白雪中,一名4岁的中国男童,踉踉跄跄地在雪地里小跑。一条小短裤,一双运动鞋,是他身上仅有的御寒装  相似文献   

12.
Freya 《新民周刊》2020,(14):82-83
我生活在美国重灾区中心,宅在家里,生活自如。我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身边人,对家人负责。这个时候,冷静考虑现状,是最重要的。这是我在美国留学的第五年。自2015年出国读高中,之后我一直呆在纽约州,没有换过地方。现在我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大三,居住在纽约市曼哈顿中城区,是纽约疫情最严重的区域。过完春节,我从上海经莫斯科转机回纽约。  相似文献   

13.
不仅仅是篮球领域,中美两国关系在未来的发展,容不得莫雷与肖华这般不断"挖坑",真正需要的是更多做实事的"大卫·斯特恩"。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第一天,美职篮(NBA)前总裁大卫·斯特恩在纽约家中病逝,享年77岁。从1984年接管NBA,到2014年卸任,在历任NBA总裁中,斯特恩不仅是任职时间最久的,还是成就最耀眼的。  相似文献   

14.
沈嘉禄 《新民周刊》2012,(23):88-88
前不久,美国柯达公司宣布破产。所以陈海汶的那个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说斯文点,也可算是胶片时代的最后一抹斜阳。上周日正好是6月10日,世界文化遗产日,这一天本埠有数十处"神秘"老建筑向公众敞开大门,上海老相机制造博物馆也借此东风正式开馆。这个博物馆在紧贴南北高架西侧的重庆南路308号,门庭装饰低调,黑漆落地钢窗则让上...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前,繁星满天,大江南北有很多"改革之星"和他一样"红得发紫",紫得家喻户晓;如今,月明星稀,在他同时代的"红人"年广九、步鑫生、马胜利、冯根生、禹作敏相继挫败、淡出、落寞、老去后,唯独传奇老人吴仁宝一直以他的"集体经济"的高音符唱到最后。  相似文献   

16.
刘洪 《新民周刊》2012,(16):25-25
在过去几年,奥巴马试图重整美国经济基础,攻破华尔街的堡垒。2007年5月,在纽约对冲基金界的一次筹款会上,一位经理人问正竞选总统的奥巴马:"假如你当选总统,你会对房间内的这些人征税吗?"奥巴马立刻回答:"我会征税。"这种态度并未改变华尔街抛向奥巴马的媚眼。在那次大选中,奥巴马从华尔街筹措的竞选资金,两倍于他的共和党竞...  相似文献   

17.
读家     
《新民周刊》2012,(42):20-23
环球热点A美国飓风横扫东海岸飓风"桑迪"横扫美国东部海岸,将冲击美国五分之一的人口,并给美国的电力、交通、运输、航空、金融、保险、旅游服务、能源、基础设施等带来巨大损失。据报道,由于本次风暴途经纽约,美国金融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影响。美国华尔街的公司员工10月28日晚已经撤离。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10月29日-3...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省地方人大常委会成立30周年之际,桂阳县人大常委会制定开展"五个一"庆祝活动方案,以总结和展示桂阳县人大常委会30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使广大人民群众真切地了解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五个一"活动包括:召开一个纪念大会暨县委人大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作重要讲话,历届人大老领导、老  相似文献   

19.
旧家具、老物件经过一个妙思和一双巧手的"抛光",就延续出一段新的生命。瑞士人尤纳斯·马瑞恩是个混搭高手。他把上海五维创意园区的一间旧厂房翻修成了居家、创作两用的工作室,在这里,各种从旧货市场搜集到的与上海历史有关的旧家具、老物件经过一个妙思和一双巧手的"抛光",就延续出一段新的生命。尤纳斯的家对于参观者来说充满了惊奇...  相似文献   

20.
萝卜无价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2,(14):87-87
"药圣"却没想到,灵芝、石斛、人参、虫草——如今这"不老仙草"的系列里居然也让萝卜插了一脚。他更不会想到,萝卜也会奢侈到特供或者无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