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迅 《新民周刊》2012,(28):74-77
温大侠详细描述当年他在台湾地区被捕、出狱的遭遇,揭开当年遭迫害内情。有人说他隐退了,隐逸江湖20年;有人说他失踪了,销声匿迹20年。这种种说法,并不准确。他,武侠小说大家温瑞安。什么是大腕?大腕就是他不在江湖,江湖仍有他的传说。其实,他依然在写作、出书;百度"温瑞安吧",网民跟帖就有53万多,仅"侠少会员"就达360...  相似文献   

2.
上海店念     
昨日眼底繁花,今朝心头牵挂,曾经惊鸿一面,终于情根难拔。“小”中可见“大”,千姿百态的沪上小店,恰是城市精神的某种象征:多元,海纳百川;坚韧,百折不挠;有韵,余味缠绵。你对一座城市的惦念是什么?有人迷恋纽约的广厦华屋,有人迷恋斯德哥尔摩的清冷明净,有人迷恋伊斯坦布尔的斜阳余晖……而对于生活在上海的朋友们来说,一座座镶嵌在本埠街头巷尾的宝藏小店.  相似文献   

3.
林奕华 《新民周刊》2012,(45):80-80
旅行即修行,有助我们在来回往返中找回自己——难怪说巡回演出是一种移磡就船的化缘。有人喜欢集体生活,有人不。有人对学生时代的班上旅行怀念不已,也有人把那看作一张张贴在老相簿的照片,让历史归历史。而我,既想回到一大班人的热闹,也想拥有个人的清静。矛盾?是的,但基于工作所需,却是经常过着这种"双重人格"的日子——不,我不是...  相似文献   

4.
领导2.8,我2.4     
陆幸生 《新民周刊》2012,(25):88-88
我"生出"一个毛病,在路上看到前边奥迪,标志是2.8,就会想,这是不是3.0啊;看到奥迪3.0,就会想,这是不是4.2啊?又屡见公车改革的消息。林林总总,内容各异,有的说是什么级别干部以下,不配公车,什么级别是多人配一辆车,什么级别以上可配专车。也有的说,在某个级别之下(比如正局级),统统不配车,出于工作需要,属公务...  相似文献   

5.
江迅 《新民周刊》2012,(10):22-22
什么都炒的风气,是香港独有的一种文化。快,是香港人的个性,也是香港文化一大特色,更是香港社会一股风气。走在香港大街上,你常常会感觉身后的人嫌你走得太慢。有人说,香港地上的蚂蚁,都似乎受了香港人感染,要比外来蚂蚁爬得快,总是匆匆忙忙在觅食。为了觅食,香港人就爱"炒",什么都炒。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到俄罗斯,不去圣彼得堡,就等于没见过真正的俄罗斯。去年10月,我有幸作为访问学者,在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研修一年,走进了这座美丽的城市,粗粗领略了这一昔日俄罗斯帝都的古韵今貌。 涅瓦大街——圣彼得堡之魂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高雅的游戏或测验,法国《新观察》杂志提出了有关查理·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的十三个问题,请读者作答。1、我们知道波德莱尔的第二个名字叫皮埃尔(Pierre)。这个名字在古法语里是什么意思?A、利剑B、打火石C、伤痕2、波德莱尔在生命垂危时已失语。他仅仅能说一  相似文献   

8.
张伟 《新民周刊》2012,(17):80-83
当假赌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久在其中,即使所谓的"硬汉"也会被渐渐消磨了斗志,即便权力在握,也没有了改天换地的热情。是什么改变了他们?是什么让他们的内心慢慢积累起了一种无奈和绝望?  相似文献   

9.
玻璃房子     
“当心啊,安德列·布洛东,有朝一日瞧你上了文学教本”。照实说,这个唬人的预言早已言中。超现实主义的革命不见了,只化为文学史上的一章吗?超现实主义的虎气真的已丧失殆尽了吗? 否,因为文字一旦苏醒为铜乐,就会在意识的鼓膜旁不停地回响。那场革命首先是场文字的革命,一种有意识地,科学地引爆的骤变,一次巨大的语言的骚动,“一首诗本是心智的溃败,不可能有别的什么效用。”  相似文献   

10.
种花与读书     
江迅 《新民周刊》2012,(40):59-59
每次见梁振英,都会与他谈耕耘,听他说"花道"。梁振英喜欢爬山、游泳,也喜欢栽花种菜。在香港政坛,谁都知道他是"花痴",惜花爱草,休息日爱在家的院子里"拈花惹草"。梁振英说:"昨天我还忙里偷闲花了十分钟下种子。"问他,播了什么种?梁振英说:"一种菊花,英文叫cosmos,中文叫波斯菊。我种花经常有一些惊喜,波斯菊品种很...  相似文献   

11.
1983年初,法国国内掀起了一场颇为激烈的、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它是由法国所负的巨额外债引起的。有人指出法国正濒临负债累累、无力偿还的边缘。有人则认为法国的对外债务问题并未达到如此严重的地步。更多的人结合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和对外赤字就日益增长的外债所产生的危害展开了辩论。为什么法国会在这个时候出现一场辩论?法国的外债究竟是多少?迅速增长的债务是如何形成的?法国会不会出现象某些发展中国家发生的债务危机以及法国的对外负债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负债有什么不同?本文拟结合这些问题,对法国的对外债务做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苏芙 《德国研究》2001,16(4):15-15
德国著名国际问题评论家克劳斯 -迪特尔·弗朗肯贝格尔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头版上谈了他对美国的看法 ,摘译如下 :如果说在世界政治中确实有人不守规矩的话 ,那么看样子美国人目前正在加紧这样做 ,而且它还尽可能表现得不守规矩。如果说对这个自封为“世界领导大国”有什么可指责之处的话 ,那就是它那自我孤立的单边主义行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尤其从“全球化挑战”的角度来审视 ,这种错误的行为就更不可取。的确 ,布什政府可以有充足的理由说他们按多边主义行事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尤其是当这种政策与他们追求的传统民族利益发…  相似文献   

13.
韩国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推进战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前,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战略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无。如果更为谨慎地讲,韩国政府依然在进行的是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的梳理工作。韩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如果说其有的话,其内容是什么?如果说没有,理由又是什么?本文将对此予以说明。在第一节中,笔者对韩国政府发布的自由贸易协定  相似文献   

14.
一 “好了,现在开始动笔写林巨正的故事。这个故事已经拖了很长时间了,现在终于开始了。” 这是长篇巨著《林巨正》首卷里的“序言”。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不例外,起笔时总是有些踌躇斟酌。作家在序言开头的自白,似乎只是客套的开场白,但也许确诉衷肠。 开篇引文中的前半部说的是开始动笔写林巨正的故事,而这实际上就是对作品性质的一种确定。而接下来的意思是说现在终于开始写拖了很久的故事了,这是一种作家的自白。那么,作家为什么要为自己辩白?“现在开始”写拖了很久的故事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河西 《新民周刊》2012,(40):41-41
只要我们梳理一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人生履历,就会发现,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一个全然"套上意识形态的外壳"的文学奖项。以政治标准来评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诟病诺奖者的主要手段,有人要说莫言太软弱,有人又说索尔仁尼琴以政治换取文学的筹码,事实是这样的吗?诺贝尔文学奖在冷战时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少指责,不可否认,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6.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2,(25):26-30
“他们以前老是说漫画不能当文学,以前常把漫画家视作没文化。我画漫画,我的智商是186,会十种技术,每一个都是亚洲级的,诗人们会什么?我当然没有这样讲他们,我就想说漫画家不是好欺负的!从此都没有诗人、作家敢批评漫画家了!”  相似文献   

17.
出生一八○二年二月二月二十六日晚十时半,一声哎哟,有人说:“生了个男孩。”索菲听见一阵微弱、细小的哭叫,简直不是婴儿哭,而是老鼠叫。安娜一玛丽·德勒莱帮助接生,但当她把新生儿包入襁褓时,为什么流泪呢?为什么一向红光满面的莱奥波尔德(索菲的丈夫)进来后脸色苍白呢? “唉!夫人,”医生说,“他太孱弱了,我怕他活不了。”这时,索菲用双肘支起身  相似文献   

18.
罗公元 《法国研究》2001,(1):162-163
一部书代代相传 ,任何一个国家都翻译出版 ,都受到欢迎赞美 ,都被人们当作心爱的东西传阅收藏 ,那就是真正的永久不衰的艺术珍品了。对这样的著作 ,我情有独钟。这次 ,我有幸策划编辑出版了这样的丛书。有人说 ,《巴黎圣母院》出版过多少版本了 ,不再新了。错了 ,认为已有出版的就不必再译 ,再版 ,那是很短视的。安少康先生翻译的《巴黎圣母院》,我今天作为它的第一个读者 ,有种不知有多新鲜和多美好的感受。一则是因为自己久有之愿成为了现实 ,二则是这部书确实有太强的艺术魅力了 ,怎么好比呢 ?拿什么艺术品来比呢 ?达到了美的极至 ,可谓…  相似文献   

19.
越南入世--背景、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南1995年提出入世申请,尽管其中出现了一些波折和停顿,但一直都没有放弃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各种尝试和努力.2003年12月,越南刚刚结束了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七轮谈判.外界评论说这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谈判,它标志着越南加入WTO的谈判进程已进入最后的关键时期.目前,越南正积极备战,为2005年加入WTO做最后的冲刺.对越南而言,2004年将是一个异常繁忙的一年.越南能否如愿以偿?面对的困难是什么?人世对越南究竟意味着什么?笔者在此对之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民周刊》2023,(4):18-21
<正>2022年,有人在封控阳台上弹起了吉他,有人注册骑手穿行在冷清的“巨富长”,也有人经历了方舱隔离、邻里互助、解封后的烟火气,还有,难以言说的无助、惆怅与告别。几多悲欢离合,几多前路漫漫。2020年,武汉“封城”;2022年,常态化核酸检测;好在关于疫情“你我他”的故事,已经过去。2023年,疫情终章,新年伊始依旧是美丽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