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勋建 《学习导报》2012,(24):60-61
雪好像学会了“遁地法”,很快就潜入地下;春却像尚未完全孵化的小鸡还在硬壳一般的田野与草丛里挣扎。那天,我们一路追着北去的湘江,行色匆匆来到柳庄。柳庄,湘江附近的一个仿古院落,左宗棠早年耕读的地方。湘阴人很自豪,在清代出了两个大人物,一个是郭嵩焘,一个是左宗棠,俩人都是清末重臣,名震华夏。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4,(1):45-46
长沙在湘江上已经修建好几座桥了,我所说的湘江大桥就是今天的橘子洲大桥,因为它是解放后长沙在湘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故取名湘江大桥,后来又陆续修建了新的湘江大桥,就改名为湘江一桥,最后改名为橘子洲大桥。湘江大桥的修建从1971年9月到1972年9月,花了整整一年时间。  相似文献   

3.
1880年5月26日,巍巍的祁连山下,在通往新疆的河西走廊古道上,行进着一支浩浩荡荡的西征部队。这支部队的统帅就是年近古稀的老将军左宗棠。在他的身后,一些士兵们还抬着一口巨大的黑漆棺材,随军而行。在此之前,清军在左宗棠的指挥下,已经摧毁了阿古柏伪政权,大体上平定了新疆。但沙俄却仍然霸占我国的伊犁,不肯归还。为了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左宗棠置艰险与疾病于不顾,竟带着棺材上前线,誓与侵略者决一死战。对左宗棠的“舆榇出塞”,有人认为是不祥之兆,左宗棠批驳说:“大丈夫身临战阵,有进无退,与敌人拼死在沙场,便是寿考…  相似文献   

4.
邓晓明 《奋斗》2006,(10):10-13
桂林山水甲天下,美在桂林东南60公里的阳朔漓江段;桂林山水垂青史,壮在桂林东北50公里的兴安湘江段。桂林有漓江的绿水秀山,更有湘江的红色记忆.湘江源头在桂林正东不过10多公里,由此向北,湘、漓两江源头逆向平行流淌了近百公里,湘江奔向长江,漓江注入珠江。这山水灵秀的桂林市兴安县,曾两次改写中国历史,一次是秦始皇在此修建“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一次是长征之初,在这里发生了决定红军命运的湘江战役。  相似文献   

5.
梁衡 《新湘评论》2014,(23):39-41
在清代以前古人写西北的诗词中最常见的句子是:大漠孤烟、平沙无垠、白骨在野、春风不度等等。左宗棠和他的湘军改写了西北风物志,也改写了西北文学史。三干里大道,数百万棵左公柳及陌上桑、沙中湖、江南景的出现为西北灰黄的天际抹上一笔重重的新绿,也给沉闷枯寂的西北诗坛带来了生机。一时以左公柳为题材的诗歌传唱不休。最流行的一首是一个叫杨昌浚的左宗棠的部下真实的感叹:“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杨并不是诗人,也未见再有其他的诗作行世,但只这一首便足以让他跻身诗坛,流芳百世。自左宗棠之后,在文学作品中,春风终于度过了玉门关。  相似文献   

6.
梁衡 《新湘评论》2010,(2):64-64
当年湖湘名士左宗棠被人构陷,有杀头之险。大臣潘祖荫上书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现在中国史上已经不可能没有左宗棠。以此话套之今天是: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湘潭。  相似文献   

7.
梁衡 《学习导报》2010,(2):64-64
当年湖湘名士左宗棠被人构陷,有杀头之险。大臣潘祖荫上书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现在中国史上已经不可能没有左宗棠。以此话套之今天是: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湘潭。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12,(4):41-41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湖南省湘阴县人。其祖父是国子监生,父亲中过秀才。左宗棠3岁时开始随祖父学习,第一次应童子试便获得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后来受教于名儒贺熙龄。1832年,20岁的左宗棠与哥哥参加本省乡试同榜中举。后来,他曾经3次参加会试,但都名落孙山,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10):73-77
世纪之交的2000年,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全世界40位智慧名人。其中包括三位中国人:第一位是毛泽东,第二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身为晚清重臣的左宗棠,军功赫赫,冶家有方。左氏一族,在清末乱世出了不少治国能臣,而后代的良医辈出,更使清白家风令后世称道。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代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史篇中,有一个人值得一书,这就是清光绪年间曾任两江总督的魏光焘。魏光焘(1837—1916),字午庄,邵阳县金潭乡(今属隆回县)人,清道光十七年(1837)生于当地的一个贫寒之家。咸丰六年(1856),投入湘军。光绪年间,擢升平庆泾固化道道员,鼎力支持左宗棠西征,平定阿古柏之乱,收复天山南北,同时在境内仿行左宗棠治军理政,修路植树,劝课农桑,颇有政绩,左宗棠特为之撰文立碑于甘肃会宁属,名曰“平政桥”,以示赞赏。光绪七年(1881),升甘肃按察使。十年冬,调补新疆布政使,以精于理财,勤于治…  相似文献   

11.
两条湘江水,三载毛泽东!载起的不仅是毛泽东一个人,而是整个中国革命的方向和希望! 说起湘江,就会想到湖南;想到湖南,就会想到毛泽东.这里说的湘江,是发源于广西兴安,流经东北方向湖南的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最后在岳阳的湘阴县注入洞庭湖的那条湘江.这条湘江水养育了毛泽东,也见证了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2.
奉荣梅 《学习导报》2011,(24):61-61
一晃眼,就在长沙这个城市生活20年了。车沿着湘江边新修通的潇湘大道畅行,绵延十余里的橘子洲,绿影婆娑,浮碧江心;岳麓青黛,如屏西耸:湘江为带,浩汤北去;园林别墅高楼,裕湘纱厂的旧厂房,新旧建筑和谐相间。车上湘江北大桥,湘江东岸的高楼,从北面的浏阳河列队延伸,越湘江一桥望不到尽头。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瞬间之一:湘江之战这是红军长征路上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战。蒋介石凭借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总数25个师超过30万人的国民党军队,在桂北越城岭和都庞岭之间的湘江两岸布下绝杀之阵,等待着一个多月中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1934年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突破湘江界首防线,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至12月1日,中央红军苦战5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然而,掩护主力的红5军团34师、红3军团18团被敌人阻  相似文献   

14.
左宗棠惩贪倡廉焦连三,李洲左宗棠,晚清有名的[中兴名臣],一生曾一任巡抚(浙江),三任总督(闽浙、陕甘、西江)后以协办大学士入值军机。左宗棠一生官位显赫,尤以惩贪倡廉著称。左宗棠对为官溥廉者不仅拔重用,还慷慨地以自己的薪俸贴补其生活。他的副手刘典,平...  相似文献   

15.
周军 《党史纵览》2013,(3):43-46
遵义因“遵义会议”而名震中外.成为中国的革命历史名城。对于每一个到了贵州的人来说.不来遵义,将会终生遗憾。遵义这个地方,和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连。毛泽东出生在湖南,崛起却在遵义.湖南的湘江孕育了他.遵义的湘江河则托起了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湘江源问题成为了部分湘籍人士争论的焦点,并直接导致了湖南省有关部门为湘江源头“正名”的具体步骤,本文从确定河流源头的国际惯例、历史文献、工具书、文学作品、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和固有地名等方面对湘江源的确定进行了理性考辩,主张维护广西兴安海洋河是湘江源头的传统定论。  相似文献   

17.
项小米 《学习导报》2011,(14):36-37
想来湘江边看看是多年的心愿了。从得知发生在湘江边的那场大战开始,就一直存了这个心愿。不到实地来亲眼看看,只凭想象似乎永远无法还原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8.
梁衡 《新湘评论》2010,(1):36-37
90年前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有一个著名栏目,叫“湘江杂评”,现在我们直接沿用。就是想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战略举措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事情展开评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我们的想法是。湘江杂评的文章既要有很高的理论修养,能说到点子上;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说得让人爱听。究竟能做得怎样,请大家共同关注并参与。  相似文献   

19.
左宗棠以前连秀才都不是,考举人是没资格的,但政策可以变通,清朝的变通法子是“捐监”;未曾中过秀才者,如果想参加乡试,可以出钱买一个监生文凭,一样可以“中举”。  相似文献   

20.
梁衡 《学习导报》2010,(1):36-37
90年前毛泽东创办的《湘江评论》有一个著名栏目,叫“湘江杂评”,现在我们直接沿用。就是想紧紧围绕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战略举措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事情展开评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我们的想法是。湘江杂评的文章既要有很高的理论修养,能说到点子上;又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说得让人爱听。究竟能做得怎样,请大家共同关注并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