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46):97-97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41):97-97
  相似文献   

3.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16):105-105
  相似文献   

4.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1):97-97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43):97-97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34):97-97
只有极少数人会在历史上留下个人印记,并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最早登上月球的两名宇航员之一,近日去世的尼尔·阿姆斯特朗曾在月球上迈出人类的第一步,他那时说出的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33):97-97
  相似文献   

8.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11):97-97
  相似文献   

9.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5,(22):F0003-F0003
1974年6月7日,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西汉前期两座墓葬中,发现了著名的《孙子兵法》和已经失传1000多年的《孙膑兵法》等竹简4000多枚。孙武和孙膑是不是同一个人,在此之前是有争议的。图为天津古文化街上的的孙膑雕塑。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39):97-97
1967年10月,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被枪杀后,他的革命经历已经消失在时间的烟尘之中,只留下模糊的形象,细节极少为后人所知,但他的"革命者"形象却经久不衰,并日渐抽离历史语境,成为偶像。最近,一批格拉瓦拍摄的照片在中国展览,显示他不被人注意的生活情趣和个人爱好。在这张拍摄于1950年代的照片中,他身上最醒目的装备不是...  相似文献   

11.
历史的背影     
《新民周刊》2012,(14):97-97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逝世。这位曾国藩的追随者爱好儒家文化,生长在佛教环境中,最后受洗成为基督徒。他去世后,遗孀宋美龄在他灵柩中放了四部书,除了《圣经》和解释圣经经义的著作《荒漠甘泉》,还有孙中山著作《三民主义》和一部《唐诗》。  相似文献   

12.
历史的背景     
《新民周刊》2012,(15):97-97
  相似文献   

13.
2015年,中巴两国外交关系被提升至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传统友谊与全方位合作得到深化和稳固.基于这一背景,巴基斯坦人是否对中国或中国历史有着相对全面和详细的了解呢?我们以巴基斯坦历史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巴基斯坦学校六年级到八年级的八套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写.研究发现,巴基斯坦现有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历史篇幅总体占比较小,内容也很不完整.从教科书编写者的角度看,巴基斯坦本土统编历史教科书只简略讲述了中国古代文明,不涉及中国近现代和当代历史内容;英国学者编历史教科书虽勾勒了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主线,但却以西方价值观解读中国历史,他们的观点代表西方话语.可以说,巴基斯坦历史教科书描绘了一个不完整的"过去式"中国,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写呈现鲜明的西方话语特点,但也承认中国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同时,巴基斯坦历史教科书不仅缺失中国历史的内容,而且缺少巴基斯坦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互动交流的内容.文献分析表明,巴基斯坦历史教科书基于该国伊斯兰教历史和民族政治历史书写的原则,反映其自身伊斯兰文化传统,并对政治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起到指导作用,这与英国二百多年殖民统治留下的教育和文化遗产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15.
安延 《法国研究》2002,(1):172-183
与17世纪的中法交流中介者一传教士一样,中国留学生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以及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一群体的研究,除19世纪20年代的"勤工俭学生"之外,似乎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梳理1978年以前"留法学人"的历史希望鉴往知今,对当代的留法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民周刊》2017,(35):111-111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  相似文献   

17.
重温德国历史上的文化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世隆 《德国研究》2005,20(1):61-64
本文较全面地整理了100多年前德国文化斗争的基本过程和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斗争的背景、序幕、高潮和结尾.对文化斗争期间的德国各派政治势力及他们对文化斗争的态度进行了分析和介绍.特别是对文化斗争的性质、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与以往历史著作有所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形而上学关注的是历史如何开始、又将如何终结的问题,对它的研究,既有助于有效反思他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评价,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他的第一哲学(自由哲学).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在深入解读别尔嘉耶夫主要著作的基础上,初步构勒出这一问题在他那里的发展脉胳:历史形而上学问题为何会进入他的视界,恶之自由造成历史的开始,神人类是历史终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即将出版的《东南亚古代史》一书的结束语。《东南亚古代史》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从远古至19世纪初叶东南亚历史发展的地区史,既有对地区历史发展的综合性整体论述,又有对各主要国家和重要事件的具体分析与专题研讨;既有古代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历史论述,又有对古代东南亚国家的各民族宗教文化的阐述。作者们从东南亚自身历史的视角出发,对东南亚的史前文化及其特色、稻作文化与社会基本结构、早期国家的形成和演进、中央集权国家的兴起与特征、宗教与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和本土化,以及中国、印度与古代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乐石滢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1):49-63,154,155
历史教科书是建构民族成员历史记忆乃至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印度民族认同建构中,历史教科书如何认识中国这一历史悠久的邻国和定位中印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印度中央和六个邦现行的高小(6~8年级)、初中(9~10年级)阶段历史教科书,可将印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按印度史的分期大致分为近代前、近代、独立后三个时期。近代前,中国是印度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友好邻国、物质文明大国,而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印是学生-精神导师关系。其中,西藏被塑造为印度文化圈的成员,而非中国的一部分。步入近代后,中印同样在帝国主义殖民浪潮冲击下,经历了衰弱和被剥削的文明古国,印度的教科书将中国视为难兄难弟。独立后,中国仍然被书写为国际格局中重要的一极,但中印之间围绕边界、涉核、涉巴等问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中国也开始在教科书中被视为对手和威胁。此外,印度的世俗民族主义、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地方视角也导致了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差异性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