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奕华 《新民周刊》2015,(21):76-76
现在英美正在流行一种"现场戏剧",在某空置的大仓库,或一座废弃的酒店里,观众买了票,但不是走到已给你预备的座位,坐下来等灯光一暗,戏便开演。所谓的"现场",指戏剧不再只是发生在固定的舞台上,"舞台",化身为流动的"情境":杀人,通奸,强暴,什么都可以在观众的身边上演,只要观众遵守这种戏剧与传统戏剧的相同规则——目击可以,参与免问。也就是,眼看手勿动。按道理说,这项规矩本身就已大大减少了所谓打破舞台界限与"维护既有戏剧模式的距离"——管他站在演员身旁抑或隔了多远看戏,观众仍然是观众。  相似文献   

2.
许枫 《法国研究》2007,(2):38-46
1827年,年轻的雨果汇集了当时零星散在的戏剧美学观,在其为浪漫主义戏剧《克伦威尔》所写的序言中,系统提出了了浪漫主义的戏剧观。自此,雨果便在其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对其戏剧理论加以改进完善。37年之后,这位浪漫主义大师又在其理论专著《威廉·莎士比亚》中,对浪漫主义的戏剧美学理论重新进行了思考,进一步丰富了独特的浪漫主义戏剧理论。本文拟对雨果1827年的戏剧观与其在《威廉·莎士比亚》中重新提出的有关戏剧理论进行初步的比较,从而揭示其戏剧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
纪念巴氏诞辰200周年是对作家及其作品再认识,并给《人间戏剧》正名的良机,也是澄清东西方对“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理解的良机。我们应力戒机械反映论的困扰,正视西方文论的偏颇与成见,以确立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罗摩戏剧与东南亚民族表演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的罗摩戏剧表演艺术、东南亚的戏剧艺术以及东南亚的民族表演艺术在内涵上有很多相同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对罗摩戏剧艺术的分析,通过罗摩戏剧艺术与印度古典戏剧艺术的比较,来探讨东南亚民族表演艺术的几个主要特征及其独特的生成原因.  相似文献   

5.
安东兰·阿尔托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坛的一代怪才.他留下了丰厚的文稿--二十六卷文集,然而迄今为止仅只有一部戏剧论文集<戏剧及其重影>被译成中文.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对阿尔托戏剧论文集的翻译研究活动,分析我国对阿尔托戏剧论文集中几个关键词的不同翻译所传递出我国对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的不同接受.  相似文献   

6.
朱渊 《新民周刊》2012,(23):39-42
这样的比拼也早已不限于南北两地,内地数量可观的受众群及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样吸引了港台两地的优秀戏剧人及其佳作,让这场世纪交替的戏剧狂欢更为热闹却也更为残酷。随着交通信息传递的日益发达和便捷,南北城市间的差异化也在逐渐减小,尽管各城市的文化艺术依然延续着之前的特色,但观众不再需要赶赴某地才能获拥那份独特的艺术享受。在动...  相似文献   

7.
安东兰·阿尔托是二十世纪法国文坛的一代怪才。他留下了丰厚的文稿——二十六卷文集,然而迄今为止仅只有一部戏剧论文集《戏剧及其重影》被译成中文。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对阿尔托戏剧论文集的翻译研究活动,分析我国对阿尔托戏剧论文集中几个关键词的不同翻译所传递出我国对阿尔托残酷戏剧理论的不同接受。  相似文献   

8.
法国十七世纪产生了古典主义戏剧,并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古典主义的戏剧无疑是王权专制的产物同时也是为王权服务的。但究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是一个不应忽视的重要原因。随着君主集中制的加强,当时的经济也趋于稳定发展。国家的经济繁荣,王室贵族的消费导向,加上剧团自身的经济利益,都使得当时的戏剧发展至繁荣状态。而此后期的经济衰落最终也导致了戏剧的衰落。产生之初时便作为社会活动的戏剧,由于其特质,必然与其它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尤其是具有基础性的经济。  相似文献   

9.
《新民周刊》2022,(43):78-78
近日“一纸书信万千情怀——上海鲁迅纪念馆藏名人书信展”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展览共展出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的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50多位名人撰写的70多封书信。内容涉及教育、文学、语言、美术、戏剧、出版、翻译、学术研究等工作领域。  相似文献   

10.
张放 《法国研究》2000,(1):44-52
纪念巴氏诞辰200周年是对作家及其作品再认识,并给《人间戏剧》正名的良机,也是澄清东西方对“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作家”不同理解的良机。我们应力戒机械反映论的困扰,正视西方文论的偏颇与成见,以确立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代法国作家弗朗索瓦·邦特别关注反映工人和工厂的题材,探讨全球化进程中工人境遇的边缘化和工厂世界的荒芜化等社会现象。他的代表作《大宇》引领了21世纪初全球化浪潮下法国工人题材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革新。在这部作品中,作家通过对大宇破产事件的解读、对现实的断片式再现、访谈与戏剧相结合的小说创作手法,着力描绘了工人世界“日常下”的事物,呈现了全球化背景下法国产业工人断片式的生存现实。《大宇》在传统小说形式基础上的文艺创新完成了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与革新,访谈与戏剧的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现实主义张力,使小说化成了与记忆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2.
庄宇 《俄罗斯研究》2019,(1):177-192,封3
苏联时期的剧院,是党政机关推行国民思想教育的重要场所。特别是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为主导的苏联剧院,国家对剧本的内容有着严格的管理。从战后时期的政治思想高压到解冻思潮的开端,这期间,苏联剧院排演的戏剧也有着结构性的变化。1956年,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的出台,代表着苏联官方文化解冻的全面开始。这一年,列宁格勒喜剧院排演的西方话剧《电话谋杀案》引发了苏联国内各方关注,苏联媒体就该剧所呈现的西方意识形态进行了激烈的批判。苏共中央意识到文化政策导向的重要性,最终以党内新的文化政策的出台,确定了解冻的内在边界。  相似文献   

13.
阙政 《新民周刊》2012,(34):28-29
马修对中文版话剧忠于原著的改编也相当满意:"就像当年外祖母对小说改编电影的要求一样:不要添加,拒绝插科打诨。"再没有比戏剧舞台更像密室的地方了。众目睽睽之下,命案就在舞台正中上演,一举一动,一启一阖。  相似文献   

14.
任鸣牢牢地记着曹禺对自己的嘱托,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努力排观众看得懂的戏,有人艺特色的戏。也不知是刻意安排的还是某种巧合,这次北京人艺来沪演出的五部戏,其中三部都是任鸣导演的,包括《我爱桃花》、《知己》和《关系》。从年少懵懂与舞台结缘到现如今的戏剧导演,任鸣有着自己特别的故事。就在与《新民周刊》记者聊天的过程中,这位颇...  相似文献   

15.
"遇上对的人,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或许在《这是真的》里,我们可以发现丁乃筝导演自己的爱情故事。张爱玲、赖声川、丁乃筝,这样神奇的组合会迸出怎样的艺术火花?2012年8月,一部由赖声川担任艺术总监、丁乃筝编剧导演的2012年表演工坊年度大戏《这是真的》即将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这部戏的灵感来源于张爱玲的极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6.
水晶 《新民周刊》2012,(23):28-30
人们期待的是,在群星闪烁的戏剧天空里,北京人艺永远有熠熠发光的戏与人,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也是北京人艺可以用来回报历史与命运特殊恩宠的最好礼物。6月9日晚,一条新浪微博在网上被热转。大雨滂沱的夜晚,几位网友拍到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60周年之际,温总理来到北京人艺观看经典话剧《茶馆》,做一回普通的戏友。  相似文献   

17.
唐果 《法国研究》2014,(3):57-61
在古典悲剧研究中,戏剧效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因素。基于所有的戏剧文本都是建立在观众的视觉感官上,光影交织的"戏剧效果"则是实现剧本到舞台转化的有效元素。此研究通过对中国古典悲剧《赵氏孤儿》(十三世纪,纪君祥著)和法国古典悲剧《中国孤儿》(十八世纪,伏尔泰著)中暴力场景的对比学习,展现"暴力"所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总结出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美学观念.换而言之,此研究意在阐明中法古典悲剧中不同的礼仪规则,各自暴力的表现方式,以及观众在观剧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悦阳 《新民周刊》2012,(15):70-71
戏剧的人文关怀总是与现代人有共鸣的,我总觉得,当下戏曲界对技艺的传承外,缺少时代的人文关怀。一个技艺再好的剧,没有直奔人灵魂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不能撞击他,是不行的。"你们是不是请了韩国的专业舞蹈演员?怎么跳得这样好!"来过中国多次,在韩国以研究传播中国传统戏曲而闻名的吴秀卿教授一边疑惑,一边直言不讳地问起了浙江小百...  相似文献   

19.
好像周而复始的时钟,一个人不断审视他的过去,读者重新阅读早年打动他们的书,BBC不断演绎那些经典故事。对此,戏剧部的负责人本·斯蒂文森这么回应:BBC有义务向新一代的观众复述经典。1848年,夏洛蒂·勃朗特在给乔·亨·刘易斯的信中这样写道:"你为什么那么喜欢奥斯丁女士?对这一点,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本来没有读过《傲...  相似文献   

20.
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逐渐发现,同志间的感情问题,其实同样存在于异性之间,爱情的酸甜苦辣,并不分男女。他是当代华人戏剧的一个传奇,多面的舞台风格,不变的精神追求,使得"非常林奕华"既是现代的,也是都市的。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2011年,他携手刘若英,将一部古典爱情喜剧《西厢记》活生生化出微博时代浓重都市味的现代舞台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