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黄祺 《新民周刊》2012,(48):28-29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末日",既然如此,2012年12月21日,又与平常的每一天有什么区别呢?四十出头,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几乎可以预见自己接下来的人生轨迹。如果单纯从个人的前途来说,孙蕴伟医生也在这个年龄上看到未来:继续医生职业,医治病人,积累临床经验,总结科研成果,老去,成为让人尊敬的好医生……但同时,孙蕴伟对未来又...  相似文献   

2.
黄祺 《新民周刊》2012,(24):37-41
医生和患者关注的重点不同,患者很多的抱怨,其实都是因为这样的错位。医生的精力都用在研究病人的病理上了,没研究病人的心理,所以病人并不领情。做了50年医生,当了近20年上海中山医院院长,历经中国医疗体制大大小小改革,杨秉辉教授对中国医患关系的变化了然于胸。恐怕再难找出像他这样适合  相似文献   

3.
黄祺 《新民周刊》2012,(17):36-38
医患关系到今天,似乎已经走进死胡同,而这样尴尬的境地,给年轻医生的培养带来莫大的阻碍。如果不解开这个死结,我们老了,到哪里就医?我们的孩子,到哪里就医?医生是一个如此特别的职业群体——每个人都需要他们,每个人都见过他们,但大多数人对他们的工作状态所知甚少,对他们的生活和困惑更是无从了解。正因为这样,一个名为"急诊室女...  相似文献   

4.
钱亦蕉 《新民周刊》2012,(17):24-25
医者仁心。四个字重如泰山。如今这个时代,太多的行业都要凭良心做事。医生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掌管的是人的生命。流传两千年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在捍卫着医生的尊严和荣耀。正如卫生部新闻发言  相似文献   

5.
阙政 《新民周刊》2012,(17):34-35
医生有三重境界:治病救人,人文关怀,进入病人的灵魂。能做到前两重已经很了不起,如果大部分的医生都能做到前两重,对患者来说,就是莫大的福气。张嘉译,擅演地下党也擅演黑老大,"书卷气"和"江湖气"并存。吴秀波,有时是正义凛然的军人,有时是背信弃义的叛徒,亦正亦邪。  相似文献   

6.
<正>修复紧张的医患关系,离不开负责任的媒体。媒体应该在群情激奋时保持理性,在乱象纷呈中挖掘真相。在这个6月,医生这个职业伴随着各种热点新闻,在争议中抢占了人们的眼球,从逼医生下跪到"高考女生以死相逼填报志愿学医",从短片《医生的舌尖》走红,到手术32小时累瘫医生,以及最近的"医生火车助产被判非法行医"被证实为谣言,一系列是是非  相似文献   

7.
编与读     
《新民周刊》2012,(22):8-8
《医闹凶猛》(2010年第21期)现在的医生在和患者及家属面对面的第一刻,就要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这个病人及家属的期望和现实状况可能的结果是否能相符,如果不能达到他们的期望值,他们会不会辱骂或殴打医务人员!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判断,就决定了此后的诊疗行为,即在按照医疗规范工作中保护好自己!现在已经很少有医生会不顾自己的安危...  相似文献   

8.
陈冰 《新民周刊》2022,(27):22-25
目前,对于医院内的临床实验室而言,由于普遍缺乏生物信息专业人才,仅仅依靠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完成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的开发、建立、验证、更新和维护极具挑战。基因检测看上去特别高大上,其实你我他几乎天天都在和它见面。没错,我们非常熟悉的核酸检测就是基因检测的一种。它不仅仅用在病毒检测上,还可以鉴定疾病感染源、预知高发疾病患病风险,检测是否携带先天性遗传疾病基因,帮助肿瘤患者进行个体化医疗……  相似文献   

9.
恺蒂 《新民周刊》2012,(28):86-86
从十一楼看虹镇老街的边缘,仿佛在看着一个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身体已经被剖开,内脏被抖落在外面,但病人还活着,心脏还在供血,肺部还在呼吸,生活还在继续。从我家窗子望出去,是瑞虹路和天虹路的交界处,远处一排排高楼耸起,如同混凝土的小山丘,"山脚"下,就是虹镇老街的边缘。站在楼上看楼下,就像看着一个慢慢成长的废墟。听说这个...  相似文献   

10.
胡展奋 《新民周刊》2012,(24):26-27
我们当然不是"三打祝家庄"。但,有鉴于医患矛盾始终居高不下,我们"三报医患事"如何?答案是肯定的,就目下医患矛盾的"急切无法化解"而言,再多轮次的报道分析,社会也会关注。问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医患龃龉,由来已久,到底谁最有道理?到底谁负主责?那  相似文献   

11.
杨江 《新民周刊》2012,(24):28-33
上海三级甲等医院中"头把交椅"瑞金医院,最近"不可思议"地大张旗鼓地搞了一场"秀"——医患角色互换。这种"秀"到底能解开几个疙瘩?会不会沦为又一场浮云般的医患双方诉苦会?说起来,医院,除了民营的,向来有点清高,也不是不爱和媒体打交道,只是有主动宣传意愿的也就是那些争了"国内、  相似文献   

12.
陈彬 《中国政协》2020,(5):68-69
1月23日,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确认了郴州市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穿上这身白大褂,即使再危险,我们都应该往前冲!"全国政协委员、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第一个主动向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请战,"我要加入救治组!"往前冲,一是医生的职责,二是共产党员的使命。徐自强说,要求加入应急防控工作的"主力"中,还有多位党员医生。  相似文献   

13.
郑华 《新民周刊》2020,(8):50-52
作为一名医生,我十分清楚在每一个新冠肺炎患者背后,都有一个备受煎熬的家庭,这个坎能不能过去,需要大家一起扛。而随着武汉"封城"时间越来越长,一些非新冠肺炎的病患,同样也在默默承受着煎熬。煎熬、希望、纠结,全部搅合在一起早上八点,我下夜班,接班的同事准点到了,我嘱咐好病房负责的病人,满身疲惫地走进医院的更衣室,脱掉防护服,摘掉护目镜,深呼了一大口气。许久未关注医院窗外的风景,树木仿佛发出了新芽。  相似文献   

14.
春节前,我们发热门诊突然转来一位新冠肺炎疑似者。我套上防护服,进入层流病房采集患者生命特征一手数据,并安抚其焦虑情绪。接下来的几天,就医人数持续攀升。一天下来,光喊号喉咙就哑了。经常是下午两点,护士长出去告诉挂号者,医生还没吃午饭。满满一房间的患者竟立刻安静下来,急忙为我让了一条"路"出来。我觉得这是医患之间互相体谅的心灵之"桥"。  相似文献   

15.
黄祺 《新民周刊》2015,(21):40-45
在"精神科黄埔军校"——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里,一名医学生要被锤炼成一位精神科医生,必须经历一段"奇妙之旅"。坊间有一个流传多年的说法:精神科医生,大多自己也不正常。精神疾病,恐怕是所有疾病中被误解最多、最受歧视的一种,人们对精神疾病的恐惧,不仅让精神疾病患者无法得到公平的看待,还连累精神科医生变成了一类"特殊的人"。多年前,中国精神科医生往往有意地隐瞒自己的职业,这些年,随着公众对精神健康的重视,歧视逐渐减少,但神秘感依然存在。今天的现实依然不容乐观,我国精神科医生总体短缺,公众对精神科医生普遍缺少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16.
西蒙娜·德·波伏瓦(下简称de B.):说到底,您对死是很达观的。让—保尔·萨特(下简称S):可走向死亡还是显得象一系列被剥夺的过程。举例说,您知道,我曾是个豪饮的酒徒,而我人生的一大乐趣就是痛快地喝它一个晚上,即使在我为一些客观原因感到烦脑时也是如此。这种乐趣已经失去了。它失去是因为医生禁止我这样做。可以说我并不相信医生的知识;但我仍然服从了。因此有一些剥夺好象是在我完全被剥夺之前被夺走的,这就是死亡。衰老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样一种散落。就是说在还没有完全清楚的观念来综合应该成为单独的一个人的我时,死就散落在一堆活动中,一堆小事情中。这综合已开始,但将永无结  相似文献   

17.
乌坎再发现     
杨江 《新民周刊》2012,(11):26-27
"改革"与"民主"依旧是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在这个背景下,乌坎事件屡次被提起,不过对很多国人而言,乌坎只是一个很陌生的小乡村,无论对那里的人还是事。  相似文献   

18.
应琛 《新民周刊》2023,(39):20-23
塔尖更尖、塔身更强、塔基更实,金字塔人才培养体系,让年轻医生有平台,资深医生有任务。所谓人尽其才,就是这家医院加速发展背后的“秘诀”。上海,中国的医疗高地,也是如今全球瞩目的医学创新中心。在著名医院林立的大上海,一家医院要想脱颖而出并不容易,最终决定医院竞争力的,是人才。  相似文献   

19.
应邀参加这次美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的纪念仪式并发表讲话,我感到非常荣幸。31年前,我曾经和李慎之先生聊到过他想要创建美国研究所的想法,因此对这个由他发起创办的重要机构,我有着一种格外的亲切感。更巧的是,我得以在1981年美国研究所成立的时候最先访问中国。所以,30周年纪念对我个人而言,意义尤  相似文献   

20.
金建 《中国政协》2020,(7):73-74
武汉江夏区纸坊街东门口的大花山怎么都想不到,山下那座恢宏大气恨不得跟自己一般高的建筑,被一场风雪所改变,变成了救治病人的医院。对!那就是湖北武汉唯一的中医方舱医院,由大花山体育中心A、B两馆改建而成,设病床718张。这医院专门为救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和普通型病人而开设,且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领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